中国辐射卫生  2016, Vol. 25 Issue (6): 711-712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6.06.026

引用本文 

李江波, 陈碧荣, 刘成, 易发成. 高校核专业实验室的核安全文化建设研究[J]. 中国辐射卫生, 2016, 25(6): 711-712.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6.06.026.

基金项目

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14sjz108);西南科技大学教育教改研究项目(13xnzd26)

通讯作者

易发成, Email:yfc66@163.com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6-05-17
修回日期:2016-08-06
高校核专业实验室的核安全文化建设研究
李江波 1, 陈碧荣 2, 刘成 1, 易发成 1     
1. 西南科技大学核废物与环境安全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四川 绵阳 621010;
2. 四川省绵阳市环保局
摘要目的 加强高校辐射安全管理, 促进核专业实验室的核安全文化建设。方法 分析高校辐射安全管理工作的特点, 结合高校核安全文化重要性及必要性, 通过核安全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师生的核安全素养。结果 从核安全管理体系、师生的核安全文化素养和校园核安全文化宣传等方面提出高校核安全文化建设的措施。结论 通过高校核安全文化建设, 强化师生辐射安全意识, 保障高校师生的身心健康, 推进校园核安全文化发展。
关键词高校    核安全文化    辐射安全    校园实验室文化    

随着我国核事业蓬勃发展,国内高校作为核专业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各类放射源与射线装置在高校核专业实验室的使用日益频繁,其引发的校园辐射安全潜在风险越来越多,对高校的辐射安全管理工作提出新的挑战。本文结合核安全文化的内涵以及高校核安全文化的特点,通过高校核专业实验室的核安全文化建设,培养广大师生的核安全意识,提升核安全文化素养,实现高校的本质安全,促进教学科研工作,保障高校师生的身心健康。

1 高校核安全文化的内涵

高校核安全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所谓“核安全文化是存在于组织和个人中的种种特性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即核电厂的安全向题由于它的重要性要保证得到应有的重视” [1]。而高校核安全文化是文化在校园安全领域进行应用的一个部分,是安全文化的一个小分支,既具有大安全文化的共性,也有校园文化的特性。它是两者在长期由与高校辐射安全管理相关的各种次文化形成的动态综合体,被高校师生所接受的核安全价值观、核安全意识、核安全行为准则及具有特色的核安全行为方式总称。

高校核安全文化凝聚和反映了高校内部有关核安全的价值观和精神力量,在核安全环境、核安全文化以及核安全知识等方面的传播和宣传,使师生受到核安全文化的熏陶,潜移默化地不断影响着其态度、观点、意识,自觉地遵守规章制度,加强师生核安全责任心和使命感,提高师生的核安全素养,自觉学习与遵守核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减少核安全工作中的不安全行为,提升核安全工作管理水平,最终实现校园核安全的总体目标。

2 高校核安全文化的特点

高校核专业实验室在辐射安全管理工作中主要以师生的安全为第一要务,坚持“核安全高于一切”的理念,高校核安全文化除具有核行业技术的复杂性、事故的突发性、后果的严重性以及社会敏感性等鲜明的特点外,还有其自身的独有的特点。

高校辐射安全管理人员多为高校核专业教师专兼职,通常他们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及辐射安全防护管理经验,同时具备先进的核安全教育的理念和强烈的职业道德责任感。在工作他们既是核安全操作的示范者,又是核安全管理的践行者,还是核安全知识的传播者,起着加强校园核安全文化建设、提高使用人群的辐射安全意识的重要作用[2]。因此高校教师对核安全文化在高校核专业领域的生根、发芽和培育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至为关键。

高校核专业实验室作为核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学生人员结构单一,知识层次较高但流动性较大,核专业的学生通常具有核专业知识,但普遍缺乏核安全意识,这加大了实验室辐射安全管理的难度,也无形中埋下了安全隐患,影响到实验室安全教育特别是核安全教育的延续性和计划性。因此应针对性的从安全教育培训内容、教育培训形式和教育培训安排等方面将核安全文化的成功经验和方法与核专业知识的学习结合,开展核安全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核安全文化意识及素养,保障实验室核安全教育的有效性。

高校核专业实验室涉及到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和实验要求等多种多样,但场所及时间相对固定集中,核专业实验室除了完善日常管理的规章制度外,还要对特殊时期有全面的、明确的、针对性的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实验室核安全保卫工作,做好辐射事故的安全应急预案,强化核专业实验室的核安全文化理念,将核安全文化的意识嵌入到实验室平时工作中,提高实验室整体的核安全水平。

3 高校核安全文化的建设

高校核安全文化建设内涵丰富、涉及面广,它是学校文化塑造和孕育的产物,又影响和促进着学校文化的建设,特别是影响着与实验室辐射安全管理中与教学、科研活动相关的方方面面。核安全文化是对校园安全文化理论的补充和完善,根据高校辐射安全管理工作的特点,结合国内外的经验和教训,体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基本原则,将安全价值观为核心的安全理念作为核安全文化建设的灵魂,加强核安全文化建设对指导、发展核安全文化理论起着相辅相成的重要作用,采取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高校核安全文化建设,确保高校辐射管理的安全性。

3.1 构建完善的核安全管理体系

通常高校辐射安全的管理模式,一般实行校与院两级的管理,主要以院实验室管理为主,学校设立辐射安全委员会。根据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及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等要求,高校需取得环保部门颁发的《辐射安全许可证》,结合高校自身发展规律的特点,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各岗位的职责与要求,建立健全完善与高校放射源管理相适应的以核安全为主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体系,实现由日常安全管理向安全文化理性管理的转变,从而达到核专业实验室辐射安全管理的目的[3]

3.2 提升师生的核安全文化素养

高校辐射安全管理及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师生,而在管理过程中的核安全文化形成最终体现在高校师生对核安全的态度及在实验、科研上的工作行为及工作习惯上,因此高校应重视师生的核安全意识的教育和培训。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重要岗位教师在上岗前必须参加辐射安全与防护的培训,并定期接受继续教育培训,以保证教师能胜任岗位工作对辐射安全技能的要求,而对于能接触到辐射源项的学生在进入核专业实验室前必须接受一定课时的核安全培训,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开展核安全教育,实现核安全教育全员全覆盖。通过核安全培训及技能教育以提高师生的核安全操作水平、能够及时识别辐射事故隐患,强化其自主核安全意识、达到全面提升核安全素养为最终目的。

3.3 强化校园核安全文化宣传

根据高校辐射安全管理的特征,高校应突出“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核安全思想,着重强化在核专业实验室内营造核安全文化氛围,如设置辐射安全警示标志、核安全警语牌、设立核安全文化宣传栏等,核安全氛围是高校核安全文化在实际中的运用。同时结合高校工作的实际,采取形式多样的活动,实行经常性的核安全教育,实现核安全教育全过程覆盖,如学校安排1~2个课时的核安全文化主讲、开展核安全文化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和举行核安全辐射应急专项演习等,让师生在参与活动中接受到核安全教育,认识、理解核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核安全文化的理念充分融入到日常的行为中,奠定建设核安全文化的思想基础[4]

核安全文化的实质是手段,本质是组织行为,因此高校核安全文化的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高校全体师生长期摸索,共同努力,通过核安全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师生的核安全素养,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撑,推进校园安全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IAEA. Safety Culture[P]. IAEA一No. 75一INSAG4. 1991.
[2]
李江波, 吴军龙, 费小丹, 等. 高校放射源安全管理措施研究[J]. 中国辐射卫生, 2010, 19: 336-337.
[3]
战永佳, 于秀敏, 佟庆伟. 高等学校实验室放射性物品安全管理的现状与问题[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9, 1: 117-119.
[4]
乔静. 关于核专业院校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考[J]. 学园, 2013, 20: 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