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GE TracerlabFXFN合成系统日复一日的连续运行, 系统内部的一些部件诸如:垫圈、垫片、滤膜出现老化、堵塞, 螺帽、瓶塞发生松动等现象。当这些细节问题累积到一定程度, 系统运行就将发生质的变化, 即合成失败、量耗增加、产率下降[1]。下面是几宗18F- FDG (氟代脱氧葡萄糖)合成失败后通过分析得出的经验教训及防范技巧, 以示同仁在热室质量控制方面引以为戒。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本单位使用的回旋加速器为GE Minitrace2.5, 热室为GE Tracerlab FX系统。
1.2 分析故障原因分析18F完全或部分无法传至吸附柱之原因。
1.2.1 无法吸附 1.2.2 试管组方面故障原因① 因试管垫圈老化, V3号管漏气, 导致合成效率骤降。②因试管滤孔堵塞导致V4号中NaOH不能及时进入反应瓶。③分析冒管现象。
1.2.3 无法洗脱分析分离柱端18F-FDG滞留于分离柱上无法洗脱的原因。
1.2.4 接头连接探讨接头连接错误引起的后果。
1.2.5 其他管线位置、操作方法不当造成的量耗损失。
2 结果与讨论 2.1 吸附柱原因有三:吸附柱有裂缝; 连接吸附柱的上端螺帽松动; 或吸附柱上、下端(V10、11V)连接不够紧密(如图 1左下位置)。出现上述三类情况皆可导致吸附柱周围发生漏气现象, 漏气造成系统局部负压失衡[2], 使18F不能按时传至吸附柱, 进一步导致18F -FDG标记几率大幅下降。
这样V3号试管中的药物前体失去控制, 部分药物前体提前渗入反应瓶, 前体遇热结晶失活, 导致18F-FDG标记不完全, 合成效率骤降。
2.2.2 试管滤孔堵塞或V19气压不足导致V4号中的NaOH不能及时进入反应瓶, 造成已标记了的18F -FDG的pH值偏酸性, 酸性的18F-FDG滞留于分离柱而无法洗脱, 造成药物合成失败。
2.2.3 冒管在以往和同仁交流V4号试管冒管现象时, 普遍认为是V4中的NaOH试剂质地光滑所致[3]。但我们经过反复观察后发现原因主要在于:外泄的NaOH接触空气后形成碳酸盐结晶, 结晶堵塞V4号试管下面的滤孔(同样也有可能累及到周围试管的滤孔堵塞); V1-6号试管经高热或紫外灯、核辐射后导致下垫圈老化。试管下垫圈老化而失去了原有的弹性, 故难以把持试管而出现冒管(如图 1左上位置)。所以, 出现冒管现象极可能是垫圈、垫片老化或滤孔堵塞所致。同时也明确地预示着应适时清洗滤膜, 并在近期更换垫圈、垫片。
2.3 无法洗脱18F-FDG滞留在分离柱上无法洗脱通常是由于V4号试管中的NaOH试剂未在预定的时间内进入反应瓶(原因同2.2.2), 至18F-FDG药液pH值偏酸性而吸附于分离柱上无法洗脱, 导致合成失败。
2.4 接头连接不正确干燥时短接在V15及V12上的V17和V14, 在干燥完成后, 安装分离柱时, 应重新回接到V12和V15的接头上(V17→V12, V14→V15)。但由于疏忽大意没有互换接头, 这样已经合成的18F- FDG产品就被误入废物瓶, 药物合成前功尽弃(如图 1中间位置)。
所以在最后关闭热室铅门时, 除了要复查气膜、水膜是否安装、检查液氮是否够量、拔去排气针头外, 还要确认V17和V14是否处于正确的位置, 避免细小的疏忽而导致18F-FDG的合成失败。
2.5 管线长度不合适若收集瓶内的排气管线伸出太长, 触及到18F-FDG产品液面时, 在瓶内压力或残余气体的作用下, 18F-FDG产品就会经排气管线、气膜外溢至合成热室, 造成示踪剂产量的损耗。所以要避免排气管线触及到18F-FDG产品液面以减少量耗。降低并检查排液管线使其头部能触及到瓶子低凹处, 以减少收集瓶中18F-FDG产品的残存量, 降低量耗(圆型烧杯在行干燥时也应如此)。
2.6 操作方法不当最后在进行18F-FDG产品的输出时, 为了控制每批传出的剂量, 操作系统由自动程序改为手动操作。在操作间隔期间若只点击停止键⊙, 而传出通道V16此时尚处于敞开状态, 在气道漏气或气道残余气压的作用下, 不知不觉就会将剩余在收集瓶中的18F-FDG外溢至废液瓶, 或渗漏至分装室, 因而影响18F-FDG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其次, 残气还导致在拔出分装瓶针头时, 发生18F-FDG药品的喷溅现象。所以当每次的18F-FDG传出结束后, 点击⊙停止键前, 要先关闭输出通道V16, 同时打开V22以导出残余气体(如图 1右下位置)。
综上所述, 在GETracerlabFXFN药物合成系统一系列繁琐的工作状态中, 任何一次小的麻痹及疏忽大意, 对18F-FDG药物合成都将产生不可逆的结果。所以在系统循环往复运行过程中, 不但要严格执行操作步骤, 还要在操作细节上多加留意, 而且往往是细节决定每次18F-FDG药物合成的成败。
[1] |
张红雨, 张忠太, 李迎新, 等. PET-CT检查注射药物时采用不同分组方法所需18F-FDG量的研究[J]. 中国辐射卫生, 2013, 10(5): 537-539. |
[2] |
臧志芳, 张红雨, 李迎新, 等. 医用回旋加速器Saturated Yields校正时参数选择的实验研究[J].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2012, 10(5): 269-272. DOI:10.3760/cma.j.issn.1673-4181.2012.05.004 |
[3] |
王文艇, 钱锋. PET/CT技术进展[J]. 中国医疗设备, 2009, 24(8): 1-4. DOI:10.3969/j.issn.1674-1633.2009.08.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