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13, Vol. 22 Issue (4): 470-471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3.04.041

引用本文 

鄢立刚, 仝玉社, 寇庆河, 王宇. 核事故应急药品的准备[J]. 中国辐射卫生, 2013, 22(4): 470-471.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3.04.041.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3-03-06
核事故应急药品的准备
鄢立刚 , 仝玉社 , 寇庆河 , 王宇     
沈阳军区联勤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辽宁 沈阳 110034
摘要目的 探讨核和放射事故应急药品的准备。方法 分析了核和放射事故应急面临的挑战, 探讨了核和放射应急药品准备的种类及其使用方法, 我国核和放射应急药品准备中存在的问题。结果 为了防治放射损伤, 相关部门应做好核和放射事故应急药品的准备。结论 核和放射应急药品准备是核和放射应急医学救援的重要内容, 承担核和放射应急医学救援任务的单位应当做好核和放射应急药品的准备工作。
关键词核事故    应急药品    药品准备    

随着核能的迅速发展和辐射技术在工农业生产及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核和辐射事故时有发生。据Johnston数据库不完全统计,从1945年到2008年,全世界共发生379起核和辐射事故,死亡人数为225人。从1988年到2008年,我国平均每年发生辐射事故约30起[1, 2]。此外,世界恐怖组织活动日益猖獗,恐怖分子可通过放射性爆炸装置、袭击核设施、制造脏弹,直接散布放射性物质等行动制造核恐怖事件,造成人员伤亡及社会恐慌。为了及时、有效地开展核事故应急救援,相关部门应积极做好核应急药品的准备工作。

1 辐射防护药品 1.1 氨巯基类辐射防护剂

氨巯基类化合物是效果较好的一类辐射防护剂。半胱胺是研究最早的含氨巯基防护剂,临床静脉注射给药,可以减轻放射反应,但此药有效防护期短、毒性大、口服效果差、在空气中不稳定等缺点。氨乙基异硫脲是半胱胺的巯基衍生物,具有防护作用时间长、能口服、稳定性较好、预防效果好等优点,但无论口服或注射给药,副作用均较大。氨磷汀(阿米福汀,WR-2721)是美国Water Reed陆军医学研究所经数十年研究推出的辐射防护剂,也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许可的第一个辐射防护剂,是目前公认的防护效果很好的药物,对较大剂量全身照射有明显预防效果,能减轻辐射导致的食管炎、肺炎和骨髓抑制,缺点是有效用药量较大,毒副反应严重。研究还发现,在γ和中子照射前使用氨磷汀可降低癌变和突变的发生。因此,美国国土安全部在核应急医学准备和响应中建议,初始响应人员在进入放射性爆炸区域前服用氨磷汀,以降低随机效应的发生[1]

1.2 雌激素

天然甾体激素(如雌二醇)或人工合成的非甾体激素(如己烷雌酚、己烯雌酚等)在临床和动物实验中都显示有一定程度的辐射防护作用,而且辐射前后给药都有效果[2, 3]。尼尔雌醇是雌三醇的长效制剂,对照射导致的造血系统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目前,一种称为5-雄甾烯二醇(5-AED)的类固醇药物,引起了人们关注,该药物化学性质稳定,毒性较低,能明显提高全身辐射小鼠和猕猴的存活率,促进辐射后造血功能恢复以及造血生长因子的表达。美军放射生物学研究所(AFRRI)已将(5-AED)列入候选辐射防护药物进行重点研究[1]

2 放射性核素内污染防治药物 2.1 稳定性碘

稳定性碘可用于预防和阻止131 Ⅰ对甲状腺的危害,能阻止和减少甲状腺对放射性碘的吸收,从而降低甲状腺的受照剂量。稳定性碘目前主要有2种,一种为碘化钾(KI),另一种为碘酸钾(KIO3),两者对放射性碘阻吸收的作用基本相同。为了使甲状腺受照剂量降到最低,应在摄入放射性碘之前服用稳定性碘,提前6 h服用,几乎可以提供完全的防护,如果在摄入放射性碘几小时后,再服用稳定性碘,阻滞效果只有二分之一,且间隔越长,效果越差。稳定性碘的用量与年龄有关,表 1为WHO推荐的不同年龄组服用稳定性碘的单次剂量[4]

表 1 WHO 推荐的不同年龄组单次服用稳定性碘的单次剂量
2.2 二乙烯三胺五乙酸三钠锌(Zn-DTPA)和二乙烯三胺五乙酸三钠钙(Ca-DTPA)

它们能加快钍、钚及稀土元素等放射性核素从尿中排放,在中毒晚期仍有一定效果,但不能用于放射碘、铀和镎的促排。Zn-DTPA和Ca-DTPA不能同时使用,FDA推荐首选Ca-DTPA,如需额外治疗,则转用Zn-DTPA持续治疗。如果是多种方式导致内污染,则静脉滴注方式效果更好。治疗持续的时间可根据内污染程度和患者对治疗的反应来确定。在治疗过程中应每周检测污染水平以确定是否终止治疗。如果用于孕妇治疗,应使用Zn-DTPA[5]

2.3 磺酸及巯基络合剂

主要有2,3-二巯基丙磺酸钠(Na-DMPS)和二巯基丙醇(BAL)。它们分子中的巯基与金属离子有较强的结合力,形成无毒性的络合物从尿中排出,它们可用于210Po、144Pm、14Ce等核素的促排。用法是: 10% BAL油剂,每公斤体重2 mg,前二日内4次/d,后3 ~ 5天内2次/d,肌肉注射; 5% Na-DMPS水剂,每公斤体重5 mg,肌肉或皮下注射,2次/d,3 ~ 7 d为一疗程[6]

2.4 普鲁士蓝

普鲁士蓝即亚铁氰化铁,口服后肠道不吸收,在肠道内选择性地与摄入的或由肠道腺体再分泌的铯相结合,形成稳定的亚铁氰化铯盐,由粪便排出。美国FDA 2003年批准普鲁士蓝的用量是:成人和青少年1g/次,3次/d,连续5 d为1疗程; 儿童(1 ~ 12岁) 1. 0 g/d,分2 ~3次服用。需注意的是有习惯性便秘者和活动性消化道溃疡或出血者应慎用或禁用[7]

2.5 褐藻酸钠

褐藻酸钠在胃肠道内基本不吸收,可与锶、镭和钡形成稳定的复合物,主要用于这些核素,特别是放射性锶体内污染。一般制成2%褐藻酸钠糖浆、3%饼干或6%面包。需在事故后42 h内服用,10 g/次[6, 7]

3 细胞因子

随着分子生物学与基因重组技术的发展,细胞因子作为一种新型的辐射防护剂,已应用于核辐射事故损伤的治疗。国内外研究表明,细胞因子如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促红细胞生长素(EPO)、白细胞介素Ⅰ(IL-Ⅰ)、白细胞介素Ⅱ (IL-Ⅱ)、干细胞因子(SCF)等,不仅有放射防护作用,而且能诱导骨髓干细胞增殖、分化,促进造血功能的恢复[5, 8]

核辐射事故应急药品的准备是核辐射应急医学救援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大部分核辐射应急药品只用于预防和治疗放射损伤的病人,平时用量很少,所以国家核设施所在地区以及承担核辐射急应任务的医疗单位应重视这类药物的准备工作,建立和完善药品的储备、调运和发放工作,做好核辐射应急医学救援工作。

参考文献
[1]
丁桂荣, 郭国桢. 抗辐射损伤药物的研究现状[J].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2007, 25(6): 321-325. DOI:10.3969/j.issn.1000-3436.2007.06.001
[2]
叶根耀, 钱凤伟, 王桂林, 等. 一例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临床报告[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88, 8(3): 153-160.
[3]
唐佩弦. 雌激素等抗放药物对造血系统的作用[J].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1979, 6(2): 159-168.
[4]
刘长安, 耿秀生, 刘英. 稳定碘预防在核事故应急中的应用[M]. 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6.
[5]
陈慧芳, 刘英, 秦斌, 等. 核与放射应急药的主要类型及其储备[J]. 中国职业医学, 2010, 37(6): 508-510.
[6]
邢家骝, 王桂林, 罗卫东. 辐射事故临床医学处理[M]. 北京: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6.
[7]
毛秉智. 核损伤医学防护[M]. 北京: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2.
[8]
刘玉明, 张术, 储智勇. 核辐射事故伤药物防治研究进展[J]. 药学实践杂志, 2011, 29(5): 321-323. DOI:10.3969/j.issn.1006-0111.2011.0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