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11, Vol. 20 Issue (4): 422-423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1.04.017

引用本文 

张济生, 欧阳儒颖. 颅内动脉血管介入治疗术中第一术者受照剂量水平调查与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1, 20(4): 422-423.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1.04.017.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1-04-11
颅内动脉血管介入治疗术中第一术者受照剂量水平调查与分析
张济生 1, 欧阳儒颖 2     
1. 上海市静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上海 200041;
2. 海军上海凉城干休所
摘要目的 了解颅内动脉血管介入治疗术中第一术者受照剂量水平。方法 术前, 对第一术者的前额、颈前部铅围脖内外、左右胸铅围裙内外、左右腹铅围裙内外以及左右上肢和左右髁关节分别布置TLD元件, 术后收回, 测出各部位的受照剂量。结果 第一术者的受照剂量左上肢、右胸>头前部、腹部>左胸、颈前部、右上肢和髁关节。有防护与无防护比较, 受照剂量下降幅度在84.04%~92.68%之间, 平均降幅达87.40%。结论 颅内动脉血管介入治疗术中第一术者的防护还要加强。
关键词颅内动脉血管介入治疗术    第一术者    照射剂量水平    

介入放射学因其创伤小、疗效快而受到医患双方的青睐,所以,近年来介入放射学在各地都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然而,介入放射学手术必须在X射线透视的引导下进行操作和治疗,所以介入放射工作人员需在X射线照射下长时间在诊视床边操作,这就致使工作人员可能受到较大剂量的辐射[1-3]。因而,介入放射学的防护问题也愈来愈受到关注。为了配合开展上海市“十一五”期间医疗水平调查,我们选择区内开展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及颅内动脉成形术的介入放射治疗单位,进行了介入放射学操作人员受照剂量调查与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1.1 仪器和元件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研究所生产的RGD-3B型热释光剂量测量系统; 北京康克洛公司生产的TLD2000B型退火炉; 北京康克洛公司生产的LiF(Mg,Cu,P)片型热释光剂量元件。

1.2 对象

选择我区内一家三级医院,同一台DSA(西门子Artis Zeego)设备(床下球管机)、同一科室介入手术操作人员受照剂量。

1.3 方法

选择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或颅内动脉血管成形术共12例,术前,对第一术者的前额、颈前部铅围脖内外、左右胸铅围裙内外、左右腹铅围裙内外以及左右上肢和左右髁关节分别布置TLD元件,手术结束收回,在热释光剂量仪中读数,测出各部位的受照剂量。

1.4 质量控制

本中心的个人剂量测量装置经过了卫生部组织的全国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方法比对,每次参加比对指标均符合比对要求,其评定值与约定值的偏差均在± 5%以内。对可疑或不真实数据通过调查等方法查明原因,以决定保留或舍弃。

1.5 统计处理

不同部位受照剂量测定结果均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无防护条件时第一术者各部位受照剂量

无防护条件下,第一术者手术期间体表空气吸收剂量测量结果见表 1。受照剂量最大的部位是左上肢、右胸,其次是头前部、腹部,再次是左胸、颈前部、右上肢和髁关节。这可能是由于手术者的左上肢处于相对固定的状态,长时间暴露在射线照射下操作所致[4],而床下球管的床下沿自带有铅橡胶帘,能屏蔽部分射线,故两髁关节的受照剂量最低,这与洪惠民等[5]的研究报道一致。

表 1 无防护条件下操作者不同部位受照剂量(x±s)
2.2 防护结果

表 2可以看出,防护的部位受照剂量很低,如颈里、胸里和腹里,剂量分布为1.36 ~ 1.88μGy之间。有防护与无防护比较,受照剂量下降幅度在84.04% ~ 92.68%之间,平均降幅达87.40%。

表 2 介入治疗中防护效果估算
3 讨论

通过本次调查结果,对颅内动脉血管介入手术中的辐射剂量有了较详细的了解,同时也发现一些颅内动脉血管介入诊疗中存在的防护问题。

本次调查分析显示:无防护情况下,操作者体表受照剂量最大的部位是左上肢、右胸,其次是头前部、腹部,再次是左胸、颈前部、右上肢和髁关节。有无防护装置,第一术者的体表受照剂量相差非常大。因此,这就要求介入放射工作人员提高手术的熟练程度,减少暴露时间,另外,尽可能选择高电压、低毫安、短时间、小照射野的工作条件,进而降低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采取合理有效的防护措施据有关文献报道,由于介入放射工作的特殊性,使介入放射学工作者受照剂量比传统X射线工作高到数10倍[6, 7]。因而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努力实现辐射防护最优化、实践的正当化、个人剂量限值的辐射防护三原则。在实际工作中,应该积极使用防护屏,介入放射人员均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各医疗单位要根据自己机器的结构特点,合理使用组合式防护设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

参考文献
[1]
王晓峰, 白玫, 孙雪枚, 等. CA与PTCA中医务人员的剂量学研究[J]. 中国辐射卫生, 2006, 15(1): 13-16.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06.01.006
[2]
刘鹏程, 杜端明, 陈在中, 等. 介入放射治疗中的立体防护研究[J]. 中国辐射卫生, 2006, 15(1): 18.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06.01.008
[3]
Den Boer A, de Feijter PJ, Serruys PW, et al. Real-time quantification and display of skin radiation during coronary angiography and intervention[J]. Circulation, 2001, 104: 1. DOI:10.1161/hc37t1.094903
[4]
赵琰. 邢台市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的调查[J]. 职业与健康, 2009, 25(7): 693-694.
[5]
洪惠民, 陈东杰, 林辉, 等. C臂型X射线机辐射防护状况调查[J]. 中国辐射卫生, 2006, 15(1): 42-43.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06.01.022
[6]
侯金鹏, 邓大平, 朱建国, 等. 介入放射学工作者剂量水平与评价[J]. 中国辐射卫生, 1997, 6(4): 216.
[7]
刘伟琪, 王小林, 任礼华, 等. 介入放射学工作者剂量水平监测和新防护器材的研制[J]. 中国辐射卫生, 2000, 9(4): 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