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11, Vol. 20 Issue (3): 329-330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1.03.075

引用本文 

黄伟旭, 杨宇华, 麦维基, 刘彦兵, 吴自香. 广东省临床核医学现状调查[J]. 中国辐射卫生, 2011, 20(3): 329-330.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1.03.075.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1-04-28
广东省临床核医学现状调查
黄伟旭 , 杨宇华 , 麦维基 , 刘彦兵 , 吴自香     
广东省放射卫生防护所, 广东 广州
摘要目的 了解广东省临床核医学单位分布及设备的利用情况。方法 采用统一的方法、表格和要求, 以发放调查表、电话询问和由调查组成员到现场询问等方式对广东省内从事临床核医学工作的医疗卫生单位进行调查。结果 截至2009年广东省开展临床核医学诊治工作的医院81家, 放射工作人员480名, 拥有各类核医学设备151台, 核医学诊断检查的年频率为每千人口9.72人次, 核医学治疗的年频率为0.38人次/千人。结论 应促进核医学诊治单位的合理布局, 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素质与专业知识, 加强核医学科的质量保证工作。
关键词临床核医学    频率    现状调查    

电离辐射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临床核医学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利用核素为患者提供更先进、更准确的诊疗的同时, 也使患者及工作人员受到一定的照射。为更好的了解我省核医学开展的现状, 合理配置临床核医学卫生资源, 更有效地促进临床核医学事业的发展, 我们对广东省核医学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

1 调查对象、内容和方法

本次调查覆盖广东省内21个市从事临床核医学工作的医疗卫生单位, 内容包括医院的概况、临床核医学设备的配备情况、放射防护用品与质控设备配备情况、各单位使用的核素及2009年开展核医学诊断量与治疗量等。利用掌握的登记资料, 调查采用统一的方法、表格和要求, 以发放调查表、电话询问和由调查组成员到现场询问等方式。为保证调查资料的准确可靠, 对回收的调查表格进行抽样核对, 对有疑问的数据电话核实。所有资料汇总后录入计算机中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截至2009年, 广东省开展临床核医学诊治工作的医院81家, 其中广州市有23家。占全省的28%;珠三角地区9市(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和肇庆市)有52家, 占全省的64%。全省各医院临床核医学科有医师、物理人员及技术人员等480名放射工作人员, 拥有各类核医学设备151台, 其中PET 10台, SPECT 42台。对比九五期间我省临床核医学调查情况, 单位数, 设备总量, 工作人员等都有所增加[1], 1998年时仅有49家单位, 103台设备, 356人从事临床核医学工作。

2.2 临床核医学诊治频率

2009年广东省核医学诊断检查的年频率为每千人口9.72人次, 全省核医学治疗的年频率为每千人口0.38人次, 远远高于"九五"期间广东省的核医学诊治年频率[2]。诊断检查和治疗的年频率均未达到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UNSCEAR)2008年报告公布的Ⅰ类医疗保健水平的国家核医学诊治的年频率(诊断检查的年频率22.1人次/千人, 治疗的年频率0.47人次/千人)[3]。见表 1

表 1 临床核医学诊治年频率(人次/千人)情况比较
2.3 临床核医学科放射卫生防护情况

81家核医学诊治单位中, 近5年来新、改、扩建的工作场所均履行了正规的审查和验收手续, 放射诊疗许可证持有率为83%, 57家单位配备活度计, 45家单位购买了表面污染仪, 65单位核医学科有监测仪器(含与其他科室共有), 72家单位为工作人员配备了相应的放射防护用品。

3 讨论

从1998年到2009年10年间, 广东省开展核医学诊治的单位迅速发展, 但是各市之间却很不平衡, 这既表现在地区的分布上, 也表现在设备的分布上。全省21个地级市, 珠三角9市占了近三分之二单位, 西部3市有17家, 东部4市有5家, 其余7家位于北部山区5市, 有两个地级市没有开展核医学诊治工作的单位。全省10台PET有9台分布在珠三角, 其中广州有5台, 深圳2台, 东西两翼均无PET, 北部山区仅在韶关有1台PET。单位分布及设备分布的不平衡, 导致各市之间的诊治年频率及设备拥有量差异很大。如果只计常住人口, 广州地区的临床核医学诊断年频率将达到每千人口26.8人次, 高于UNSCEAR2008年报告公布的Ⅰ类医疗保健水平的国家核医学诊治的年频率; 广州地区的PET每百万人口拥有量更是达到0.49台, 远高于UNSCEAR2000年报告[4]公布的Ⅰ类医疗保健水平国家PET的每百万人口拥有量(每百万人口0.2台), 与此同时东西两翼仍处于Ⅳ类地区水平, 其中西部3市17家单位中有10家是仅开展服碘治疗的单位。核医学诊治单位发展的不均衡导致病人如果要获得更好的诊断或治疗就必须到珠三角地区, 大大增加了患者就医的难度及其他相关费用。

在开展核医学诊治的单位几乎翻倍的同时, 临床核医学科从业人员却未大幅增加。调查中发现有部分单位并未聘请放射专业工作人员, 而是由其他科室人员兼顾核医学工作, 这些工作人员往往没有经过相关的职业及放射防护培训, 未能重视工作中的职业危害, 不能有效使用放射防护手段来保护自己, 致使自身受到不必要的照射, 也未能注意核医学实践的最优化, 致使诊治质量得不到保证甚至大大增加了患者的受照剂量。

促进核医学诊治单位的合理布局, 由珠三角向东、西、北全面发展, 由省市单位向基层发展, 方便群众就医; 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素质与专业知识, 加强核医学科的质量保证工作将是我省核医学诊治今后发展应注重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杨宇华, 冯瑞林, 杨浩贤, 等. 广东省1998年临床核医学诊治频率调查[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00, 20(增刊): s85-s86.
[2]
郑钧正, 李述唐, 岳保荣, 等. 我国"九五"期间临床核医学的医疗照射频率水平[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00(专刊): 21-23.
[3]
UNSCEAR.Sources and effects of ionizing radiation[R]. UN, 2008.
[4]
UNSCEAR.Sources and effects of ionizing radiation[R]. UN,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