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12, Vol. 21 Issue (3): 265-265, 267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2.03.027

引用本文 

钱旭东, 孙立伟. 一起剂量计佩戴不正确致超水平照射的调查报告[J]. 中国辐射卫生, 2012, 21(3): 265-265, 267.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2.03.027.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2-04-05
一起剂量计佩戴不正确致超水平照射的调查报告
钱旭东 , 孙立伟     
北京市昌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北京 102200

为保护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 监控可能受到的超过正常情况下剂量限值的照射, 放射工作人员通过佩戴热释光剂量计进行个人剂量监测, 每3个月1次, 每年4次。如果监测结果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调查水平, 需进行大剂量核查, 以了解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大剂量原因, 规范操作行为, 预防放射性事故发生。

1 事件经过

向某, 男, 34岁, 自2011年10月在某医院心内科从事心血管介入治疗工作。2011年10月至12月第一次进行个人剂量监测, 结果为2.99mSv, 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调查水平(1.8 mSv/季度), 需进行大剂量核查。

2 现场卫生学调查

对该医院进行现场调查, 据心内科负责人介绍, 已开展心血管介入治疗近6年, 每季度手术约120例, 首次出现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异常; 调阅LCE+医用诊断X射线机的防护检测报告, 检测结果均为"该机性能及机房防护所检指标7项参数均合格"; 使用451B型电离室巡测仪对心血管介入治疗操作位进行防护检测, 检测结果提示:在正常工作条件下, 铅玻璃屏蔽后的剂量率为9μSv/h, 无铅玻璃防护直射时剂量率为100μSv/h, 显示外照射剂量较大。

对当事人向某进行现场询问核查, 向某自述"个人剂量计佩戴在左侧锁骨下、铅防护衣外, 且为便于操作, 工作时个人剂量计常处于铅玻璃屏蔽外, 受到直射线照射"。

3 分析与建议

对于比较均匀的辐射场, 当辐射主要来自前方时, 剂量计应佩戴在人体躯干前方中部位置, 一般在左胸前。对于工作中穿戴铅围裙的场合, 如医院放射科, 通常应根据佩戴在围裙里面躯干上的剂量计, 估算工作人员的实际有效剂量。当受照剂量可能相当大时, 如介入放射学操作, 则还需在围裙外面衣领上另外佩戴一个剂量计, 以估算人体未被屏蔽部分的剂量。只有当受照剂量很小且个人监测仅是为了获得剂量上限估计值时, 剂量计才可佩戴在围裙外面胸前位置[1]。因此, 某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向某外照射超水平原因为个人剂量计佩戴位置不正确。

建议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组织放射工作人员参加放射防护知识初训和复训, 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宣传教育和内部培训, 在个人剂量监测过程中严格落实质量控制措施[2], 规范操作行为, 避免此类事情发生。

介入放射诊疗操作者接受的胸部和手部受照剂量最高, 助手次之, 其他人员相对较低[3]。手术室介入性诊疗过程中工作人员应注意合理使用防护装置[4], 采用多种防护措施, 如采用床下球管工作、适当的增加距离等, 可明显减少受辐射剂量, 保护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5]

参考文献
[1]
GBZ128-2002, 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S].
[2]
巢秀琴, 葛琴娟. 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中的质量控制[J]. 中国辐射卫生, 2006, 15(2): 166-167.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06.02.017
[3]
于夕荣, 柳怡, 张巍, 等. 介入放射诊疗操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调查[J]. 中国医学装备, 2008, 5(10): 23-25. DOI:10.3969/j.issn.1672-8270.2008.10.006
[4]
余宁乐. 介入放射操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调查[J]. 中国辐射卫生, 2007, 16(4): 424-425.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07.04.023
[5]
刘清军, 郑德先. 手术室C形臂间医护人员的X线防护[J].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07, 28(12): 975-976. DOI:10.3969/j.issn.1004-7115.2007.1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