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12, Vol. 21 Issue (4): 428-429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2.04.041

引用本文 

普兴福, 朱虹, 李梅春. 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检测与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2, 21(4): 428-429.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2.04.041.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2-04-16
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检测与分析
普兴福 , 朱虹 , 李梅春     
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昆明 650022
摘要目的 分析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微核, 了解长期小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的影响。方法 常规培养法分析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微核。结果 2009年3 034名放射工作人员, 放射组与对照组、不同年龄、不同工龄、不同级别单位、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微核检出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减少电离辐射的危害, 加强放射防护, 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健康。
关键词放射工作人员    淋巴细胞微核    分析    

根据我国《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 为了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 建立健全云南省从事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档案管理。探讨职业性小剂量电离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为进一步改善和加强防护条件提供重要依据, 近几年对我省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了职业性健康监护。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检测是评价职业照射群体辐射效应的一种简便而有价值的细胞遗传学指标[1]。对云南省2009年1月~12月份的3 034名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云南省(含昆明市各区、县、乡, 各地州市、县、乡, 工矿企业, 私立医院及个体诊所)从事医学应用、工业应用、天然源3种工种放射工作人员3 034名为放射组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检测, 其中男性2 296人, 女性738人, 年龄在19~ 62岁之间, 放射工龄1~40a。对照组为上岗前人员, 男性100人, 女性66人, 年龄在18~33岁之间。

1.2 方法

取静脉血约0.4ml无菌条件下平行接种两瓶于RPMI-1640培养基(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制备)中, 混匀, 编号, 置入37℃(37.0±0.5)℃恒温箱培养, 72h后收获细胞, 常规低渗、固定、制片, Giemsa染色, 光学显微镜下检查, 每例标本在油镜下计数1 000个胞质完整已转化的淋巴细胞。微核判定标准:游离于胞浆中, 与主核完全分离或相切, 呈圆形或椭圆形, 边缘光滑, 嗜色性与主核一致或略浅, 微核直径小于主核1/3。计数淋巴细胞微核细胞率(‰)和微核率(‰)。在此次分析中, 由于样本量过大, 我们只按微核率(‰)分为三种情况, 一种是未检出微核; 第二种是微核率在1‰~5‰之间; 第三种是微核率≥6‰。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卡方(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微核检测情况

放射组与对照组微核检出率分别为76.01%和45.78%, 其中微核率≥6‰者为0.86%和0%, 放射组高于对照组, 且两组检测结果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200.25, P < 0.001)。见表 1

表 1 放射组与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检测比较
2.2 不同年龄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检测情况比较

结果见表 2

表 2 不同年龄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检测情况比较

表 2看出, 随着年龄的增加, 微核检出率逐渐增加, 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18, P < 0.005), 特别是大于40岁者微核率≥6‰者明显增多。

表 3看出, 随着放射工龄的增加, 微核检出率逐渐增加, 微核率≥6‰者逐渐递增。各工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22, P < 0.005)。

表 3 不同工龄组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检测情况比较

表 4看出, CDC微核检出率最高, 各级别单位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0.01, P < 0.05)。

表 4 不同级别单位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检测情况比较

各工种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70.15, P < 0.005)。详见表 5

表 5 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检测情况比较

表 6可知, 在16个州市中, 微核率≥6‰者, 普洱市最高, 92例中检出3例, 占3.26%;其次是临沧占1.92%;第三位是楚雄占1.72%。其中有5个州市未检出微核率≥6‰的人员。

表 6 不同地区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检测情况比较
3 讨论

人体淋巴细胞对辐射具有高度的敏感性, 不同种类的电离辐射在体内或体外受到照射时, 可诱发淋巴细胞微核率增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测定作为职业性放射人员所受辐射损伤的评价有高度的敏感性, 已列为我国慢性放射病诊断的重要检测指标之一。微核来源于染色体断片或有丝分裂过程中丢失的整条染色体, 在有丝分裂后期不能纳入子核, 而在细胞质中形成小核, 即微核[2]

本次对云南省3 034名放射工作人员的微核率进行分析, 结果放射组与对照组比较, 对照组微核检出率明显低于放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原因是电离辐射可诱发淋巴细胞微核率增高。按照不同年龄和工龄分组, 随着年龄和放射工龄的增加, 微核检出率逐渐增加, 特别是年龄大于40岁, 放射工龄大于30a的人员微核率≥6‰者上升趋势更明显, 与林海群等[3]报道的结果一致。原因可能是随着年龄增加, 机体代谢缓慢, 辐射损伤淋巴细胞更新减弱, 随着工龄增长, 长期慢性小剂量辐射, 累计剂量增加所致, 详见表 23。不同级别单位之间比较, CDC微核率≥6‰者最高, 其次是省、市、区级医疗单位, 这可能与CDC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从业人员, 大多以透视为主, 工作量大, 接触的放射剂量多有关。不同工种之间比较, 医学应用较高, 其次为工业应用。可能与工作量大, 接触的放射剂量多有关。所以长期接触低剂量电离辐射致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微核率与个人吸收剂量关系较大。不同地州之间比较, 普洱、临沧、楚雄三地较高, 这可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关, 有待进一步研究。云南属于高原地区, 本身紫外线就强, 加之放射工作人员长期低剂量接触电离辐射, 对放射工作人员的身体造成一定的损伤, 因此建议进一步重视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监护和放射防护, 尽快制定云南本地的微核正常参考值, 切实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与安全。

参考文献
[1]
刘庆蓉, 耿秀蓉, 龙芙艳, 等. 216例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微核分析[J]. 中华中西医学杂志, 2005, 3(8): 103-104.
[2]
杨雪飞, 王恩楷, 郭素玲, 等. 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分析[J]. 职业与健康, 2005, 21(7): 998-999. DOI:10.3969/j.issn.1004-1257.2005.07.023
[3]
林海群, 刘伟, 乔建维. 医用X射线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及微核分析[J]. 中国职业医学, 2004, 31(1): 21-22. DOI:10.3969/j.issn.1000-6486.2004.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