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14, Vol. 23 Issue (1): 35-36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4.01.014

引用本文 

杜翔, 李亘山, 王进. 南京12台计算机X射线摄影机(CR)质量控制检测结果[J]. 中国辐射卫生, 2014, 23(1): 35-36.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4.01.014.

基金项目

卫生行业科研专项资助项目(201002009), 江苏省"十二·五"科教兴卫工程(ZX20110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创新平台)

通讯作者

王进,E-mail:jin.wang@163.com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3-09-18
南京12台计算机X射线摄影机(CR)质量控制检测结果
杜翔 1, 李亘山 2, 王进 1     
1.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江苏 南京 210009;
2. 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摘要目的 了解当前计算机X射线摄影系统(Computer Radiography, CR)的质量控制现状。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南京地区仍在使用的CR系统12台, 按照《医用常规X射线诊断设备影像质量控制检测规范》(WS 76-2011)和《计算机X射线摄影(CR)质量控制检测规范》(GBZ 187-2007)的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摄影设备的通用指标合格率从41.7%~100%, CR系统专用检测项目合格率从0~66.7%。结论 目前CR系统质量控制形势严峻, 仍然需要继续加强。
关键词计算机X射线摄影(CR)    质量控制    

计算机X射线摄影系统(Computer Radiography,CR)是以成像板(image plate,IP)作为成像载体的X射线诊断系统。相对传统的屏-片系统,CR系统具有大动态范围、高分辨力、高速处理等特点。

尽管CR被数字X射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 DR替代的趋势已经不可替代,但相对于DR,CR具有一次性投入成本低、可利用原有设备、便携性好、可应用于移动摄影装置等优点,因此,CR系统被广泛的应用于基层小型医疗机构。

为了解基层医疗机构CR系统的应用情况,本研究抽取了12台南京市仍在使用中的CR系统,按照《医用常规X射线诊断设备影像质量控制检测规范》 (WS 76-2011)[1]和《计算机X射线摄影(CR)质量控制检测规》(GBZ 187-2007) [2]中的方法进行了质量控制检测。

1 材料与方法 1.1 设备抽取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南京地区仍在使用的CR系统12台,其中富士公司CR系统7台,柯达公司CR系统3台,Agfa公司CR系统2台。12台CR系统所属的12家医疗机构中,二级医院2家,一级医院10家。

1.2 检测仪器

瑞典RTI公司生产的Prianha型X射线质控仪。检测仪器在上海计量测试研究院检定,检测时检测设备处于检定有效期内。

1.3 检测方法

对于X射线摄影设备通用检测项目,按照《医用常规X射线诊断设备影像质量控制检测规范》(WS 76-2011)的方法进行检测; 对于CR系统专用检测项目,按照《计算机X射线摄影(CR)质量控制检测规范》(GBZ 187-2007)的方法进行检测。

2 结果

12台计算机X射线摄影(CR)系统检测结果见表 1表 2

表 1 12台CR系统质量控制检测合格率

表 2 12台计算机X射线摄影(CR)系统质量控制检测结果
3 讨论

计算机X射线摄影(CR)作为医用X射线数字摄影的组成部分,具有一次性投入成本低、可利用原有设备、可应用于移动摄影装置等优点,因此得到了部分基层医疗机构的应用。CR系统的成像过程主要包括X射线透过人体,射到成像板(image plate,IP板)后形成潜影,曝光过后的IP板放到对应的扫描机内进行扫描,将影像信息通过模数转换器转变为数字化影像,在计算机上直接读取。在CR系统中,IP板是用X射线储存发光材料制成的探测器。IP板是可以重复使用的,随着曝光次数增加,IP自然损耗,影像质量会逐渐变化,因此,对CR系统进行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我国现有的职业卫生标准体系中涉及CR系统的质量控制标准主要为《医用常规X射线诊断设备影像质量控制检测规范》(WS 76-2011)和《计算机X射线摄影(CR)质量控制检测规范》(GBZ 187-2007)。前者主要涉及X射线摄影设备通用检测项目,后者主要涉及CR系统专用检测项目。从表 1表 2的结果可以看出,CR系统的通用检测项目结果要优于CR系统专用检测项目,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是:相对于CR系统专项指标,摄影系统的通用指标的质量控制项目较多为基层技术服务机构所掌握,固定周期的质量控制检测也能够覆盖这些通用指标,及时发现异常并加以纠正。而CR专用项目的质量控制标准发布较晚,且需要较多的专用设备和专门的培训,基层医疗机构CR专用项目的质量控制也不甚重视,所以绝大多数被监测单位的CR系统质量控制工作基本没有开展,结果相对较差也就不足为奇了。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摄影系统通用检测项目的检测结果优于CR专用指标检测结果,但部分指标的结果并不理想,比如管电压指示的偏离的合格率仅有41.7%。一方面是由于《医用常规X射线诊断设备影像质量控制检测规范》(WS 76-2011)中相对于旧标准《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影像质量控制检测规范》(WS /T 189- 1999)对此指标的要求从10%提高到5% (或± 5 kV); 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中小医疗机构X射线诊断设备自身条件的不足。

另外,《计算机X射线摄影(CR)质量控制检测规范》(GBZ 187- 2007)中很多检测指标可行性不高,可操作性不强或者现实意义不大。比如,IP通过量的检测,需要算出CR系统的IP暗盒每小时通过量(Tm)并与厂家给出的每小时IP通过量(To)进行比较,可实际中厂家给出的IP通过量往往无法得到相关数据。类似情况还有空间分辨力和分辨力一致性指标,同样需要得到厂家提供的空间极限分辨力。还有些指标往往现实意义不大,比如激光束功能,由于现有的CR系统多为中小医疗机构使用且多数为原屏-片系统改造而成,具备激光束功能的基本没有,该指标已经基本丧失指导意义。

4 结论

现有的CR摄影系统质量控制形式严峻,仍然需要大量质量控制工作; 《计算机X射线摄影(CR)质量控制检测规范》(GBZ 187- 2007)应进一步提高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WS 76- 2011医用常规X射线诊断设备影像质量控制检测规范[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GBZ 187- 2007计算机X射线摄影(CR)质量控制检测规范[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