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11, Vol. 20 Issue (4): 463-464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1.04.004

引用本文 

李强, 马君健. 某医院直线加速器工作场所辐射环境监测及评价[J]. 中国辐射卫生, 2011, 20(4): 463-464.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1.04.004.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1-04-09
某医院直线加速器工作场所辐射环境监测及评价
李强 , 马君健     
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 山东 济南 250014
摘要目的 监测和评价某医院直线加速器正常运行时对周围环境及公众的辐射影响。方法 对直线加速器工作场所辐射环境进行监测, 根据监测结果估算职业人员和公众人员年有效剂量, 并评价其对周围环境影响程度。结果 该直线加速器工作场所对周围环境及公众辐射影响较低, 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结论 该直线加速器在正常运行时, 对周围环境及公众是安全的, 但防护屏蔽设计过厚, 不符合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
关键词直线加速器    环境监测    公众辐射    

针对某医院在用直线加速器运行的实际情况,笔者在进行辐射环境现状调查监测的基础上,对工作场所进行辐射水平监测和屏蔽措施效果评价,估算职业工作人员和公众人员可能接受的辐射年有效剂量,综合评价对周围环境的辐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美国瓦里安公司生产的23EX直线加速器一台,X射线能量为6MV、15MV两档,电子线能量为6 ~ 22MeV六档,X射线输出剂量率为100 ~ 600cGy/min,电子线输出剂量率为100 ~ 1 000cGy/min,照射野尺寸为40cm × 40cm。

直线加速器机房包括治疗室、控制室、水冷机房、辅助间等,为单层建筑。加速器治疗室由治疗室主体、迷路和防护门组成,加速器治疗室内部尺寸为10.78m × 10.19m × 3.1m。防护门为29mmPb当量(防中子型,防中子材料为30mm硼砖、190mm石蜡)。治疗室设“L”型迷路,迷路长度为10.5m。加速器机房墙体屏蔽材料为重晶石混凝土,东墙为1 500mm; 南墙主屏蔽墙为2 300mm,副屏蔽墙为1 300mm; 迷路内墙厚度为970mm; 西墙主体段为680mm,西墙迷路内口段为1 400mm; 北墙主屏蔽墙为2 400mm,副屏蔽墙为1 350mm; 室顶主屏蔽墙为2 700mm,副屏蔽墙为1 600mm。治疗室通风约4次/h。加速器机房周围环境现状为道路和空地,无人员长时间居留。

1.2 仪器

防护级监测仪器为美国INOVISION公司生产451P加压电离室巡测仪,中子监测仪器为190N中子巡测仪。均经过法定计量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

1.3 监测方法 1.3.1 监测工况

开机状态,体模,加速器15MV X射线、照射野40cm × 40cm,主射束分别向下、向北、向南、向上进行照射。

1.3.2 年受照时间

加速器治疗人数40例/d,开机时间2min/人,则每天受照时间共1.3h,每年工作260d,则年受照时间为338h。

2 结果与评价 2.1 X射线监测结果

23EX型直线加速器X射线选择最大15MV档,照射野40cm × 40cm的开机情况下,监测得知,防护门外X射线辐射水平最大,为0.987μSv/h。可见,加速器机房在现场监测工况条件下,各监测点辐射水平均符合标准要求[1]。具体结果见表 1

表 1 加速器工作场所X、γ射线辐射水平监测结果
2.2 中子监测结果

10MV以上高能加速器产生的X射线伴随有少量光中子。光中子是由加速器靶中产生的高能光子与靶、准直器和限束系统的金属材料(如钨、铁、铅、铜、铝等)的原子核发生巨大共振反应而产生[2]。本加速器现场监测时,机房各屏蔽墙外均未检出中子剂量,防护门外中子剂量率为0.01μSv/h。

2.3 感生放射性

直线加速器感生放射性主要由中子引发的,感生放射性核素主要有空气中的16N(7.4s)和41Ar(1.83 h); 偏转磁铁中的62Cu(9.7min)、64Cu(12.8h)、66Cu(5min); 混凝土中的27Mg(9.5min)、24Na(14.9h)、28Cu(2.3min)等等。现场监测时,加速器在15MV X射线条件下开机40s,开机结束后20s进入机房监测,工作人员摆位处的感生放射性辐射水平为0.725μSv/h。

2.4 非辐射危害气体

直线加速器开机运行时,产生的X射线与空气相互作用可产生少量臭氧(O3)和氮氧化物(NO2),氮氧化物的产额约为臭氧的1/3,室内非辐射危害气体以O3为主。O3的室内浓度与有用X射线束的输出率、射野面积和机房容积有关,O3在空气中的自身分解时间为50min。机房内空气中产生的非辐射危害气体主要靠通风换气来控制。该加速器机房已设排风系统,管道为“Z”形穿墙设计。进风口位于治疗室室顶四个角处,距地高度3.1m;排风口位于治疗室北墙东北角,距地高度0.1m。加速器开机时风机开启,风量3 000 m3/h,治疗室通风约4次/h,符合标准要求[3]

2.5 年有效剂量估算与评价

实际工作时,使用15MV X射线治疗方式只占一部分,出于偏安全考虑,对相关人员年有效剂量估算时,均按照15MV X射线治疗方式下各评价点位的剂量率进行计算。

2.5.1 机房外有关人员年有效剂量估算

估算公式如下:

式中,H为年有效剂量,Sv/a; Dr为剂量率,Sv/h; t为年受照时间。加速器机房外职业人员、慰问者和周围公众可能接受的最大辐射年有效剂量及评价见表 2

表 2 加速器机房外有关人员辐射年有效剂量及评价
2.5.2 摆位人员年有效剂量估算

现场监测时,加速器机房内工作人员摆位处感生放射性辐射水平为0.725μSv/h,每位患者摆位时间约为5min,根据该院的年工作负荷,摆位人员所接受的感生放射性外照射年剂量值约为0.725μSv/h × 867h/a = 0.628mSv/a。考虑到摆位人员一般也为控制室操作人员,因此对摆位人员剂量估算时,加上操作位处所受的年有效剂量,即摆位人员年有效剂量为0.628mSv/a + 0.069 mSv/a = 0.697 mSv/a。

表 2计算结果及摆位人员年有效剂量估算可知,该院加速器职业工作人员最大年有效剂量为0.697mSv/a,慰问者最大年有效剂量为0.333mSv/a,公众人员最大年有效剂量为0.005 mSv/a,满足标准要求[4]

3 讨论

设施工房辐射本底水平外,其余各点均接近于天然γ辐射本底水平,直线加速器属Ⅱ类射线装置,为中危险射线装置,事故时可以使受照人员产生较严重放射损伤,大剂量照射甚至导致死亡。因此,加速器的防护与管理必须高度重视。其中最关键的防护要点是在加速器机房屏蔽设计时,要保证屏蔽厚度满足辐射安全防护要求。但须注意的是,在防护屏蔽设计时,要遵循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既能保证屏蔽厚度满足防护要求,又不能过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浪费。从本项目来看,除加速器机房防护门外辐射水平高于天然γ辐射本底水平外,其余各点均接近于天然γ辐射本底水平,屏蔽厚度明显过厚。特别是室顶的防护厚度还大于其他四周防护墙的厚度,更不合理,不符合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4]。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加速器机房建设时,未按照辐射防护法规要求履行报批手续,设计方案未经辐射安全防护专业部门评价与技术指导,盲目施工建设所造成的,这应引起建设单位和辐射环境监管部门高度注意,避免将来类似情况的发生。

职业工作人员在控制室内接受的年有效剂量约为0.069 mSv/a,而在给患者摆位时接受的年有效剂量约为0.628mSv/a,约为控制室内接受的辐射剂量的9倍多。由此可知,对于10MV以上的医用直线加速器工作人员而言,接受的辐射剂量主要来自给患者摆位过程。因此,对这些工作人员而言,做好患者摆位期间的防护是至关重要的。因感生放射性核素半衰期较短,所以在给患者治疗后,适当延迟进入治疗室的时间,可明显降低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

参考文献
[1]
GBZT201.1-2007, 放射治疗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第1部分: 一般原则[S].
[2]
张丹枫, 赵兰才. 辐射防护技术与管理[M]. 南宁: 广西民族出版社, 2003: 394-399.
[3]
GBZ 126-2002, 医用电子加速器卫生防护标准[S].
[4]
GB18871-2002,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基本安全标准[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