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13, Vol. 22 Issue (4): 431-433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3.04.033

引用本文 

沈乐园, 曹璐璐, 刁端阳. 个人剂量监测在辐射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辐射卫生, 2013, 22(4): 431-433.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3.04.033.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3-05-08
个人剂量监测在辐射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沈乐园 , 曹璐璐 , 刁端阳     
江苏省辐射环境监测管理站, 江苏 南京 210019
摘要目的 充分发挥个人剂量监测在辐射安全监管中作用。方法 列举国内外的辐射安全管理要求, 分析个人剂量监测方法的应用和存在问题。结果 个人剂量监测数据作为量化指标可以很好的反应环境的辐射安全水平, 但目前我国监测规模、人员监测率、监测技术水平和统一监管方面存在较大不足。结论 个人剂量监测在辐射安全监管中举足轻重, 进一步理顺个人剂量监测监管体制, 加强个人剂量监测的监管, 提高监测率; 健全个人剂量监测标准, 从监测方法和监测数据的质量控制规范监测机构, 确保数据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建立统一的全国监测数据库, 监测数据在同一平台共享。
关键词个人剂量    辐射    安全管理    应用    

目前, 世界各国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中国的核技术及和平应用也是突飞猛进, 核技术已在我国国民经济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数据是评价职业人员卫生防护和健康的依据, 个人剂量监测工作在职业照射放射防护领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早在20世纪50年代, 一些发达国家就有比较完善的个人剂量监督体系, 而且建立了用于职业照射人员个人剂量评价的数据库[1]

职业个人剂量监测是辐射安全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 国家政府对此也非常重视。近年来先后颁布多部法规与标准。2002年5月1日起施行了《职业病防治法》、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了《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与防护条例》、2007年11月1日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55号《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

应该说, 我国的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有个人剂量监测的规定和要求, 有对监测单位资质的要求, 有监测标准和质量控制的要求, 有建立个人剂量监测档案的要求, 有对不执行个人剂量监测的惩罚条款[2]。笔者就个人剂量监测在辐射安全监管中的应用现状及尚待改进的方面进行探讨。

1 管理要求

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第75号出版物明确指出:"对所有受到职业照射的人员都应做个人剂量监测, 除非很清楚其剂量将一直很低, 或者像飞行人员那样, 知道其工作环境使其剂量不可能超过某一确定值"[3]。我国2002年实施的"职业病防治法"第23条规定:"……必须保证接触放射线的工作人员佩戴个人剂量计"。其后的配套规章做了更明确的阐释。2005年9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发了第449号令《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条例明确规定"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全国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条例第三章第29条规定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 应当严格按照国家关于个人剂量监测和健康管理的规定, 对直接从事生产、销售、使用活动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和职业健康检查, 建立个人剂量档案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1号)也明确规定: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台帐、个人剂量档案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当长期保存。《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规定了职业照射水平限值, 为保证工作人员职业照射水平不超过限值, 应对直接从事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同时, 相关单位必须为每一位工作人员保存职业照射记录, 记录保存时限为工作人员年满75岁之前或工作人员停止辐射工作后30年。

这样, 将职业受照人员个人剂量监测与否上升到法制管理的轨道。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 建立职业照射剂量档案是辐射安全和防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 准确、可靠的个人剂量监测数据作为一种量化指标, 可以直接反映工作环境的安全水平, 保护人员健康; 监管单位可以通过对个人剂量监测数据及时了解各单位防护工作状态, 是工作场所是否安全的一个验证手段; 及时发现误照事故及单位防护工作中的漏洞, 进而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在事故情况下人员受照情况的快速判断, 确保受照人员得到及时的救治。

2 监测方法

就个人剂量监测方法而言, 热释光(TLD)剂量计监测占国内监测总量的90%以上, 在世界范围TLD也占大半江山。第一次成功地将热释光用于剂量测量是在1953年, 到1960年代, 以氟化锂剂量计为代表的热释光剂量计技术日趋成熟, 逐步成为个人剂量监测领域的主要测量手段。TLD易于使用和推广的特点, 使其仍是一些个人剂量监测起步较晚的国家开展个人剂量监测的首选剂量计。我国1980年代推出的TLD探测器LiF (Mg, Cu, P), 提高了灵敏度, 有极高的信噪比, 降低了衰退, 跻身于国际先进行列[4], 更推动了TLD在国内的应用。尽管TLD不能重复读取, 但其性能稳定、技术成熟, 仍是个人剂量监测的主要手段。

胶片剂量计是从1950年代开始作为常规个人剂量监测的第一代剂量计, 国内1970年代就基本退出了。但在国际上, 因胶片剂量计测量信号长久保存, 便于反复读取, 再加上胶片质量的不断提高和自动化测量程序的解决, 使其能适应个人剂量监测规模化的需要, 在世界范围内胶片剂量计仍占相当份额。

1990年代光致光(OSL)技术开始应用于个人剂量监测领域。1998年美国Landauer公司首先将OSL剂量计(商品名Luxe1)推向了个人剂量监测市场, 2000年Nagase.Landauer公司将OSL技术引入到日本。现在, 世界上有超过100万人使用OSL剂量计[5]。OSL的探测下限比通常的TLD提高了一个量级, 又可重复读取, 加上2004年推出的小型化读数仪系统, 使OSL被誉为21世纪剂量计。

经技术改造后的新型荧光玻璃剂量计(RPL, Radiophoto luminescence)是很值得关注的[6]。RPL剂量计的最低探测限与TLD相同(0.1 mSv), 而且探测数据可以长期保存和重复读取, 探测器间平行性好, 几乎无衰减。特别是推出了RPL读数仪的小型化新产品, 更便于推广, RPL剂量计占日本个人剂量监测市场的60%以上份额。RPL也被誉为21世纪剂量计。

目前, 国内使用的个人剂量计主要有热释光剂量计、荧光玻璃剂量计、光致光剂量计等, 其主要性能指标见表 1。热释光剂量计的使用十分广泛, 相关研究也较为全面, 国家早在1988年就颁布了《个人和环境监测用热释光剂量测量系统》(GB 10264-88)、《环境热释光剂量计及其使用方法》(GB 8998-88)用以规范热释光剂量计的使用。荧光玻璃剂量计和光致光剂量计作为新兴的个人剂量计, 具有灵敏度高、量程宽、能量响应好等优点, 测量仪器的使用也更加简便。

表 1 个人剂量计主要性能指标

另外, 近年来迅速发展的电子个人剂量计(EPD, Electronic Pemnesol Dosimeter)正在进入个人剂量监测的法定剂量计行列。EPD具有直读、报警功能, 可测量剂量率和累积剂量, 有的EPD剂量计还可同时测量β辐射。EPD作为法定剂量计还未被多数国家认同。Ginjaume等[7]对欧洲15个国家26种EPD使用情况的实际调查发现, 仅英国和瑞士承认EPD作为法定剂量计, 多数国家仍以TLD作为法定剂量计, EPD作为运行剂量计佩带, 是TLD剂量计的补充。这与我国核电站和大型核设施保健物理部的作法相同。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还是被动式个人剂量计的领域。

3 监测单位

个人剂量监测方式在世界各个国家不尽相同, 大致有如下几种模式:①国家指定政府的管理或和监测机构进行监测(如德国)。这种监测方式较少, 并正在减少。②纯商业性公司提供个人剂量监测服务(如日本)。这种情况也不多。③政府指定机构监测和商业公司监测并存(美国等许多国家都是这种模式)。这种方式的形成, 是在政府机构逐步放开个人剂量监测市场, 政府仅集中抓个人剂量监督管理之后形成的。④单位监测, 即辐射运行单位自行对自己雇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这种分散性的监测在发展中国家多见, 如我国。像军队和大型科研院所等的特殊部门, 也多自行监测。

前3种方式都是受测者和监测服务商不在一个主体(单位)内, 都属于第三方提供监测数据。个人剂量监测体制和模式的发展方向是从监管到放开, 从技术监测到商业服务, 并逐步强调第三方提供数据的重要性。

在我国, 全国193家监测单位开展个人剂量监测工作[8], 遍布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其中军队4家, 核工业系统9家, 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共20家, 其余主要分布在卫生系统。

4 个人剂量监测情况 4.1 监测人数

有多少人在接受个人剂量监测?世界范围职业受照人员中接受常规个人剂量监测的人数, UNSCEAR 2000年报告引述1990~1994年的数值为460万人。参考有关机构的报告, 考虑到近年来的发展, 用500万人作为世界范围职业受照人数是可行的。

我国近几年个人剂量监测人数约为8~10万。但是, 我国应该纳入个人剂量监测的人工辐射源职业照射的总人数很可能大于20万人, 估计是20~25万。可见, 我国个人剂量监测率仅为50%左右, 仍有大量职业受照人员未按法规要求接受个人剂量监测。

4.2 行业监测情况 4.2.1 核工业类行业

涉及领域包括铀矿开采、铀矿冶、核燃料浓缩转化、核燃料制造、核电、退役和核燃料后处理、同位素生产、科学研究等, 其总体情况:个人监测结果管理良好、职业照射水平有下降趋势、年集体有效剂量中铀矿开采占很大比例, 达到85%, 详见表 2

表 2 核燃料循环各个系统职业照射统计
4.2.2 医疗行业

涉及的人员包括医生、技师、护士等工作人员, 构成了人造辐射源受照的最大的职业人群。主要包括诊断放射学、核医学(诊断和治疗)、放射治疗及其他的医学应用几个方面。监测情况详见表 3

表 3 不同时期医用职业个人剂量监测的基本情况
4.2.3 其他行业

主要有工业探伤及地下矿山职业照射。探伤职业受照人群的年均年有效剂量在1.07 ~3.34 mSv/a, 1996年以后有了明显的降低, 在1985 ~2000年之间, NR5、NR15或集体剂量份数SR5、SR15都明显的随时期而减少。地下矿山中地下煤矿:集体剂量为2.88 × 104人· Sv, 人均剂量为4.8 mSv (0.36~18mSv), 地下有色金属:集体剂量为9.6 × 102人·Sv, 人均剂量16 mSv (1~120 mSv)。

5 结论

规范的个人剂量监测数据作为一种量化指标, 可以直接反映工作环境的安全水平, 保护人员健康; 监管单位可以通过对个人剂量监测数据及时了解各单位防护工作状态, 是工作场所是否安全的一个验证手段; 及时发现误照事故及单位防护工作中的漏洞, 进而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在事故情况下人员受照情况的快速判断, 确保受照人员得到及时的救治。因此建立健全个人剂量档案库是监督管理单位开展辐射安全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是一个核能利用大国, 伴随着核事业的发展, 相关部门个人剂量监测工作从上世纪60年代开展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 也积累了大量宝贵的数据和丰富的监测经验。但是与其他先进国家相比, 在监测规模、人员监测率、监测技术水平和统一监管方面存在很大差距。国内各系统自行管理个人剂量监测的现状, 使得管理机构很难从全国角度整体了解我国的辐射防护水平; 就目前我国个人剂量监测的现状, 建议如下:①理顺个人剂量监测监管体制, 加强个人剂量监测的监管, 提高监测率; ②健全个人剂量监测标准, 从监测方法和监测数据的质量控制规范监测机构, 确保数据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③建立统一的全国监测数据库, 监测数据在同一平台共享。

参考文献
[1]
胡爱英. 我国个人剂量监测工作现状和展望[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04, 24(4): 377-379.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04.04.035
[2]
白光, 韩华峰. 我国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的回顾与思考[J]. 辐射防护通讯, 2009, 29(4): 1-7. DOI:10.3969/j.issn.1004-6356.2009.04.001
[3]
ICRP.工作人员辐射防护的一般原则[P].ICRP第75号出版物, 北京: 原子能出版社, 2000.
[4]
唐开勇.无源个人剂量监测探测器的研究进展[A].全国个人剂量监测(香山)会议资料[C].2008: 104. http://cpfd.cnki.com.cn/Article/CPFDTOTAL-EGVD200805001027.htm
[5]
王蒙.光致发光个人剂量监测技术及进展[A].全国个人剂量监测(香山)会议资料[C].2008: 254. http://cpfd.cnki.com.cn/Article/CPFDTOTAL-EGVD200805001057.htm
[6]
崎和佳子, 宫本由香, 牧大介.荧光玻璃元件的基础研究和小型读出仪的开发[A].全国个人剂量监测(香山)会议资料[C].2008: 260. http://cpfd.cnki.com.cn/Article/CPFDTOTAL-EGVD200805001059.htm
[7]
Ginjaume M, Elognese-Milsztajn T, Luszik-Bhadra, et al. Overview of Active Personal Dosemeters for Individual Monitoring in the European Union[J]. Radiation Protection Dosimetry, 2006, 10: 1093.
[8]
马吉增.我国职业照射水平基本状况分析[A].全国个人剂量监测(香山)会议资料[C].2008: 2. http://cpfd.cnki.com.cn/Article/CPFDTOTAL-EGVD2008050010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