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12, Vol. 21 Issue (3): 296-297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2.03.043

引用本文 

倪淑梅. 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及微核率调查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2, 21(3): 296-297.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2.03.043.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2-01-07
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及微核率调查分析
倪淑梅     
莱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山东 莱芜 271100
摘要目的 为了解莱芜市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 探索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 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制备标本, 用常规染色体分析法和常规微核分析法检测莱芜市705名放射性工作人员和100名非放射性工作人员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结果 放射性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分别为0.53%和1.27‰, 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长期受职业性低剂量的外照射对人体具有一定的辐射损伤效应, 因此要加强对放射性工作人员辐射防护知识培训, 并提高防护意识和加强防护措施。
关键词染色体畸变    微核    放射性工作人员    

随着核技术应用的不断发展, 医用放射线和工业放射线的应用已非常普遍和重要。由于长期小剂量受到电离辐射照射可引起人体的白细胞减少, 免疫功能减弱, 还可以引起细胞遗传学的变化, 染色体发生畸变, 微核数增多, 所以放射性工作人员的健康监护变得越来越重要。染色体畸变率及微核率的测定是评价放射工作人员受照效应的一种简单而有价值的遗传学指标。为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及微核在放射性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中的意义, 为制定有关标准积累资料并提供科学依据, 笔者对莱芜市705名放射性工作人员检查结果进行了总结分析。

1 调查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我市从事医用放射诊断、介入治疗、核医学、工业探伤及其他接触放射应用的工作人员共705人, 其中男性570人, 女性135人; 年龄20~60岁, 平均36岁; 工龄1~42a, 平均10.7 a。对照组为来我单位进行健康体检的、并且工作环境无电离辐射、无有毒有害接触史的其他行业人员100人, 其中男性67人, 女性33人; 年龄18~55岁, 平均37岁; 工龄1作者单位:莱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山东莱芜271100作者简介:倪淑梅, 从事疾病防控工作。~35a, 平均12a。

1.2 调查方法 1.2.1 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的检测

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72小时, 常规收获、制片、姬姆萨染色10~15min, 选择分散良好、形态清晰的染色体进行分析。每例观察100个中期细胞, 记录染色体结构畸变类型和异常数目, 计算畸变发生率。观察到畸变时必须有2人以上复检。

染色体畸变判断标准:染色体型畸变(出现断片、双着丝粒、着丝粒环、微小体等特异性畸变)和染色单体畸变。

1.2.2 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的检测

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72h, 常规收获、制片、姬姆萨染色10~15min, 镜检。用油镜计数1 000个淋巴细胞, 计算出微核率。

微核判断标准:微核呈圆形或椭圆形, 边缘光滑, 嗜色性与主核一致或略浅; 游离于胞质中且与主核完全分开(如与主核相切应见到各自的核膜), 存在于完整胞质中, 大小应小于主核1/3。

1.3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进行分析, 采用χ2检验, 以P < 0.05为显著性水平。

2 结果 2.1 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

实验结果见表 1。由表 1可见, 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为0.53%(373/70 500), 正常人群为0.02% (3/10 000), 放射工作人员明显高于正常人群(χ2 = 38.98, P < 0.01)。染色体畸变类型以无着丝粒断片为主(ace), 其次是双着丝粒染色体(dic), 着丝粒环所占比例极少。

表 1 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检测情况
2.2 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

实验结果见表 2。由表 2可见, 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细胞率为0.90‰ (634/ 705 000)、微核率为1.27‰(895/705 000), 正常人群为0.23‰(23/10 000)、0.35‰(35/10 000)。放射人员微核细胞率和微核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组(χ2 = 64.17, P < 0.01)。

表 2 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检测情况
2.3 不同工龄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及微核率结果分析

表 3可见, 将放射工作人员放射工龄分为三个工龄段。放射工龄分别为 < 10a、10~20a、> 20a, 其微核率分别为0.86‰、1.41‰、2.31‰, 染色体畸变率分别为0.33%、0.49%、0.65%, 各工龄组间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有显著性差异(χ2 = 57.76, P < 0.01; χ2 = 15.91, P < 0.01)。

表 3 不同放射工龄染色体畸变率及微核率比较
3 讨论

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分析, 在电离辐射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 可作为"生物剂量计"估算事故情况下受照人员的辐射剂量。目前, 在研究电离辐射致人体遗传学损伤的机制与损伤后的远期效应评价中, 染色体畸变已作为可靠的生物剂量计而被广泛应用, 国际原子能机构已将其收到技术报告丛书之中[1]。笔者应用染色体检测指标为非稳定性染色体畸变, 适用于大量放射从业人员健康普查。国内一些实验室研究了健康人群染色体畸变率范围, 总的畸变率范围在0~2%, 有学者对正常人染色体畸变率的研究中认为染色体的各项指标正常发生率为: ace(0.179%), dic + r(0.04%) [2]。笔者实验结果, 对照组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均值在正常范围内, 而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率均值及各项染色体畸变指标均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范围,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与多数报道相一致。染色体畸变是电离辐射的敏感指标, 不但出现时间早而且持续时间长, 我市放射工作者畸变类型主要以ace为主, 与多数报道相一致[3], 可以说明在职业性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中, 特别是在低剂量时主要是以断片形式为主。小剂量长期照射多诱发染色体一次性击中畸变, 畸变率偏高, 应引起放射工作人员及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视。

淋巴细胞微核是细胞核内染色体断裂或纺锤丝受影响而在有丝分裂后期滞留在细胞核外的染色物质。它来源于染色体断片或有丝分裂过程中丢失的整条染色体, 在有丝分裂后期不能纳入子核而在细胞质中形成单个或多个小核。微核率的大小直接反映染色体的损伤程度, 也间接的反映辐射损伤状况。微核作为一种反映电离辐射生物剂量估计方法, 具有经济简便快速的优点, 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为检测染色体损伤的快速初筛方法。就微核形成的机制而言, 电离辐射及化学诱变剂等均可致细胞遗传物质损伤, 并以微核形式出现, 因此微核的自发率高, 多数研究结果表明常规微核分析方法微核率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为0‰~8‰[4], 本文实验结果对照组和放射工作者均值分别为0.35‰和1.27‰, 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 但放射工作者微核细胞率和微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率及微核率随着接触放射线工龄的增加而升高, 且各工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很多研究证明染色体畸变率及微核率与累积剂量及放射工龄成线性相关[5]。说明接触放射线工龄也是影响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及微核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建议当接触放射线工龄达到一定年限, 应当对其有相应的保护保障措施。

虽然随着核技术的发展对放射性工作人员的防护措施也有了相应的提高, 但通过我们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 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率及微核率还是居高不下。所以放射工作单位应该加强自身管理, 通过法律法规及防护知识的培训, 提高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水平和防护意识。相应的行政监管部门应切实履行好政府监管职能, 加强对放射性工作人员的健康监护管理。

参考文献
[1]
Mendelsohn ML. New approaches for biological monitoring of radiation workers[J]. Health Phys, 1990, 59(1): 23-28. DOI:10.1097/00004032-199007000-00002
[2]
高永, 白玉书. 正常国人染色体畸变率的探讨[J]. 医学理论与实践, 1995, 8(1): 19-21.
[3]
杨雪飞, 郭素玲, 贾力, 等. 340例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的分析[J]. 中国职业医学, 2006, 33(2): 154-155. DOI:10.3969/j.issn.1000-6486.2006.02.037
[4]
金璀珍. 放射生物剂量估计[M]. 北京: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2: 166-172.
[5]
曹佳, 林真(日本), 余争平, 等. 微核实验[M]. 北京: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0: 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