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11, Vol. 20 Issue (4): 491-492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1.04.065

引用本文 

全红. 桥小脑角区常见良性占位性病变MRI诊断规律的探讨[J]. 中国辐射卫生, 2011, 20(4): 491-492.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1.04.065.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1-05-17
桥小脑角区常见良性占位性病变MRI诊断规律的探讨
全红     
吉林省四平市中心医院影像科, 吉林 四平 136000
摘要目的 探讨桥小脑角区常见良性占位性病变MRI影像特点和规律, 达到诊断及鉴别诊断目的。方法 回顾我院2008年以来21例桥小脑角区肿瘤MRI影像特征。均经手术及放疗,结果 男性12例, 女性9例, 部位左侧桥小脑角区11例, 右侧10例。听神经瘤7例, 三叉神经瘤5例, 脑膜瘤4例, 表皮样囊肿(脂肪瘤)3例、蛛网膜囊肿2例。结论 MRI对桥小脑角区肿瘤诊断具有不可替代重要作用。
关键词桥小脑    听神经瘤    三叉神经瘤    脑膜瘤    表皮样囊肿(脂肪瘤)    蛛网膜囊肿    

桥小脑角区常见良性肿瘤包括听神经瘤、三叉神经瘤、脑膜瘤、表皮样囊肿(脂肪瘤)、蛛网膜囊肿等。桥小脑角区呈锥形立体三角,位于后颅窝前外侧,上界位于天幕。下界由桥脑延髓外侧膜与小脑延髓池相隔,位于前庭蜗神经与舌咽神经之间; 内侧界桥脑前膜与桥前池相隔; 该池向外侧扩展至小脑表面并与小脑桥脑裂相续。此区含听神经、三叉神经、面神经及岩静脉、小脑前上动脉等,发生占位病变出现桥小脑角区综合征:病侧三叉神经、听神经、面神经、外展神经损害的症状及小脑性共济失调,波及脑干时,病侧舌咽、迷走神经瘫痪和对侧偏瘫、感觉障碍等。桥小脑角区病变分肿瘤性与非肿瘤性病变,肿瘤多为良性,与血管、神经粘连在一起,MRI检查为肿瘤定位、定性诊断,是外科治疗及放疗术前重要辅助检查。回顾我院2008年以来21例经手术及放疗的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总结肿瘤的MR诊断要点

1 MRI检查目的

明确肿瘤病变部位:中颅凹桥小脑角区,病灶信号强度、形态、相邻结构的改变,周围水肿和强化的特征; 再结合病史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作出准确的定位、定性诊断。

2 材料及方法

采用美国GE公司Signa Hde 1.5T MRI进行检查,专用头部线圈,仰卧位,头置于线圈内,正中矢状面与XO平面一致; 双眼裂连线平行ZO平面,固定颞部防止运动。扫描基线听眶线,序列: T1WI-SE、T2WI-FSE。矢状面、冠状面T1WI及T2WI成像。常规位倾斜矢状面(平行视神经)和横断面,内听道成像在颅脑常规成像基础上加扫3D-CISS序列成像(基于水成像原理)。层厚8mm,间距10%,增强:造影剂: 0.5mol/L (Gd-DTPA),0.1mmol/Kg,0.5 ~ 1mL/s速度静脉注射。

3 MRI检查结果 3.1 肿瘤性质

两侧桥小脑角区21例肿瘤中,均为良性囊实性肿瘤,男性12例,女性9例,左侧桥小脑角区11例,右侧10例。病变部位均位于桥小脑角区,病因听神经瘤、三叉神经瘤,脑膜瘤、表皮样囊肿、蛛网膜囊肿,累脑神经: Ⅱ、Ⅴ、Ⅶ、Ⅷ,听神经瘤7例,三叉神经瘤5例,脑膜瘤4例,表皮样囊肿(脂肪瘤) 3例、蛛网膜囊肿2例,脑膜瘤见钙化信号影。

3.2 肿瘤临床表现及特点

本组病例听神经瘤患者出现头昏、眩晕、单侧耳鸣及听力下降症状。三叉神经瘤病人出现三叉神经痛,一侧面部阵发性疼痛、麻木,咀嚼肌萎缩。脑膜瘤患者表现头痛,个别癫痫,部分视力及肢体运动障碍等。表皮样囊肿及蛛网膜囊肿患者以头痛、头昏就诊,其中有癫痫、轻度运动和感觉障碍的患者。

3.3 MRI影像特点及信号改变分析

① 听神经瘤MR表现:内听道开口为中心生长伴患侧听神经增粗。T1WI中、低信号,T2WI高信号。部分脑干、小脑受压,第四脑室变形,出现幕上梗阻性脑积水。增强肿块实性部分明显强化; 囊性部分无强化,患侧听神经明显强化。②三叉神经瘤:肿瘤区岩骨尖骨质破坏,内听道无改变,肿瘤可骑跨两个颅窝呈哑铃状。MRI:肿瘤呈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可见囊变区。增强检查肿瘤清楚[1]。③脑膜瘤在等T1等T2信号。增强脑膜瘤均匀显著增强,出现特征性硬膜鼠尾征[2]。④表皮样囊肿(胆脂瘤):表现桥小脑角池类圆形不规则病灶,边缘清晰。大部分均匀长T1长T2信号,更长T2信号表面病灶液化坏死及出血,包膜等T1长T2信号。增强检查无强化效应。单纯靠信号强度改变不能判断肿瘤的良恶性程度,多数瘤体内游离水和结合水的比例增加,氢质子密度增加,而呈长T1长T2信号。等T1等T2信号,瘤内脂肪成分、出血为短T1,钙化、骨化和含铁血黄素为长T1短T2信号,尤以T2WI明显[3, 4]

3.4 肿瘤MRI形态及相邻结构的改变

桥小脑角区肿瘤大多边缘较光滑,病灶囊性成分为主时,边缘波浪形样。脑膜瘤可引起相邻骨质破坏、增生。听神经瘤使内听道扩大。此区肿瘤有一定占位效应,压迫脑池、第四脑室、脑干,出现幕上脑积水。肿瘤一般无瘤周水肿,部分脑膜瘤周围出现水肿带包绕是肿瘤压迫脑组织,影响血液供应和静脉回流障碍所致。强化特征: Gd-DTPA明显提高了肿瘤和正常组织的对比,并通过造影剂循环代谢情况判断肿瘤的大小、数目和性质。桥小脑角区肿瘤一般强化有特点,可以判断肿瘤的范围和坏死程度。为外科及放疗手术前制定计划与肿瘤残存复发评估提供有力支持。

4 讨论、鉴别诊断要点

桥小脑角区肿瘤行MRI多方位成像,因无骨伪影和具有软组织分辨力高的优点,成为肿瘤有效检查方法。①听神经瘤常有前庭蜗神经增粗,内听道常有扩大或骨质破坏,并可向前推压三叉神经。②脑膜瘤呈半圆形内听道不扩大,广基贴于脑桥小脑角区的颞骨,与之成钝角,有骨质增生。增强肿瘤呈均匀明显强化,可有脑膜尾征,囊变、坏死少见,肿瘤可有钙化。③表皮样囊肿(胆脂瘤) :肿瘤形态为分叶状或不规则,有“见缝就钻”的特点,增强扫描时囊壁常不强化。④三叉神经瘤中心位置偏前,常有麦氏腔扩大而无内听道扩大或骨质破坏,颞骨岩尖部常有骨质破坏,常跨中后颅窝生增强前后均为低密度,无强化。MRI:肿瘤多呈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可见囊变区。可清晰显示内听道内的微小肿瘤,增强检查时肿瘤更显清楚。⑤蛛网膜囊肿内是单纯的脑脊液,表皮样囊肿内含有其他物质如胆固醇结晶等,MRI表现信号比脑脊液高,水抑制成像能诊断肯定,蛛网膜囊单纯的脑脊液能被抑制呈明显的低信号,表现和脑脊液信号一致,而表皮样囊肿因含有其他物质不能被完全抑制,明显比脑脊液信号高; 对邻近结构无推压现象,且无异常对比增强; 蛛网膜囊肿虽对周围结构有压迫,但信号与脑脊液相似,Gd-DTPA增强后无异常强化。蛛网膜囊肿没有见缝就钻的特点。MRI是桥小脑角区肿瘤诊断首选方法,充分熟悉桥小脑角区良性肿瘤MRI特征,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全面分析,透彻掌握肿瘤MRI特点规律,就能识别肿瘤信号性质和临近结构的关系,工作中就做出较明确的诊断,为临床术前治疗及术后评估提供非常大的帮助,从而为广大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康立清, 张云亭. 颅内三叉神经肿瘤的影像学诊断[J].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3, 22(5): 353-356. DOI:10.3969/j.issn.1001-9324.2003.05.002
[2]
张永革. 张宏远脑膜瘤的磁共振表现与病理学分型相关型研究[J].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2002(05).
[3]
缪飞, 展颍, 沈天真. 脑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诊断和鉴别诊断[J].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2(02).
[4]
黄力, 许卫国, 付元芳. 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的MRI诊断:附78例分析[J]. 癌症, 2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