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14, Vol. 23 Issue (5): 441-443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4.05.027

引用本文 

张庆, 魏兆龙, 李琨, 程雪, 贾姝丽. 多排(层)螺旋CT动脉血管CTA扫描及其辐射防护探讨[J]. 中国辐射卫生, 2014, 23(5): 441-443.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4.05.027.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4-04-10
修回日期:2014-06-21
多排(层)螺旋CT动脉血管CTA扫描及其辐射防护探讨
张庆 , 魏兆龙 , 李琨 , 程雪 , 贾姝丽     
济南市中心医院放射科CT室, 山东 济南 250013
摘要目的 通过回顾分析500例动脉血管CTA病人的扫描图像和扫描程序, 探讨动脉血管CTA的图像质量诊断满意度、扫描成功率和辐射剂量大小。方法 使用东芝Aquilion64排螺旋CT机, 启用对比剂跟踪扫描技术SureStart, 双筒高压注射器快速注射非离子型碘对比剂。结果 对比剂跟踪延迟时间扫描技术的图像质量诊断满意度和扫描成功率都是100%, 但是辐射剂量较大。结论 展望快速普及高端CT以提高检查安全性。
关键词CTA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多排(层)螺旋CT动脉血管CTA扫描技术是一种经济简便、速度快、范围大的无创伤性血管造影扫描检查技术, 简称CTA(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随着多排(层)螺旋CT的普及, 多排(层)螺旋CT动脉血管造影扫描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血管系统之中, 成为动脉血管疾病影像检查必要的不可或缺的手段方法之一, 受到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放射医师、病患者及其家属的青睐, 它能清晰地显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难以显示的动脉壁和壁外组织结构, 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过了作为金标准的DSA, 适用于动脉畸形、动脉夹层、动脉瘤、动脉钙化、动脉斑块、动脉狭窄、动脉栓塞等血管疾病, 已经成为极其重要的扫描检查技术。我院2007年01月安装了东芝Aquilion64排螺旋CT机, 做了大量的动脉血管CTA扫描检查, 本文回顾总结分析500例病患者CTA图像和扫描程序, 将东芝Aquilion64排螺旋CT动脉血管CTA扫描技术应用经验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动脉血管疾病患者500例, 男性270例, 女性230例, 年龄30~90岁, 平均年龄61岁, 头颈部动脉血管、肺动脉、冠状动脉、主动脉、髂动脉各100例。

1.2 扫描参数和方法

东芝Aquilion64排CT机:数据通道64个, 探测器64排, 等宽型探测器宽度0.5 mm, 最大扫描范围长度1800 mm, 管电压80~135 kV, 管电流50~400 mA, 转架每圈旋转时间0.4~1.5 s, 准直器规格0.5 × 4, 0.5 × 16, 0.5 × 32, 0.5 × 64, 1.0 × 16, 1.0 × 32, 2.0 × 16, 螺距3.5~96;非离型碘对比剂:优维显370, 欧乃派克350, 优维显300;双筒高压注射器, 对比剂用量75~95 ml, 对比剂注射速率4.0~ 5.5 ml/s, 扫描延迟时间采用对比剂跟踪技术(blous tracking) SureStart; 首先扫描定位像选择靶层面, 在靶层上选定靶点, 确定感兴趣区及大小, 设定触发阈值150~200 HU(自动触发容积扫描或者不设阈值肉眼观察靶点亮度手动触发), 启动SureStart, 注射对比剂, 系统连续地大量采集数据精确跟踪靶点兴趣区对比剂浓度变化, 自动计算ROI内的CT值, 当CT值到达阈值后, 系统自动开始动脉期容积扫描。①头颈部血管扫描: Carotid CTA扫描序列, 管电压120 kV, 管电流300 mA, 旋转时间0.5 s, 准直器0.5 × 64, 螺距41, 扫描范围长度包括主动脉弓至颅顶骨內缘, 靶层面平4、5颈椎水平, 靶点颈总动脉, 触发阈值200 HU, 对比剂用量75 ml, 注射流速4.0 ml/s, 对比剂浓度300 mgI/ml, 容积数据层厚0.5 mm重建步进0.3 mm。②冠状动脉扫描: Cardiac CTA扫描序列, 管电压120 kV, 管电流400 mA, 旋转时间0.4 s, 准直器0.5 × 64, 螺距12.8, 扫描范围长度气管隆突至膈肌下1.5 cm处, 靶层面平气管隆突, 靶点升主动脉根部, 触发阈值180 HU, 对比剂优维显370, 对比剂用量60 kg体重75 ml, 70 kg体重80 ml, 90 kg体重85 ml, 流速5.0 ml/s, 高压注射器使用双筒, 压限325 psi, 生理盐水试压流速5.5 ml/s, 用量20 ml, 注射对比剂后再注射生理盐水30 ml, 流速5.0 ml/s, 容积数据层厚0.5 mm重建步进0.3 mm。③肺动脉扫描: Whole Aorta CTA扫描序列, 管电压120 kV, 管电流350 mA, 旋转时间0.5 s, 准直器0.5 × 64, 螺距53, 扫描范围长度从肺尖至肋膈角, 靶层面气管隆突下1~2 cm处, 靶点肺动脉根部, 触发阈值180 HU, 对比剂优维显300或欧乃派克350, 对比剂用量75 ml, 流速4.0 ml /s, 容积数据层厚0.5 mm重建步进0.3 mm。④主动脉扫描: Whole Aorta CTA扫描序列, 管电压120 kV, 管电流350 mA, 旋转时间0.5 s, 准直器0.5 × 64, 螺距53, 扫描范围长度包括主动脉弓至髂动脉近端, 靶层面平第11~12胸椎处, 靶点腹主动脉, 触发阈值200 HU, 对比剂优维显300或欧乃派克350, 用量90 ml, 流速4.0 ml /s, 容积数据层厚0.5 mm重建步进0.3 mm。⑤髂动脉扫描: Whole Aorta CTA扫描序列, 管电压120 kV, 管电流350 mA, 旋转时间0.5 s, 准直器0.5 × 64, 螺距53, 扫描范围长度第3腰椎至耻骨联合下缘, 靶层面第3腰椎处, 靶点腹主动脉, 触发阈值190 HU, 对比剂欧乃派克350或优维显300, 用量95 ml, 流速4.0 ml /s, 容积数据层厚0.5 mm重建步进0.3 mm。

1.3 图像后处理技术

将容积数据传送至东芝高级工作站, 表面阴影重建法(SSD) :在多平面重建(MPR)基础上, 增加切面厚度形成容积重建VRT图像, 同时选用最大密度投影(MIP)法显示出相似DSA图像。曲面重建(CPR)展平迂曲血管, 使之在同一平面上全程显示, 用两点法分析出血管的狭窄程度和各种参数[1], 再结合透明法和切割法使血管显示更清晰, SSD图像结合导航技术可做血管仿真内窥镜成像, 图像后处理技术全程快捷简便。

2 结果

横断面图像、容积数据图像, 质量清晰, 对比度良好, 血管充盈优良, 小血管显示清晰, CT值范围270~ 600HU, 扫描成功率100%。

2.1 图像质量评估

由两名副主任医师和一名主管技师组成评判小组, 进行主观质量评价, 评估图像质量的诊断满意度。采用5分法[2-3] : 1分, 不能接受; 2分, 较差; 3分, 可以接受; 4分, 较好; 5分, 很好。主要观察软组织对比、边界锐利度、小解剖结构如小血管的显示清晰度、病灶的呈现度以及噪声伪影或射线束硬化伪影等方面, 评分大于或等于3分视为满足诊断要求, 结果全部4分以上, 诊断满意度100%。

2.2 受检者有效剂量ED估算

当扫描计划完成后, 东芝CT系统根据所用管电压、管电流、曝光时间的大小, 自动计算CTDIvol和DLP值[3], 用特定的剂量转换系数K值乘以DLP值, 估算出受检者有效剂量[4-5] ED: ED =K·DLP, 式中K(mSv·mGy-1·cm-1)由实验研究所得, 与受检者身体部位有关, 不同部位的剂量转换系数K值的大小可参见欧盟委员会(CEC)关于CT质量标准指南[6], 其中颅脑、颈部、胸部、腹部、骨盆的K值分别是0.0023、0.0054、0.0170、0.0150、0.0190, ED单位: mSv。如表 1所示, 其中, 受检者有效剂量分别是靶层扫描、跟踪扫描和容积扫描有效剂量的相加之和, 不包括定位像扫描的有效剂量。

表 1 CTA扫描不同部位辐射剂量
3 讨论

多排(层)螺旋CT动脉血管CTA扫描技术成功率和满意度都是100%, 已经成为动脉血管疾病极其重要的检查方法, 通过选择不同的扫描参数, 可以达到不同的图像质量要求, 不同的扫描参数又决定着X射线球管的辐射剂量大小, 决定着受检者的有效剂量高低。辐射量与管电压、管电流和曝光时间呈线性相关, 而曝光时间与准直器、螺距和转架每圈旋转时间有着密切关系, 不同的准直器有不同的扫描层厚和覆盖范围。扫描范围长度一定, 扫描层厚和覆盖范围越大、螺距越大、转架每圈旋转时间越短, X射线球管曝光时间就越短, 反之, 则曝光时间就越长。合理正确地选择扫描参数, 设定扫描计划是非常重要的。

动脉血管对比剂跟踪CT造影扫描技术的缺点是辐射剂量大, 除了最后的容积扫描外, 还有定位像扫描、靶层扫描以及靶点的对比剂跟踪扫描, 尤其冠状动脉CTA, 当扫描范围长度132 mm时, 受检者有效剂量约高达22.984 mSv; 主观判定时间延迟时间法, 虽然省去了靶层扫描和靶点的对比剂跟踪扫描, 减少了一部分辐射量, 延长球管使用寿命, 但是, 容积扫描的成功率和满意度确达不到100%, 延迟时间的判定具有主观盲目猜测性, 以头颈部血管为例, 其扫描延迟时间范围为19~35 s, 不同的病例有不同的心脏射血功能和不同的血管流通状况。我们在实际工作中, 通过小剂量注射20 ml对比剂, 随后注射30 ml生理盐水, 脑灌注法扫描寻找头颈部血管的延迟时间, 观察或测量靶层上靶点血管的对比剂浓度变化, 计算到达次峰值或峰值的时间, 确定延迟时间, 此方法, 容积扫描的成功率和满意度也达100%, 但是, 脑灌注扫描辐射量也较大, 东芝64排螺旋CT脑灌注扫描靶层面4个, 一次灌注扫描CTDIvol值是16.2 mGy、DLP值是51.9 mGy·cm, 受检者有效剂量约0.119 mSv, 一般扫10~27次才能出现次峰值或峰值浓度。

总之, 多排(层)螺旋CT与高端CT比较, 扫描时间长, 辐射剂量大, 呼吁快速普及高端CT, 减少辐射剂量, 提高受检者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田力, 谢敬霞, 宋明. 诊断颅内血管性病变的临床价值[J]. 临床放射学杂志, 1999, 18: 197. DOI:10.3969/j.issn.1001-9324.1999.04.002
[2]
Kalra MK, Maher MM, Toth TL, et al.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 of automatic tube current Modulation for CT[J]. Radiology, 2004, 233(3): 649-657. DOI:10.1148/radiol.2333031150
[3]
白玫, 郑钧正.多排(层)螺旋CT的辐射剂量表达及其影响因素探讨[J].2008, 28(1): 1-12.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FSFH200801000.htm
[4]
刘长安, 苏旭, 孙全福.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M]. 2版.北京: 原子能出版社, 2007: 45-49, 115.
[5]
李连波, 王金鹏. 放射卫生防护[J]. 济南:黄河出版社, 1998, 29, 31, 146.
[6]
CEC.European guidelines on quality criteria for computed tomography[Z].Luxembourg: CEC,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