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15, Vol. 24 Issue (2): 156-158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5.02.023

引用本文 

董倩倩, 张兴晖, 叶倩鸥. 某锅炉厂工业X射线探伤室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J]. 中国辐射卫生, 2015, 24(2): 156-158.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5.02.023.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4-07-29
修回日期:2014-10-18
某锅炉厂工业X射线探伤室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董倩倩 , 张兴晖 , 叶倩鸥     
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辽宁 大连 116021
摘要目的 通过对某锅炉厂搬迁新建工业X射线探伤室工程项目的放射防护控制效果评价, 以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公众及其后代的健康与安全。方法 利用现场调查资料、现场检测结果和该厂提供的相关材料, 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该工业X射线探伤机房的选址、设计相对比较合理, 符合放射防护的要求。结论 本项目的放射防护设施布置基本可以满足放射卫生学要求; 本项目的X射线危害防护设施达到了竣工验收的基本要求, 但对存在的问题应进行改进。
关键词X射线探伤    放射防护    控制效果评价    

为了有效识别建设项目产生的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落实三同时"即职业病危害的防护设施要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1]。受某锅炉厂委托, 我们对该厂新建的工业X射线探伤室探伤建设项目产生的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控制效果评价。

1 内容与方法 1.1 评价依据

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 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17-2006)、《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编制规范》(GBZ/T 181-2006)[2-7]

1.2 评价目标 1.2.1 剂量限制和潜在照射危险限制

职业照射剂量限值为连续5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20 mSv, 年有效剂量约束值为5 mSv; 探伤机房周围公众中有关关键人群组的成员所受到的年有效剂量值为1 mSv。

1.2.2 防护与安全的最优化

使本项目电离辐射(放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最优化, 在考虑了经济和社会因素之后, 个人受照剂量的大小、受照射的人数以及受照射的可能性均保持在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水平; 这种最优化应以本项目辐射源(工业X射线探伤机)所致个人剂量和潜在照射危险分别低于剂量约束和潜在照射危险约束为前提条件。

1.2.3 剂量约束和潜在照射危险约束

剂量约束值和剂量率目标值分别为:X射线探伤室屏蔽墙(门)外的公众剂量约束值为0.3 mSv/a, 墙外30 cm处空气比释动能率不应大于2.5 μGy/h。

1.3 评价方法

依据国家有关法规、标准、规范, 根据该单位提供(申报)的本项目委托评价申请书(表)、放射卫生专篇、设计图纸等材料和资料, 以及对本项目进行的现场调查和现场放射防护检测结果, 进行分析评价。

1.4 监测仪器与检测内容

采用451P-DE-SI型巡测仪对工作场所周围X射线辐射水平、工作人员操作室及操作位X射线辐射水平进行了检测。

1.5 辐射源项

本项目工业X射线探伤室位于:该单位汽包总装车间西端、拟使用的192Ir与X射线混合探伤室南侧。本项目能够产生的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工业X射线探伤机工作时产生的X射线。本项目X射线装置产生的X射线, 只能对人体造成外照射的危害, 不可能产生内照射危害, 也不能够产生放射性物质污染。本项目使用的工业X射线探伤机共四台, 根据这四台X射线探伤机的性能和工作参数, 选择其中能够产生最大辐射能量与剂量以及对场所造成辐射危害影响为最大的XXH-3005(周向)与XXQ-3005(定向)两台探伤机作为本项目现场验证监测(现场检测)的使用机器, 其检测结果用以代表和验证本项目的防护效果和状况。

1.6 质量控制

按照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等要求, 对本次评价过程实施全程质量控制。检测过程中使用的巡测仪均经检定合格, 并在有效检定周期内。

2 评价结果 2.1 工作场所和周围辐射水平监测结果

X射线探伤室操作室内与工作人员操作处各测试点的X射线测试剂量均为仪器本底水平(未测出)。所以, 可以认为本项目X射线操作人员在正常工作中所受到的照射剂量能够达到国家《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对职业照射剂量限制和剂量约束的规定要求。

X射线探伤室各屏蔽墙(不包括顶棚)外测试点的X射线泄漏测试量均为仪器本底水平(未测出), 均符合《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17-2006)中规定的不大于2.5 μGy/h的规定要求。探伤室外周围50 m范围内测试点的测试剂量均为仪器本底水平(未测出)的检测结果表明:即使探伤室顶棚实际有X射线泄漏出来, 但对探伤室周围地面上人员的辐射剂量贡献可以认为很小、或者没有。

除了探伤室东侧大防护门(探件出入门)门缝处及其门缝外一定距离范围内之外, X射线探伤室大防护门与小防护门(操作人员出入门, 在操作室内)外测试点的测试剂量均为仪器本底水平(未测出)。由于探伤室东侧大防护门与墙体之间有防护缝隙, 致使有一定量的X射线从门缝泄漏出来, 其测试点的最大测试剂量为:左缝外30 cm、1 m、2 m处分别为1.81、1.42、0.40 μSv·h-1, 右缝外30 cm、1 m、2 m处分别为7.05、2.19、1.05 μSv·h-1, 下缝外30 cm处为0.41 μSv·h-1; 但在大防护门外约4m宽封闭防护缓冲区的隔断实体壁表面和在该壁上开设的探伤室外第二道防护门(正对大防护门)门口处测试点的测试剂量均为仪器本底水平(未测出); 即如果以该缓冲区的隔断实体壁(包括第二道防护门)作为本项目X射线探伤工作现场防护管理控制区边界的话, 可以认为公众人员在该边界外几乎不会或很少受到该门缝泄漏出来的X射线照射。

2.2 辐射防护措施核实情况与评价 2.2.1 屏蔽情况及厚度

从现场调查的情况和现场实际防护检测的结果来看, 可以认为:本项目X射线探伤室屏蔽设施的设置(包括探伤室大防护门外设置封闭防护缓冲区的措施和设施)可以满足本项目的放射防护要求, 能够达到《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17-2006)规定的"探伤室屏蔽墙外30 cm处不大于2.5 μGy/h的剂量率目标值"以及0.3 mSv/a的公众剂量约束值"的要求。

2.2.2 警示标志

X射线探伤室两防护门上设置的指示灯只是与探伤机的电源(或防护门)联锁, 而不是与探伤机的高压(输出X射线束)联锁, 但可以认为能够达到警示的目的。完善的方法是在两防护门上再各设置一个"出束信号"指示灯, 用来指示X射线的输出, 与上述指示灯并用。除了大防护门外, 还应该在如小防护门、防护缓冲区外边界等处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或警示语, 否则, 如防护缓冲区, 至少可能它的安全防护作用不能完全发挥出来。

2.2.3 通风

根据该单位提供的参数, 本项目探伤室设置的机械通风系统通风换气次数约为19次/h, 能够满足卫生学需要。

2.2.4 个人防护用具配备

配备一台辐射音响仪, 每人配备两支个人剂量计。从为了充分保障探伤工作人员的健康与安全、便于有效管理等角度出发, 应该给本项目X射线探伤现场工作人员每人配备一个个人剂量报警仪", 并且强行规定每人每次工作时必须佩戴和切实有效使用。这样, 才能够充分保障每个工作人员的安全, 更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潜在照射, 使潜在照射危险得到有效限制和约束。

2.2.5 其他防护安全措施

本项目X射线探伤室使用面积为91 m2(7 m × 13 m)、高8.4 m, X射线探伤室东侧大防护门外设置了约4 m宽的封闭防护缓冲区将探伤室东侧该单位的汽包总装车间隔离开, 缓冲区的外边界实体壁上设置有与大防护门相对应的第二道防护门, 为探件进出通道门。

探伤室大、小防护门均设置了门-机联锁安全装置。经现场试验表明:探伤室大、小防护门上均装有行程开关, 两防护门均与X射线探伤机的电源进行了安全联锁, 当大、小防护门均完全关闭后, 探伤机才能够接通电源, 而当两防护门中的任一门开启一定的缝隙后, 探伤机的电源立即断开; 放置探伤机操作控制器便台处的两根连接电缆(一根用于连接周向探伤机管球、一根用于连接定向探伤机管球)均有此安全联锁功能。

本项目的选址相对比较合理, 其操作室与探伤室分开设置, 并避开了有用线束照射的方向。在操作室(小防护门)与探伤室之间设计有迷路连接, 这样, 可大大减少小防护门的剂量承接负担, 可使操作室内的X射线泄漏辐射水平尽可能地降低, 使工作人员在操作室内接受的受照剂量保持在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水平。探伤室大防护门外设置的封闭防护缓冲区是本项目放射防护措施的一大特色。探件进出的大防护门门缝是很容易有X射线泄漏出来的, 在门外设置一个封闭的区域, 将人员与防护门在区域位置上实行了隔离或隔断, 使到达防护缓冲区外界的X射线有了很大的衰减, 尽可能地防止或减少了靠近探伤室大门外区域的人员受到的不必要照射, 从上述的检测结果评价中也证实了这一点。

2.3 放射防护管理评价

放射防护管理制度的建立, 不在于形式, 重要的是应结合自己的放射工作实际和本单位的具体情况进行建立, 并且必须要能够确实得到有效落实和执行; 本项目的放射防护管理人员落实清楚, 但应将各人员的防护管理职责明确清楚; 工作时必须佩戴个人剂量计、并定期进行检测是从事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管理的关键和基础。该单位采取每人配备两支笔(计)并定期测定的措施, 符合国家规定的有关要求; 该单位提供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符合《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中的"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检查项目"; 此外, 企业应根据相应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要求, 决定在本项目运行前是否需要再进行(上岗前或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 从事放射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 应该包括放射防护知识培训和本专业的有关技术培训, 并且应予以重视; 除建立《放射工作卫生防护业务管理档案》外, 还应该建立健全其他各种档案, 如现场防护检测、个人剂量检测、职业健康检查、X射线探伤设备管理等档案。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本项目的放射防护设施布置基本可以满足放射卫生学要求; 本项目的放射卫生防护屏蔽设施是有效的、防护效果良好; 在正常工作中, 上述的放射防护设施、措施和管理等能够得到有效运行和实施的情况下, 本项目可以做到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由本项目X射线产生的职业病危害; 按照本报告(表)所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改进或完善后, 可以到达纵深防御原则的要求, 可以有效地防止或减少辐射(放射)事故的发生、以及在事故情况下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潜在照射; 本项目的X射线危害防护设施达到了竣工验收的基本要求, 但对存在的问题应进行改进。

3.2 建议

① 探伤室大、小防护门上应再加上一个指示出束(输出X射线束)信号指示灯; ②除了大防护门外, 还应该在如小防护门、防护缓冲区外边界等处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或警示语, 否则, 如防护缓冲区, 至少可能它的安全防护作用不能完全发挥出来; ③探伤室防护门-机联锁安全装置宜与探伤机的高压、即X射线束的输出进行安全联锁; ④为避免潜在照射的发生或对潜在照射危险进行有效控制与约束, 在探伤室内部相应位置上按设"紧急停止按钮"、即反控开关", 反控开关应该醒目、显著, 易看到和易找到。另外, 应保证反控开关的总是有效性; ⑤完善放射防护管理规章制度并切实执行, 落实各人员职责并认真履行, 确保各种防护设施和措施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是本项目能够正常安全运行、有效预防和控制X射线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尽最大可能地防止或减少潜在照射的发生、保障人员健康与安全的重要和必要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张成云, 张文勇, 康晓熙, 等. 建设项目职业卫生评价中存在的问题[J]. 现代预防医学, 2007, 34(17): 3320. DOI:10.3969/j.issn.1003-8507.2007.17.04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十二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2.
[3]
国务院449号令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5。
[4]
卫生部第49号令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6.
[5]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 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3.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 117-2006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6.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T 181-2006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报告编制规范[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