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16, Vol. 25 Issue (2): 167-168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6.02.012

引用本文 

赵尧贤, 吴寿明, 赵三虎, 俞顺飞, 宣志强, 罗进, 郦依华, 李新星. 浙江省放射卫生技术服务质量控制工作探讨[J]. 中国辐射卫生, 2016, 25(2): 167-168.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6.02.012.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5-10-10
修回日期:2015-12-25
浙江省放射卫生技术服务质量控制工作探讨
赵尧贤 , 吴寿明 , 赵三虎 , 俞顺飞 , 宣志强 , 罗进 , 郦依华 , 李新星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浙江 杭州 310000
摘要目的 规范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工作行为, 提高放射卫生技术服务的质量。方法 成立放射卫生技术服务质量控制中心, 制订相应的工作方案, 开展放射卫生技术服务质量控制考核工作。结果 通过培训、抽查、现场质量控制考核工作, 发现存在的问题, 提出纠正措施。结论 质量控制工作非常重要, 应常抓不懈、持之以恒。
关键词放射卫生    质量控制    考核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 (GBZ 130-2013)于2013年12月11日发布,并于2014年5月1日实施,该标准替代了《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 (GBZ 130-2002)和《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监测规范》 (GBZ 138-2002) 2个标准,新标准与原标准有较大的变化; 特别在防护检测方面,对测试时使用的模体要求、摆放方式、测试条件、数据的修正等均作出了要求,可以说此标准比原先的标准、规范更具有操作性、实用性; 但由于目前涉及医用X射线诊疗设备种类繁杂,新设备层出不穷,在标准中对各类设备检测时的模体使用、检测条件的设置还不够一一对应,对检测数据的时间响应修正方法没有具体表述; 因此,在标准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专业人员理解、方法不统一的现象; 为此,浙江省在贯彻实施GBZ 130-2013标准过程中,结合本省放射卫生技术服务质量控制工作进行这一些探讨,现将浙江省的相应实践情况分析介绍如下。

1 放射诊疗机构及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状况

浙江省有11个市(地),87个县(市、区),据2014年全省报告统计具有放射诊疗相关项目的医疗机构2274家,放射工作人员11 965人,各类射线装置5501台,包括放射治疗73台、核医学33台、介入放射学283台、放射诊断5112台; 目前全省已取得放射卫生技术服务资质的单位28家,其中甲级1家。28家机构中疾控系统17家,民营机构9家,其他2家。具体按市分布如下表 1所列。

表 1 浙江省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分布
2 浙江省放射卫生技术服务质量控制工作状况 2.1 质控中心建立

针对本省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较多、能力参差不齐,为进一步加强我省放射卫生技术服务的质量,提高业务技术水平,2012年在原浙江省卫生厅的重视下发文成立了“浙江省放射卫生技术服务质量控制中心” (浙卫发[2012] 256号),挂靠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承担七项工作职能: ①拟定有关质量控制程序、计划、评价指标、督导方案、年度工作计划等; ②定期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上报《质量控制报告》和《督导意见书》; ③组织对放射卫生技术服务从业人员业务培训,拟定浙江省放射卫生技术服务人才队伍发展规划; ④建立质量控制管理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质量控制条线例会和质量控制工作研讨交流会; ⑤对浙江省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发展状况进行调研分析,为卫生行政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⑥建立放射卫生技术服务信息资料库; ⑦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质量控制中心”每年按照要求结合日常放射卫生业务工作,在省卫生监督部门的配合下开展从业人员培训、机构年度检查、业务指导、检测报告的抽查及复测等工作,较好地促进了本省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业务水平及健康发展。

2.2 培训

贯彻GBZ 130-2013标准的相关实践,结合2014年“质量控制中心”的工作,举办一期全省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从业人员放射防护知识继教培训工作,重点安排全国贯彻GBZ 130-2013等标准宣贯会的内容,对参加培训的业务人员进行方法统一。

2.3 质控考核

① 准备工作:首先与省卫生监督部门一起召开全省各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负责人会议,会上对2013年度全省质量控制工作抽查情况进行反馈,并对2014年浙江省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现场检测技术能力考核工作进行了布置,要求各地监督部门组织辖区内的放射卫生服务机构按照方案的要求参加。②考核内容:包括医用X射线摄片机房屏蔽防护检测、摄片设备的性能检测(指标包括:管电压指示的偏离、输出量、输出量重复性、输出量线性、有用线束半值层、曝光时间指示的偏离、有用线束垂直度的偏离、光野与照射野四边的偏离、光野与照射野中心的偏离等9项); ③考核方式:按通知规定时间各机构派2名专业人员携带检测设备及辅助模体等到指定场所按照GBZ 130-2013、WS 76-2011标准的要求开展现场防护检测及设备的性能检测,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出具检测报告。“质量控制中心”成立考核组,并按现场操作、检测报告及原始记录、结果的正确性、指标的完整性等四大类34项指标进行打分,综合评定,分优秀、合格、不合格。④考核结果:经过近半个月时间的考核,共对26家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了考核,其中现场防护检测与设备性能检测均参加的有22家,仅参加现场防护检测考核的有4家。考核结果由省卫生计生委综合监督局发文进行全省通报。

2.4 制订规范

为更好地贯彻GBZ 130-2013标准,我们以“质量控制中心”的名义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贯彻GBZ 130-2013标准,规范现场放射防护检测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浙放质控发[2014] 6号),对医用诊断放射学、牙科放射学和介入放射学实践等放射诊疗工作场所的现场放射防护检测过程中需使用的模体、检测曝光时间、照野、距离、时间响应修正等方面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具体规范和统一。

3 经验与分析

经近两年的工作实践,我们在全省放射卫生技术服务质量控制工作中做了一些探讨,认为质量控制工作非常重要,也取得了一些效果,对促进全省放射卫生技术服务工作的健康发展,提高放射卫生技术服务质量,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检测评价能力起到保障作用。

3.1 部门协作,促进工作顺利开展

尽管我们有上级文件成立了“质量控制中心”,并明确工作职责,但要开展工作还是需要同监管部门紧密协作,“质量控制中心”应作为监管部门的技术支撑; 因此我们在开展工作时,首先会给监管部门提出技术建议,如果是需要行政支持的有监管部门下文,明确工作事项(如工作会议、考核等事项); 如果是单纯的业务工作,就有“质量控制中心”组织下文(如培训、业务指导意见等)。

3.2 严格资质准入,保证检测机构的能力

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尽管对取得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前需取得相应检测项目的计量认证、专业人员需经过相应的培训及合格证明、具备相应的检测设备等条件要求,以上的条件看起来很严格,其实只重于形式,没有过硬的实践加以保证,所以在一家已取得资质的单位有可能存在还不能完全开展实际工作的状况。

3.3 重视质控工作,提升工作质量

2013年、2014年我们分别进行了各技术服务机构检测报告抽查复测及针对GBZ 130-2013标准内容进行现场考核,在报告抽查复测的7家民营机构检测的35台放射诊疗设备的性能检测结果符合率平均为77.1%,最低的为40%;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检测项目不全、检测方法不正确、检测设备不符合要求等。针对GBZ 130-2013标准而进行的现场考核工作,尽管事先已进行通知要求及相关的培训,在考核过程中还是存在:检测方法不熟练,模体的使用、光野、焦皮距等的操作不到位,现场检测布点不到位,对检测结果的修正不规范等现象。通过考核检查使大家看到了问题的所在,改进的方法,切切实实提高了各专业人员的现场操作技能,提高了现场检测水平,提高了各服务机构的工作质量。

3.4 加强现场操作技能的培训与指导,提高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

目前的培训大部分以理论培训为主,中疾控辐射所目前针对专项方法的培训也有,也安排了一些专项现场操作,但由于人多、时间短以演示为主; 同时一些民营机构考虑到经济效益也很少派人参加这样的培训; 所以各地应结合实际开展相应的培训,针对一些新标准、新方法应及时贯彻实施。我省结合“质量控制中心”的工作,每年针对全省的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业务人员举办相应的培训,同时在检查、考核的过程中在发现问题的同时给予业务指导,不断规范各单位的工作。

3.5 积极组织参加上级的比对工作,保证检测数据质量

我省有个人剂量监测机构20家,机构规模大小不一,质量很难把控,结合中疾控辐射所的比对工作,首先组织大家参加,针对比对中碰到的问题我们在2013年专门举办一期个人剂量监测培训班,邀请国家所专家进行指导,对大家在工作中碰到的疑点、难点进行解答; 对在比对工作中出现的不合格情况,我们也派出专业人员去现场查找原因进行分析,帮助解决问题,这种方式也得到大家的肯定。

总之,我们认为质量控制工作在放射卫生技术服务工作中非常重要,各地由于实际情况不同。开展的方式不同,但我们认为作为当地疾控部门应积极参与质量控制工作,为行政部门做好技术参谋。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GBZ 130-2013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6号.放射诊疗管理规定[S]. 2006-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