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13, Vol. 22 Issue (5): 552-553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3.05.015

引用本文 

卢桂才, 李鸿成, 姬绪莉. 一例PET-CT受检者体外剂量监测结果及思考[J]. 中国辐射卫生, 2013, 22(5): 552-553.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3.05.015.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3-05-06
一例PET-CT受检者体外剂量监测结果及思考
卢桂才 , 李鸿成 , 姬绪莉     
宁夏回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宁夏 银川 750004
摘要目的 通过PET-CT受检者体外γ剂量当量率的监测, 分析评价受检者体外剂量变化及对周围人员的影响。提请管理部门、医院及PET-CT受检者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保护周围人员的健康。方法 用辐射剂量仪对一例PET-CT受检者注射18F-FDG药物后体外γ剂量当量率进行跟踪监测。结果 随时间距离的变化, PET-CT受检者体外γ剂量当量率衰减显著, 注射18F-FDG药物后24 h体表剂量可达本底水平。结论 应合理规范PET-CT检查。加强PET-CT受检者的24 h管理, 有效减少受检者对周围公众或家属的辐射影响。
关键词PET-CT    受检者    剂量当量率    

PET-CT是将PET功能代谢显像与CT解剖结构显像通过计算机融合而完成的一种新的影像学诊断技术, 能为确定和查找肿瘤及其他病灶的精确位置、定量、定性诊断提供依据。在临床上, PET-CT检查主要用于肿瘤良、恶性的鉴别, 临床高度怀疑肿瘤时, PET-CT还可准确提供活检部位, 以便及时确诊。PET-CT还可为确诊的癌症病人检查恶性肿瘤有无转移病灶, 寻找肿瘤原发灶, 对恶性肿瘤进行分期、分级, 以协助医生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在肿瘤放射治疗前进行精确的生物靶区定位。对于治疗后的癌症病人, PET-CT可用于手术、放疗或化疗后的复查, 看有无残余肿瘤组织, 鉴别肿瘤复发与坏死等。我国目前PET-CT配置和检查数量有大幅增加的趋势, 由于检查中对受检者注射一定量的放射性同位素, 受检者自身和周围人群存在辐射风险, 事实上, 在PET-CT异常火爆之下, 其风险性往往被忽视。笔者对一例PET -CT受检者的体外γ剂量当量率进行了监测和分析。

1 仪器和方法

采用辐射剂量仪直接测读法。在受检者身体正面不同距离、不同部位进行测读, 每一测量点连续测读三次取其平均值。测量仪器为Inspector多功能辐射剂量仪, 计量检定号DYjl2012-1495, 有效时间2013年5月15日。测量时仪器窗口平面与受检者体表平行。受检者一次性注射18F-FDG 444 MBq (12 mCi)。

2 结果 2.1 受检者腹部前表面不同距离监测结果

受检者站立面对监测者, 监测者手持仪器, 仪器探测窗口正对受检者腹部, 测量高度距地面1 m, 不同时间不同距离待仪器稳定后测读三次取平均值。表 1显示了不同时间、受检者前不同距离剂量分布及衰减情况。环境本底值为0.15~0.20 μSv/h。

表 1 注射药物不同时间内距腹部表面不同距离处监测结果

表 1可见, 随着时间距离的变化, PET-CT受检者体外γ剂量当量率衰减显著, 注射18F-FDG药物后24 h体表剂量可达本底水平。

2.2 PET-CT受检者不同部位体表剂量监测结果

监测者手持仪器, 仪器探测窗口正对受检者不同部位体表, 不同时间待仪器稳定后测读三次取平均值。表 2显示了不同时间受检者体表剂量分布及衰减情况。初始状态头部表面剂量最高, 随着时间的变化, 受检者体表剂量衰减显著。由于18F-FDG体内为葡萄糖代谢, 故起始阶段头部核素蓄积多, 表面剂量较高。

表 2 PET-CT检查者体表剂量监测结果(μSv/h)
3 讨论 3.1 PET-CT检查的正当性

目前PET-CT异常火爆, 不仅是应用于治疗和诊断数量的增加, 而且现在已经大量应用于高端健康检查, 从检查阳性率和经济代价来看, 其检查的正当性值得探讨。而事实上, PET- CT异常火爆之下, 被认为能更早地发现肿瘤并确诊是恶性还是良性, 其辐射风险往往被忽视。一家预约网站为推行PET-CT检查, 竟然形象地表述为:做一次PET-CT全身扫描的辐射量相当于做两次胸部X射线扫描, 相当于居家生活五年所受自然辐射剂量, 相当于北京到纽约往返飞行100次。实际上一次PET-CT检查辐射剂量在13~32 mSv之间, 全身PET-CT扫描伴随着大量的辐射剂量和癌症的风险。而"与PET -CT有相关性的癌症发病率"年龄越低, 风险越大。因此, 建议应在有充足的临床理由后再做PET-CT检查, 并应采取措施, 以减少剂量。

3.2 PET-CT受检者的管理

应用PET-CT检查或服用大剂量131I后受检者或患者体表及周围剂量变化已有报道[1-4], 均反映出在相应检查治疗后, 受检者或患者体表剂量对周围公众及家属的健康影响。不论认为PET-CT受检者对周围公众剂量影响较低、符合国家标准, 还是认为PET-CT检查存在致癌风险、检查阳性率低等问题, 就PET-CT检查者短时间内体表剂量较高、对周围公众存在健康影响却是不争的事实。目前PET-CT检查后, 包括其他核医学检查治疗后受检者和患者的管理都存在较大问题, 几乎没有医院主动提示刚做完PET-CT (或核医学)检查的人, 作为潜在的放射源, 应尽可能减少与周围人群的接触, 特别是在短时间内应避免与孕妇和儿童的接触。其实PET- CT受检者的管理难度并不大, 根据监测结果来看, PET-CT受检者24 h之后对周围人群就不构成辐射影响, 所以只要做好受检者24 h的管理, 就能有效减少对周围公众或家属的健康影响。医院应告知受检者隔离24 h, 避免与他人接触。最好的办法是医院设立受检者24 h隔离休息室, 不仅隔离受检者与他人的接触, 而且排泄物可以进入医院衰变池, 防止污染。

因此, 一方面医院要行使隔离和告知职责和义务, 另一方面管理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 对PET-CT等核医学检查及人员进行规范化管理, 合理促进核医学技术的发展, 有效保障他人的健康。

参考文献
[1]
卢宁, 汪静, 乔宏庆, 等. 18F-FDG PET显像中受检者周围人员的辐射剂量监测[J]. 中华核医学杂志, 2004, 24(3): 186-187. DOI:10.3760/cma.j.issn.2095-2848.2004.03.023
[2]
黄海潮, 魏伟奇, 翁振乾, 等. PET受检者出院后对公众照射剂量的估算与评价[J]. 中国辐射卫生, 2008, 17(2): 175-176.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08.02.024
[3]
张晓懿, 涂彧. 甲亢患者131I治疗后人体周围辐射场剂量分布[J]. 中国辐射卫生, 2013, 22(1): 36-38.
[4]
孙建民, 刘延茹, 顾海霞. 风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服用大剂量131I后辐射防护评价[J]. 中国辐射卫生, 2013, 22(1): 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