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13, Vol. 22 Issue (4): 491-494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3.04.019

引用本文 

张俊平. 某低辐射镀膜玻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J]. 中国辐射卫生, 2013, 22(4): 491-494.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3.04.019.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3-04-11
某低辐射镀膜玻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张俊平     
安阳市卫生监督中心, 河南 安阳 455000
摘要目的 评价某低辐射镀膜玻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 为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建设项目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相关资料, 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 采用检查表法和定性、定量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粉尘、噪声、高温、热辐射、化学毒物是低辐射镀膜玻璃生产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表明, 30个接尘工种中4个工种作业人员接触粉尘浓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 作业人员接触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二氧化锡、碳酸钠浓度低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 镀膜操作工接触异丙醇浓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 对33个接触噪声的工种进行了噪声等效声级测定, 其中4个工种作业工人接触的8 h等效声级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的规定; 高温作业人员WBGT指数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结论 该项目属于职业病严重的建设项目, 该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基本可行、有效, 但需加强对粉尘、毒物及噪声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
关键词镀膜玻璃    建设项目    职业病危害    控制效果    

某彩色玻壳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太阳能光伏超白压延玻璃、优质浮法玻璃,根据市场需求,该公司新建了低辐射镀膜(Low-E)玻璃生产项目。为了预防、控制、消除职业病危害,受该公司委托,笔者于2012年7月对该建设项目进行了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1 内容与方法 1.1 评价范围与内容

评价范围以建设项目实施的工程及相应的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为准,主要针对试运行期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总体布局及设备布局的合理性、建筑卫生学、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分布、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程度、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效果、辅助用室、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及落实情况等。

1.2 评价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关于公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的通知》、《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等作为评价的主要规范、标准依据[1-5]; 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作为基础依据。

1.3 评价方法

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并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职业病防护水平,对试运行期间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及职业健康影响进行评价。依据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标准和规范,采用检查表法逐项检查建设项目职业卫生相关内容与国家标准、规范的符合情况; 评价总体布局和设备布局,评价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

2 结果 2.1 生产工艺流程

石英砂、纯碱、方解石、白云石、芒硝、氢氧化铝等原料按比例混合制备好后送至熔窑,混合料经熔化成玻璃液,进入锡槽,经机械拉引、挡边和拉边机的控制,形成所要求的宽度和厚度的玻璃带,再经退火、裁切成为玻璃原片,经预处理、镀膜成为Low-E玻璃原片。Low-E玻璃原片经钢化、裁切、洗涤干燥、涂密封胶固化为Low-E中空节能玻璃成品。Low-E玻璃原片、Low - E中空节能玻璃经包装,装箱入库。新建低辐射镀膜玻璃建设项目主要工艺流程见图 1

图 1 低辐射镀膜玻璃生产工艺流程图
2.2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

该项目生产环境及劳动过程中存在或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矽尘、石灰石尘、白云石尘、煤尘、电焊尘、其他尘)、物理因素(噪声、高温、辐射热)、毒物(异丙醇、一氧化碳、碳酸钠、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二氧化锡)。

2.3 工作场所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2.3.1 粉尘

对30个接触粉尘工种作业工人进行粉尘浓度检测,其中石英砂投料、碎玻璃操作、整备电工、整备钳工等4个工种作业工人接触粉尘浓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见表 1

表 1 粉尘浓度检测结果与分析(mg /m3)
2.3.2 化学毒物

对槽窑单元熔窑炉前投料口、熔窑炉前北侧、熔窑炉前南侧、槽窑控制室、锡槽、原料单元纯碱投料口、Low-E单元镀膜间等工作场所的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碳酸钠、异丙醇等6种毒物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作业工人接触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碳酸钠浓度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镀膜作业工人接触异丙醇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毒物检测结果见表 2表 3

表 2 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碳酸钠、异丙醇5种毒物检测结果与分析(mg /m3)

表 3 一氧化氮检测结果与分析(mg /m3)
2.3.3 噪声

对33个接触噪声的工种进行噪声等效声级测定,其中4个工种作业工人接触的8 h等效声级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的规定。见表 4

表 4 各工种工作人员接触噪声检测结果
2.3.4 高温

高温个体计算结果显示:槽窑单元保窑、熔化、热修、锡退操作工WBGT指数接近国家标准。个体接触WBGT指数测量结果见表 5

表 5 高温作业工人WBGT指数检测结果1) (℃)
2.4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对接触粉尘、毒物、噪声、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408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根据不同工种接触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制定体检项目,包括内科常规检查、五官科、血常规、尿常规、血清ALT、心电图、后前位X射线高千伏胸片、肺功能、电测听、血糖等,发现听力异常7例。

2.5 职业病防护设施 2.5.1 防尘

生产原料以合格粉料进厂,除硅砂外,全部采用粉料袋装,粉状物料输送采用密闭式输送设备; 物料转运点降低排料落差,以减少粉尘飞扬; 粉状物料储存采用密闭圆库; 混合料进行粒化或压块密实化。主要产生粉尘的设备和区域设置密封罩进行严密封闭,并设抽风罩,保持罩内负压均匀,防止粉尘逸出。原料、粉库、配料、窑头及投料平台、碎玻璃系统均设刚性过滤式除尘器,中空钢化部磨边清洗设局部风扇通风除尘; 厂区内的物料装卸、倒运及煤堆场等处采取喷水降尘以控制扬尘。采取静电除尘器对熔窑烟尘进行处理。选用过滤式防尘口罩,尘源地点的工作人员佩戴防尘保护用品,加强个体防护。现场调查发现原料单元对辊破碎机密闭不严,各皮带廊地面、各投料口设备上积尘较厚,碎玻璃仓收料皮带为敞开式,除尘设备不足,以上原因,导致部分作业点粉尘浓度超标。

2.5.2 防毒

槽窑部熔窑用天然气作为燃料,且其纯度高、助燃空气充足、燃烧完全; 采用静电除尘器对熔窑烟尘进行处理。从锡槽顶部吹入氮、氢混合保护气,且锡槽密闭较严,供气压力足够,以保护锡液在高温下被空气氧化生成氧化物、硫化物。槽窑部厂房采用侧窗自然通风与轴流风机机械通风相结合。槽窑部的天然气换向室、天然气配气站、保护气体配气室、动力设备部氨分解制氢站的制氢间、分析室设独立间室并设轴流风机排风,加速空气的流通速度,使产生的毒物不易聚集。熔窑维修人员配备有防护眼镜、面罩,维修工配备有电焊眼镜、防毒口罩。槽窑部设置休息室,采用巡检作业方式,缩短工人接触毒物时间。

2.5.3 防噪声

采暖通风、动力、给排水、电气设备选用性能可靠的低噪声设备或振动小的设备; 对产生空气动力性噪声的进出风口加装消声器。对可密闭设备加装密闭隔声罩。将强噪声设备设置在密闭的房间内。中空钢化部钢化炉设降噪房。实行巡检制度,减少接触噪声的时间。噪声源地点的工作人员佩戴防噪声耳塞或耳罩,加强个体防护。

2.5.4 防高温

熔窑排出的烟气抽送到余热锅炉产生蒸气,减少了废气余热的危害; 熔窑、锡槽和退火窑屋顶上方设有内天窗,合理设置门窗,进行自然通风,形成有组织的气流,以排除余热。车间控制室、仪表室、休息室、配电室、办公室、整备间安装有空调,门窗为隔热中空玻璃,并配有饮水装置。接触高温、辐射热操作工人配备有隔热、阻燃的工作服如耐高温铝箔隔热服、有机玻璃面罩、耐高温铝箔帽等个人防护用品,并加强局部通风降温措施。

2.6 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该公司按照不同岗位需要为工人配备了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如防尘口罩、防毒口罩、耳塞、耐高温面罩、耐高温铝箔隔热服、耐高温手套等,基本能满足粉尘、毒物、噪声、高温等的防护要求。并制定了《劳防用品管理规定》,规定了职业病防护用品的配置发放标准,劳动防护用品使用部门负责监督操作工现场的合理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情况。

2.7 辅助用室

建设项目设有办公室、控制室、休息室、男女卫生间、男女浴室、分析室、会议室等辅助用室。其配置数量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要求。

2.8 职业卫生管理

公司制定了防尘、防毒、防噪声、防高温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制定了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健康监护制度,建立了职工健康监护档案、职业卫生档案。工作场所设置了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6]。制定有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

3 讨论 3.1 评价

通过对该公司的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职工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该项目选址与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警示标示设置、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应急救援措施、职业卫生管理等方面基本符合标准要求。试运行期间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健康状况良好,职业病防护设施基本完善,能有效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作业工人健康的损害。从检测结果来看,部分工种作业人员接触粉尘、噪声、毒物浓度(强度)超过有关国家卫生标准,其控制效果并不理想。该建设项目需进行职业病防护措施整改后再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竣工验收。

3.2 建议

完善职业病防护设施、保证其正常运行。该项目的防尘、防噪、防毒设施应进一步加强改进,各投料口加以密闭,各皮带上料口、下料口排风罩用加强密闭,以减少粉尘跑冒; 原料单元各投料口、收料皮带、玻璃破碎、碎玻璃仓工作场所周围粉尘及时清理打扫。在工艺允许的情况下采取密闭、抽风、湿式防尘等措施,如原料单元对辊破碎机加强密闭,碎玻璃仓收料皮带增设除尘系统、加以密闭或采取喷雾降尘措施。Low-E单元镀膜间应改进工艺,以无毒镀膜液代替有毒镀膜液,加强设备自动化、密闭化; 加强抽风排毒和作业人员个体防护,进一步降低作业场所毒物浓度。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7例听力异常者应通知本人,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

参考文献
[1]
GBZ 1-2010,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S].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2]
GBZ 2. 1-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 化学有害因素[S].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http://xuewen.cnki.net/CJFD-GXHG201403018.html
[3]
GBZ 2. 2-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 物理因素[S].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4]
GBZ 159-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S].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5]
GBZ/T 196-2007,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S].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6]
GBZ 158-2003,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S].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