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14, Vol. 23 Issue (5): 417-418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4.05.015

引用本文 

刘波, 南新中, 靳志涛, 侯羿, 陈忠民, 屈明玥, 郭宝石. 某医院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大剂量受照情况调查[J]. 中国辐射卫生, 2014, 23(5): 417-418.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4.05.015.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4-03-28
修回日期:2014-06-14
某医院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大剂量受照情况调查
刘波 1, 南新中 1, 靳志涛 2, 侯羿 2, 陈忠民 1, 屈明玥 1, 郭宝石 1     
1. 第二炮兵防护防疫环境监测队, 北京 100071;
2. 第二炮兵总医院
摘要目的 为核实某医院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大剂量受照情况, 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与安全。方法 通过调查其工作量、测量工作位置的剂量率和受照剂量来分析查找人员受照剂量偏高的原因。结果 被调查单位防护用品性能良好, 但由于工作人员未能正确佩戴剂量计以及部分人员工作量相对较大, 以致其个人剂量偏高。结论 要加强介入放射学中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与安全管理, 正确佩戴剂量计, 合理安排工作量, 尽量避免一些工作人员受到较高的剂量照射。
关键词介入放射工作人员    大剂量受照    调查    

某医院于2011年底向我单位申请对其介入手术室的14名放射工作人员开展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 截止2012年底, 发现该室放射工作人员的年个人剂量中有5人超过了调查水平(5 mSv), 最高者达26 mSv。鉴于此, 为保护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 我们于2013年1月对某医院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大剂量受照的情况进行了调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调查内容与方法 1.1 对象和内容

对象以5名超过调查水平的介入放射工作人员为主, 并包括部分其它放射工作人员。内容包括:①基本情况调查, 包括手术类型, 受照时间, 不同医生的工作量; ②不同手术位置、不同监测部位、有无防护条件下的X射线剂量率和人员受照剂量。

1.2 材料和方法 1.2.1 X射线剂量率测量

使用RADEYE PRD- ER便携式辐射巡测仪对工作人员操作位的剂量率水平进行测量, 选取第一术者位、第二术者位、护士位三个典型工作位置, 分别对各位置的头部(铅帽内)、头部(铅帽外)、颈里(左甲状腺位铅围脖内)、颈外、胸里(左胸围裙内)、胸外、腹里(左性腺位铅围裙内)、腹外、手内侧(左手腕处内侧)、手外侧(左手腕处外侧)、下肢内(左膝部铅围裙内)、下肢外(左膝部铅围裙外)等12个监测部位的剂量率水平进行测量, 测量时DSA持续曝光7 s以上。仪器经计量部门校准。

1.2.2 个人剂量测量

所用热释光探测器材料为LiF (Mg, Cu, P), 测量仪器为RE-2000热释光剂量仪。监测部位同上(头部、手部除外), 监测周期为8天。除了对5名大剂量受照人员开展监测外, 另选取了1名护士作为对照。各剂量计收回后立即在仪器中测读。仪器经计量部门校准。

2 结果与分析

通过和相关医护人员座谈, 查阅机房防护检测报告等资料, 基本排除了介入放射工作人员故意将个人剂量计置于放射工作场所、防护措施不力等因素, 初步确定导致剂量偏高的原因可能有:①该介入科室工作量偏高; ②工作人员未将剂量计佩戴至正确位置, 而直接佩戴在胸外(铅衣外侧)。

2.1 基本情况

调查期间, 该医院的心内科导管室所开展的手术总计16台, 主要是冠脉造影手术(11台)和腹腔动脉造影(5台)两类介入手术。每台冠脉造影手术受照时间在2.6~28 min之间, 每台腹腔静脉造影手术受照时间在1.8~20.6 min之间。与地方医院手术量相同的科室相比, 该科室的工作人员要少一倍, 从而导致几名主要工作人员工作量偏大。调查周期中, 医生3、医生4二人作为第一术者、第二术者开展手术较多, 工作量明显比其他人大, 受照时间相对他人较长。

2.2 测量结果

表 1给出了两种典型介入工作条件下三个工作位剂量率水平。可以得出:通过穿戴铅防护服, 可以实现对射线的有效屏蔽, 同一部位有防护条件的剂量率水平, 明显要比直接暴露的要低数倍甚至数十倍。此外, 护士位剂量率水平明显比第一术者位、第二术者位高, 护士手部剂量率最高达95.3 μSv/h, 这是由于护士位在第一术者位正对面(床的另一侧), 都距离管球最近, 但护士位却没有专用的移动式铅屏防护造成的。

表 1 典型工作条件下工作位剂量率水平

表 2给出了6名放射工作人员8天的个人剂量测量结果, 可以得出:①由于医生比护士更长时间地暴露在辐射环境中, 5名医生的颈、胸、腹、下肢无防护条件下的受照剂量明显要比护士同一部位的剂量数值要高。②医生3、医生4二人的胸内部位剂量相对较高, 反映出调查期间二人受照时间比其他人要长, 这与我们对他们的工作量统计结果是相一致的。③护士各个部位铅衣外、铅衣内佩戴的剂量计的数值差别不大, 在0.029~0.042 mSv之间, 即护士尽管其工作位置具有较高的剂量率水平(见表 1), 但由于护士一般只有在需要抢救危重病人时才进入手术室配合医生工作, 其受照时间远远小于医生, 护士的受照剂量基本处在天然辐射本底水平。④鉴于之前5名医生都将剂量计佩戴在胸部铅衣外侧, 我们对本次调查中5名医生的胸外部位剂量测量结果进行了分析, 其范围为0.125~1.179 mSv, 按照每年250个工作日估算, 其年受照剂量范围为3.9~36.8 mSv, 而2012年5人的剂量监测结果在5~26 mSv之间, 说明我们的年监测结果是可信的, 范围不完全一致则和各工作人员其余时间内的工作量有关。

表 2 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8天内受照剂量
2.3 结论

导致5名工作人员大剂量受照的原因有:①该单位的介入放射工作人员错误地将剂量计佩戴在铅衣外侧。②该科室的几名主刀医生的工作量偏大, 受照时间长, 导致剂量偏高。

3 讨论

根据《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的规定[1], 对于工作中穿戴铅围裙的场合(如医院放射科), 通常应根据佩带在围裙里面躯干上的剂量计估算工作人员的实际有效剂量。"该标准的新修订版本(征求意见稿)中规定"当受照剂量可能超过调查水平(一般为5 mSv/a)时(如介入放射学操作), 则还需在围裙外面衣领上另外佩戴一个剂量计, 以估算人体未被屏蔽部分的剂量。"目前, 我们已经按照新要求对该医院介入治疗科室的14名放射工作人员每人配发了2个剂量计(分别佩戴在腰部铅衣内、颈部铅围脖外两个位置), 并计划待新标准发布实施后按照新标准进行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评价。

此外, 调查中发现手术人员很少使用铅玻璃眼镜, 如此就失去了对眼晶体的有效防护。而国际放射防护组织(ICRP)2011年的最新声明指出, 眼晶体的年剂量限值由"单一年度不超过150 mSv"降低至"单一年度不超过50 mSv, 且连续五年的平均当量剂量不得超过20 mSv", 因此对眼晶体的防护只能是加强, 而不是忽视。因此, 在今后的放射卫生监督工作中, 我们要加强对放射防护知识宣传[2], 建议介入放射工作人员佩戴铅眼镜等防护用品, 并结合实际需要为其配发眼晶体剂量计用于眼晶状体剂量测量与评估; 同时医生自身要提高业务水平, 减少曝光时间和次数, 避免受到不必要的照射, 使受照剂量尽可能降低。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 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2.
[2]
赵琰. 邢台市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的调查[J]. 职业与健康, 2009, 25(7): 693-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