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13, Vol. 22 Issue (6): 694-695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3.06.023

引用本文 

崔慧玲, 代彩云, 牟庆超, 李敏敏, 李建平. 不同注射法对手部辐射剂量的影响[J]. 中国辐射卫生, 2013, 22(6): 694-695.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3.06.023.

通讯作者

李建平, E-mail:lijp9899@163.com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3-08-13
不同注射法对手部辐射剂量的影响
崔慧玲 , 代彩云 , 牟庆超 , 李敏敏 , 李建平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山东 滨州 256603
摘要目的 探讨一种降低手部辐射吸收剂量的显像剂注射方法。方法 对冷穿刺注射法与直接穿刺注射法进行对比, 分别测量计算手部接触放射性核素显像剂注射器的时间, 注射后注射器残余药量, 能否充分利用屏蔽防护, 注射点图像伪影情况等。结果 冷穿刺注射法能明显提高穿刺成功率, 明显缩短手部接触放射性核素显像剂注射器的时间, 减少了注射后注射器放射性核素显像剂残余量, 图像伪影减少, 图像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冷穿刺注射法有利于操作人员手部辐射防护。
关键词放射性核素    辐射防护    冷穿刺注射    

放射性核素显像是利用放射性药物能选择性地分布于特定的器官或病变组织的特点, 将放射性药物引入患者体内, 在体外描记放射性药物在体内分布图的方法。在远离放射性核素供应站的单位, 需配置同位素发生器, 由操作人员进行放射性核素的淋洗、标记、分装和注射, 此项操作属于放射性核素开放性近距离操作, 双手与装放射性核素的容器直接接触, 故手部辐射防护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1]。医用辐射防护的目的就是要把辐射对医务人员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 防止确定性效应的发生, 将随机性效应的发生概率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按照经典外照射防护方法, 即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 我们采用一种新的放射性药物注药方式-冷穿刺注射法, 从防护效果、图像质量、注射后药物残余量等方面, 与传统的直接穿刺注药法进行对比分析, 以求找出一种既有利于辐射防护, 又能保证图像质量的显像剂注药方法。

1 材料和方法 1.1 注射方法

直接穿刺注药法:手握带防护套的装有放射性核素的一次性注射器直接给患者穿刺注药。冷穿刺注药法: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2 ~3 mL, 连接注射头皮针, 为患者穿刺成功后, 再更换放射性核素注射器注药, 最后用生理盐水冲注射头皮针。

1.2 测量仪器

RM-905a型放射性核素活度计(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生产), 秒表。

1.3 测量方法

注射器残余药量测量:同一次淋洗的放射性核素药液, 相同的放射性浓度和活度, 各取30例相同检查部位的患者, 分别采用两种注射方法, 注射后分别用放射性核素活度计测量注射器残余药量的放射性活度。注药时间测量:两种注射方法分别用秒表测量, 从防护盒内取出放射性核素注射器、注药到将注射器放回防护盒内的时间。图像质量情况:对扫描图像进行对比, 观察注射点伪影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测量数据采用t检验作统计分析。

2 结果

两种放射性药物方法的注射器残余药量、注射时间、注射点伪影见表 1

表 1 两种注射法对比结果
3 讨论

由于辐射防护技术和安全文化素养的提高, 医用辐射实践中放射工作人员的人均年有效剂量普遍保持较低水平。然而, 在医用辐射领域中核医学工作人员由于要近距离接触放射性药物和注射药物后的患者, 所受辐射剂量较一般医学影像程度要高, 因而成为辐射防护的重点。由于核医学应用单位为开放性放射性工作场所, 工作人员可能受外照射和内照射的影响, 防护难度较大[2], 特别是给患者注射放射性药物的护理人员, 由于手要近距离接触注射器, 而使手部接受的局部剂量较大。如何减少手部的接触时间和距离成为核医学工作者关注的重点问题。

对于手部外照射, 受照累计剂量的大小与受照时间成正比, 接触放射性核素的时间越长, 其危害就愈严重。时间防护是一种无需付出经济代价而简单易行的防护措施, 作为核医学工作人员, 在放射性核素的淋洗、标记和注药等操作过程中, 则需要有熟练而准确的操作技能、周密而详尽的准备工作与计划安排以及强烈的时间防护意识, 才能做到缩短照射时间, 有效地保护自己。从表 1中可以看出, 采用冷穿刺注射法, 平均注射时间减少13 s, 非常有利于手部的辐射防护。表 1还显示, 采用冷穿刺注射法注射药物后注射器的残药量, 也明显减少, 保证了用药量的准确性, 将提高影像质量, 避免重复检查。与直接穿刺法相比, 冷穿刺注射操作灵活, 容易观察到回血情况, 针头固定牢固, 不易脱针漏药。工作人员手握生理盐水注射器为患者穿刺注射, 与手握放射性核素注射器相比, 避免了精神紧张, 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 即使穿刺不成功, 也可重复穿刺。采用冷穿刺注射法穿刺成功后, 可以对患者注射部位进行屏蔽, 操作人员双手可以戴防护手套后, 再为患者注药, 能充分利用屏蔽防护。而在直接注射法中, 由于戴防护手套后操作灵活性差, 注射部位进行屏蔽影响视野。

总之, 冷穿刺注射法能明显缩短操作时间, 对操作人员的辐射防护有显著效果, 注射后残余药量明显减少, 对保证放射性药物剂量和图像质量很有帮助。能提高穿刺成功率, 缩短放射性操作时间, 有利于手部辐射防护, 并能提高图像质量, 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崔慧玲, 由守斌, 邢成颜, 等. 井型电离室位置对放射性活度测量准确度和人员受照剂量的影响[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05, 25(4): 380-381.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05.04.033
[2]
王进, 余宁乐, 许翠玲, 等. 江苏省部分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04, 24(1): 69-70.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04.01.027
[3]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 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2.
[4]
卢宁, 汪静, 乔宏庆, 等. 18 F-FDG PET显像中受检者周围人员的辐射剂量监测[J]. 中华核医学杂志, 2004, 24(3): 186-187. DOI:10.3760/cma.j.issn.2095-2848.2004.03.023
[5]
张丹枫, 赵兰才. 辐射防护技术与管理[M]. 南宁: 广西民族出版社, 2003.
[6]
李少林. 核医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