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15, Vol. 24 Issue (6): 613-614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5.06.015

引用本文 

白桂林, 王成国, 曹磊. 测井131Ba-GTP微球非密封源现场的外照射防护探讨与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5, 24(6): 613-614.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5.06.015.

通讯作者

王成国, E-mail:wangcgcdc@163.com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5-03-12
修回日期:2015-05-23
测井131Ba-GTP微球非密封源现场的外照射防护探讨与分析
白桂林 1, 王成国 2, 曹磊 3     
1.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内蒙古 锡林浩特 026000;
2. 内蒙古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 北京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
摘要目的 通过对131Ba-GTP微球应用场所外照射辐射水平和放射防护状况的测量分析, 为辐射防护最优化和有效控制其职业危害提供建议。方法 了解典型的131Ba-GTP微球操作过程和基本概况, 采用主动式和被动式方法测量辐射剂量水平, 通过分析工作人员在辐射场中的分布和居留, 综合分析放射性职业危害水平。结果 个人剂量监测数据和现场调查数据说明, 正常工作情况下, 从事131Ba-GTP微球操作的工作人员一般接受的年剂量平均值为1.4mSv/a。结论 131Ba-GTP微球操作过程中的三个环节由于人员近距离接触放射源, 外照射水平较高, 应引起重视, 并做好辐射防护最优化和相应的管理工作。
关键词131Ba-GTP微球    外照射防护    辐射防护最优化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注水剖面测井所用的同位素多为人工放射性核素, 为了便于测量,常选用释放γ射线的同位素作为示踪同位素。放射性测井涉及各类人员对放射源的接触,产生的放射危害不容忽视。野外环境和人员接触的情况复杂,辐射防护措施和管理不到位,放射源失去有效控制,则易导致职业性超剂量照射,甚至引起公众超剂量照射的发生。笔者通过对典型的该类型放射性场所辐射水平现场测量结果的分析,结合个人剂量监测的结果, 依据国家标准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分析辐射危害水平并对辐射防护问题进行探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131Ba-GTP微球测井原理

131Ba-GTP微球的核心是具有多孔的吸附性很强的小球, 其吸附了放射性同位素液体后, 经搅拌、烘干、脱水等工艺处理,制成有无数微孔的微球骨架,在骨架外碳化一层半渗透膜,膜外封装一层易溶于水的物质,并进行表面的活性处理,最终制成131Ba-GTP微球。在测井现场向井下注水过程中,使放射性示踪微球随注人水进人井内,滤积在注水层表面。通过对各层滤积的示踪放射性活度的测量完成注水剖面测井工作131Ba-GTP微球技术指标见表 1

表 1 131Ba-GTP微球技术指标
1.2 与射线有关的典型操作过程

与射线相关的典型操作主要为3个过程。①示踪剂配制与分装:放射性示踪剂的配制和分装在手套箱内进行,手套箱是限制放射性物质扩散或沾污的小室,一侧设置前室或耳室,与隔离门相通, 用于传递物品。手套箱操作中伴有低能γ射线,观察窗一般选用铅玻璃。②运输和地面释放示踪剂施工工艺:检查仪器正常后,将封装好的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剂源罐从源车提至井口附近,并取出,倒入地面释放器,拧紧密封盖,打开释放阀门,再打开注水阀门。③用探测器监测放射性同位素是否注入井内,比对自然本底,如有污染则需要进行去污处理。

1.3 辐射测量仪器和方法

现场测量选用塑料闪烁体6150AD型X -γ环境水平辐射监测仪,表面污染选用LB 124S表面污染测量仪; 个人剂量监测选用6LiF (Mg, Cu,P)热释光剂量计及FJ -377热释光剂量仪。所有设备都经国家次级标准辐射剂量学实验室校准。

依据GBZ 118 -2002《油(气)田非密封型放射源测井卫生防护标准》进行场所的放射防护监测。β放射性测量时,采用测量支架后,被测表面距离仪器为10mm左右。依据GBZ 118 -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的规定进行个人剂量监测,监测周期为3个月。

2 结果 2.1 非密封型放射生同位素实验室分级

放射性核素的日等效操作量等于放射性核素的实际日操作量(Bq)与该核素毒性组别修正因子的积除以与操作方式有关的修正因子所得的商。油田示踪测井用131Ba - GTP微球实验室应属于乙级工作场所, 按照操作的放射性水平,放射性污染的程度,将同位素源库外办公室、源库内和分装手套箱分别清洁区、低活性区和高活性区域布局,分装手套箱采用了过滤净化设备, 气流方向是源库外办公室至源库内至分装手套箱,满足从低活性区至高活性区的气流布置要求。

2.2 放射性场所的辐射监测结果

放射性场所的辐射监测结果见表 2

表 2 放射性场所的外照射辐射监测结果(μSv/h)
2.3 个人剂量监测结果

测井队2010年至2013年集体剂量分别为24.2 mSv·人, 19.7 mSv·人, 18. 4 mSv·人。从数据可以看出,该油田测井队的年人均剂量和年集体剂量均呈逐年下降趋势, 说明目前采用辐射防护和职业健康管理措施是有效的,同时在监测中应注意对个别大剂量情况的调查,以进一步合理降低职业受照水平, 并杜绝潜在照射和超剂量照射事故的发生。

2.4 测井场所放射性表面污染监测结果

监测结果见表 3

表 3 放射性场所的表面污染辐射监测结果(Bq/cm2·s)
3 结论和建议

监测结果可以看出,131Ba-GTP源容器表面的辐射水平满足国家标准的相关要求。考虑操作人员与源容器表面的距离约为30 cm, 那么,按照每人年工作50次计算,每次1 min,累积剂量约为1.4 mSv/a, 此值与个人剂量监测数据可比拟。操作前应仔细检查注人装置及所用管线的贯通性,重视阀门等连接件外观,防止示踪剂在注人过程中泄漏。使用示踪剂注入装置向井下注入,应根据示踪剂的放射性活度、毒性等级,佩戴铅围裙、铅眼镜、手套和口罩等。将示踪剂注人容器时, 应站立在上风向位置。示踪剂瓶口距离注入装置的位置越近越好,防止风力影响造成放射性沾污人体或地面。盛装示踪剂的源容器要及时放回源车源罐中锁好,防止丢失。放射源操作人员应佩戴有声光报警装置的个人剂量报警仪,预防可能发生的超剂量误照射事故。

参考文献
[1]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Z 118-2002油(气)田非密封型放射源测井卫生防护标准[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 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2.
[3]
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检疫总局.GB 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