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12, Vol. 21 Issue (3): 358-359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2.03.071

引用本文 

梁峰, 王明杰, 李旭丹, 陈淑艳, 叶叔文.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CT及MRI表现特点[J]. 中国辐射卫生, 2012, 21(3): 358-359.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2.03.071.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2-02-18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CT及MRI表现特点
梁峰 , 王明杰 , 李旭丹 , 陈淑艳 , 叶叔文     
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 浙江 丽水 323000
摘要目的 分析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CT及MRI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卵泡膜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和CT、MRI表现。结果 6例均为单侧卵巢肿块, 大小约5.9cm×6.4 cm~24.6 cm×26.1cm, 为类圆形或分叶状, 分为实性肿块型、囊实性肿块型、囊性肿块型三类。4例CT检查卵泡膜细胞瘤中3例为囊实性肿块型, 实性部分平扫密度与子宫相仿, 增强扫描2例呈轻度强化, 其中1例实性部分可见数条纤细、迂曲的肿瘤血管影, 2例实性部分呈不均匀性结节、云絮状延迟强化; 1例为囊性肿块型, 囊壁薄而光整, 平扫CT值16HU, 增强扫描未见强化。2例MRI检查卵泡膜细胞瘤为实性肿块型。MRI表现为T1WI等低信号, T2WI以高信号为主, 伴有等信号成分, 且伴有腹水, 增强扫描肿块呈欠均匀中高度强化, 内见不规则相对低强化区, 与子宫肌壁强化程度相仿。结论 充分认识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CT及MRI表现, 加强鉴别诊断, 将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关键词卵巢    卵泡膜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是起源于卵巢性索间质组织的少见肿瘤, 多为良性, 术前常被误诊。笔者回顾性分析6例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CT及MRI影像表现并结合肿瘤的病理表现报道如下, 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搜集我院2007年2月~2011年12月间经CT或MRI检查发现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患者资料, 均为女性, 年龄38~62岁, 平均51岁。临床主要表现为腹部渐进性增大肿块4例, 腹痛、腹胀伴月经紊乱2例。6例均未发现卵巢或子宫其他肿瘤。

4例行CT检查。扫描机为GE 16层螺旋CT机, 先行自耻骨联合下缘向上扫描至病灶上缘平扫, 后行动脉期、静脉期与延迟期CT增强扫描, 造影剂为非离子型碘造影剂碘海醇90~ 100ml, 注射速率3~3.5ml/s, 扫描图像均取层厚1.25 mm重建间隔1 mm软组织算法重组, 薄层重组后图像传入GE AW 4.4工作站进行后处理。

2例行MRI检查。扫描机为GE 1.5T超导型核磁共振成像系统, 体部表面线圈。行轴面、矢状面平扫, SE T1WI序列, FSE T2WI序列, FRFSE抑脂T2WI序列; 再手推注入对比剂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20 ml行FSPGR抑脂T1WI序列轴面、矢状面及冠状面增强扫描。

2 结果

6例均为单侧卵巢肿块, 大小约5.9cm × 6.4 cm~24.6 cm × 26.1cm, 肿块边界清楚, 为类圆形或分叶状, 2例伴有腹水。

根据肿瘤CT、MRI扫描密度及信号特点, 分为实性肿块型、囊实性肿块型、囊性肿块型三类。4例CT检查卵泡膜细胞作者单位: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 浙江丽水323000作者简介:梁峰, 主治医师, 主要从事CT及MRI诊断工作。瘤中3例为囊实性肿块型, 实性部分平扫密度与子宫相仿, 增强扫描2例呈轻度强化, 净增CT值不足20HU, 2例实性部分呈不均匀性结节、云絮状延迟强化, 与子宫肌壁强化程度相仿, 肿块囊性部分均未见强化, 其中1例实性部分可见数条纤细、迂曲的肿瘤血管影(图 1~3); 1例为囊性肿块型, 囊壁薄而光整, 未见壁结节, 平扫CT值16HU, 增强扫描肿块未见强化(图 4)。2例MRI检查卵泡膜细胞瘤为实性肿块型。MRI表现为T1WI等低信号, T2WI以高信号为主, 伴有等信号成分, 且伴有腹水, 增强扫描肿块呈欠均匀中高度强化, 内见不规则相对低强化区, 与子宫肌壁强化程度相仿(图 5~7)。盆腔内和腹股沟区未见肿大淋巴结。

图 1   图 1~图 3CT平扫肿瘤实性部分密度与同层肌肉相仿,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性结节,云絮状强化,囊性变区未见强化。

图 2   图 1~图 3CT平扫肿瘤实性部分密度与同层肌肉相仿,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性结节,云絮状强化,囊性变区未见强化。

图 3   图 1~图 3CT平扫肿瘤实性部分密度与同层肌肉相仿,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性结节,云絮状强化,囊性变区未见强化。

图 4   :图 4囊性卵泡膜细胞瘤, 增强CT示肿瘤呈单房巨大囊性病变, 囊内密度低且均匀, 囊壁薄且厚度均匀, 囊内无分隔。

图 5   图 5~7,实性卵泡膜纤维瘤MRI表现为实性肿块,信号欠均匀,T1W1等低信号,T2W1以高信号为主,且伴有腹水,增强扫描肿块呈欠均匀中高度强化,与子宫肌层强化程度相仿,内见不规则相对低强化区。

图 6   图 5~7,实性卵泡膜纤维瘤MRI表现为实性肿块,信号欠均匀,T1W1等低信号,T2W1以高信号为主,且伴有腹水,增强扫描肿块呈欠均匀中高度强化,与子宫肌层强化程度相仿,内见不规则相对低强化区。

图 7   图 5~7,实性卵泡膜纤维瘤MRI表现为实性肿块,信号欠均匀,T1W1等低信号,T2W1以高信号为主,且伴有腹水,增强扫描肿块呈欠均匀中高度强化,与子宫肌层强化程度相仿,内见不规则相对低强化区。

病理结果示肿块切面呈黄白色或亮黄色, 质地软至略硬, 部分肿块内可见多发小囊, 囊性病变内壁光滑, 其内液体呈淡黄色, 显微镜显示瘤细胞呈梭形, 胞浆红染, 呈编织状、漩涡状排列, 间质部分区域胶原纤维增生, 梭形卵泡膜细胞部分可见黄素化。4例诊断为卵泡膜细胞瘤, 2例诊断为卵泡膜纤维瘤。

术前CT仅1例正确诊断卵巢卵泡膜细胞瘤, 2例误诊为卵巢囊腺瘤, 1例误诊为囊性病变。术前MRI检查1例误诊为子宫肌瘤, 1例误诊为盆腔间叶组织来源肿瘤。

3 讨论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仅占到卵巢肿瘤发病率的1%~ 4.7%, 是最常见的卵巢实质性肿瘤。多发生于老年绝经后妇女(平均53岁左右), 90%累及单侧卵巢。患者通常没有症状, 常在妇科体检时发现可触摸到的腹盆腔占位, 大多数肿瘤都为良性, 治疗可单纯手术切除, 预后良好。本组患者基本符合文献报道[1, 2]。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病理学分类一直有争议, 组成这类肿瘤的成分可以全部是产生胶原的纤维母细胞, 也可以是含有黄体变性的卵泡膜细胞, 因此有了卵泡膜纤维瘤和卵泡膜细胞瘤之称, 而位于之间的也被称为纤维卵泡膜细胞瘤[3, 4]

文献报道典型的卵泡膜细胞瘤一般表现为较大的、边界清楚、规则的实性肿块, 肿瘤成分主要以实性为主是本病一大特征[5], 囊实性尤其是囊性为主型罕见[6]。而本组卵泡膜细胞瘤的CT、MRI表现呈多样性, 可分为实性、囊实性、囊性三种类型, 囊实性及囊性病例占2/3, 考虑与本组病例数较少, 瘤体较大, 肿瘤变性、囊变明显有关。CT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轻度强化或几乎不强化, 部分肿瘤实性部分呈不均匀性结节状、云絮状延迟强化, 强化程度低于子宫体肌层, 部分瘤灶内可见显著强化的纤细肿瘤血管影, 有别于子宫肌瘤及卵巢癌等较显著强化的肿瘤, 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本组2例囊性为主型肿块与卵巢常见的上皮性肿瘤表现类似, 鉴别相对困难。据文献报道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MRI表现为T1WI等低信号, T2WI低或等信号为主, 伴有不同程度T2WI高信号; 动态增强扫描后肿瘤早期主要表现为轻度强化, 动态曲线呈缓慢上升及慢进慢出型[7, 8]。本组2例卵泡膜细胞瘤T1WI呈等低信号, T2WI以高信号为主, 伴有等信号成分; 增强扫描强化较明显, 强化程度与子宫肌层相仿, 但不均匀, 内见不规则相对低强化区, 与文献报道有所不同, 考虑为肿瘤内含卵泡膜细胞成分较多, 肿瘤间质内血管明显扩张所致。本组卵泡膜细胞瘤的MRI表现与浆膜下子宫肌瘤及盆腔间叶组织来源肿瘤鉴别上存在一定困难, 两侧卵巢存在有利于后者的诊断, 有内分泌异常者有利于鉴别。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CT及MRI表现虽有一定特点, 但缺乏足够的特异性, 术前明确诊断仍有一定困难, 确诊仍依靠术后病理检查。本组病例术前大多数未能正确定性诊断, 对本病认识不足是主要原因, 充分认识掌握本病的影像学表现, 加强鉴别诊断, 将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Mak CW, Tzeng WS, Chen CY. Computed tomography appearance of ovarian fibrothecomas with and without torsion[J]. Acta Radiol, 2009, 50(5): 570-575. DOI:10.1080/02841850902896163
[2]
Chechia A, Attia L, Temime RB, et al. Incidence, clini-cal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of ovarian fibromas and fibrothecomas[J]. Am J Obstet Gynecol, 2008, 199(5): 473.e1-473.e4. DOI:10.1016/j.ajog.2008.03.053
[3]
Roth LM. Recent advances in the pathology and classification of ovarian sex cord-stromal tumors[J]. Int J GynecolPathol, 2006, 25(3): 199-215.
[4]
Nocito AL, Sarancone S, Bacchi C, et al. Ovarian thecoma:clinicopathological analysis of 50 cases[J]. Ann Di-agn Pathol, 2008, 12(1): 12-16. DOI:10.1016/j.anndiagpath.2007.01.011
[5]
赵燕风, 戴景蕊, 王小艺, 等.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CT表现[J]. 放射学实践杂志, 2010, 25(7): 780-783.
[6]
郑祥武, 陈勇春, 李剑敏.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CT表现[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08, 19(10): 748-750. DOI:10.3969/j.issn.1008-1062.2008.10.022
[7]
单军, 徐坚民, 王晓玫, 等.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与浆膜下子宫肌瘤的MR影像研究[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3, 19(7): 910-912. DOI:10.3321/j.issn:1003-3289.2003.07.051
[8]
Jung SE, Lee JM, Rha SE, et a. l CT and MR imaging of ovarian tumors with emphasison differential diagnosis[J]. Radiou Graphics, 2002, 22(6): 1305-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