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11, Vol. 20 Issue (3): 296-297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1.03.032

引用本文 

田崇彬, 马军营, 楚彩芳, 李佳, 杨玲玲. 2008~2010年参加个人剂量监测系统比对结果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1, 20(3): 296-297.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1.03.032.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1-02-12
2008~2010年参加个人剂量监测系统比对结果分析
田崇彬 , 马军营 , 楚彩芳 , 李佳 , 杨玲玲     
河南省职业病防治研究院, 河南郑州 450052
摘要目的 检验本实验室个人剂量监测能力。方法 按照组织者比对方案要求, 将多组常规使用个人剂量计交组织者, 由组织者以不同能量的X、γ射线体模照射得出约定真值(参考值), 由实验室测量并统计各测量值, 分析测量值与参考值的相对偏差, 符合组织者要求为比对合格。结果 2008~2010年连续3次比对结果合格。结论 本实验室个人剂量监测质量符合国家规范相关要求。
关键词个人剂量监测系统    比对    结果分析    

为了保证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准确、可靠,促进实验室数据量值统一和可溯源,为放射防护效果评价及放射性疾病的诊断提供有效的剂量依据,我们参加了历次中国疾控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组织的个人剂量监测系统盲样比对[1]。现将2008 ~ 2010年3次比对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设备 1.1.1 热释光剂量仪

RGD-3B型(北京防化院)。

1.1.2 热释光退火炉

HW—Ⅴ型(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1.1.3 热释光探测器

LiF(Mg,Cu,P),圆片。

1.2 技术条件 1.2.1 退火条件

退火温度238℃; 退火炉恒温稳定4h以上,退火位置固定在炉膛中央130mm × 50mm范围内,退火时间10.0min。

1.2.2 测量条件

高压727V,灵敏度D = 3,计数频率F = 3,升温速率15℃/S,低温峰温度135℃、恒温时间8s,测量峰温度240℃、恒温时间12s。

1.2.3 环境条件

测量实验室温度由空调控制在(22 ± 3) ℃,相对湿度为60% ~ 80%,实验室干净整洁。

1.2.4 测量系统状态

经状态检验,批的均匀性、热释光剂量计的重复性、热释光剂量仪的稳定性均符合JJG 593-2006[2]的要求。

1.3 比对方法 1.3.1 制作刻度曲线

2008年和2009年,将同批次刻度及盲样探测器同时退火,经具有标准照射条件的辐照室照射,在与盲样相同实验条件下同时测量,获得与盲样相同能量条件下的刻度曲线及刻度因子。

2010年在参加比对前,将同批次刻度探测器退火,经具有标准照射条件的实验室照射,测量得到刻度照射能量条件下的刻度曲线及刻度因子。

1.3.2 盲样传递

按照比对方案要求,将常规监测使用个人剂量计退火后分组编号,填写比对信息表,随同跟随本底剂量计及备用剂量计以特快专递的方式交与组织者,经组织者照射后寄回实验室。

1.3.3 盲样测量

与刻度曲线相同的测量条件下测量跟随本底和各个盲样剂量计,以公式Hp(10) = (Xi-X0) × Cf计算各盲样结果。

式中: Hp(10) —深部个人剂量当量,单位: mSv; Xi—盲样剂量计平行读数均值,单位:读数; X0—跟随本底平行读数均值,单位:读数。

Cf—与盲样剂量计相同照射和测量条件下的刻度因子,单位: mSv/读数。

1.3.4 结果报告

按照组织者报告内容及格式填报比对结果,并加盖公章。同时提供数据处理和不确定度分析简述过程,测量原始数据资料。

1.3.5 结果判定

组织者根据比对方案进行合格与否的判定,合格者获得比对合格证书。组织者2008年依据GBZ 128-2002[3]将判定指标制订为测量值与约定真值相对偏差≤10%,2009年依据GBZ 207-2008[4]将判定指标制订为综合性能|B|+ s≤40%,2010年依据JJG 593-2006将判定指标制订为测量值与约定真值相对偏差|δ|≤30%。

1.4 质量控制方法 1.4.1 全过程质量控制

本单位质量控制室负责比对全过程质量控制,由质量监督员实施质量跟踪监督,确保测量仪器在鉴定有效期内使用,测量人员符合《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资质审定条件》要求,测量数据及记录真实、合法、有效。

1.4.2 探测器退火及测量的质量控制

严格按照本单位作业指导书《HW-Ⅳ、Ⅴ型热释光退火炉操作规程》(HFW/ GC010)、《RGD-3B型热释光剂量仪操作规程》(HFW/GC009)操作,实验记录经复核人签名确认。

2 比对结果 2.1 2008年盲样比对结果

2008年比对盲样共4组,编号为2 ~ 4(第1组为跟随本底),比对结果见表 1

表 1 2008年个人剂量监测系统盲样比对结果

表 1可见,组织者采用2种射线及能量照射4组盲样,约定真值Hp(10)的剂量范围为0.30 ~ 5.60mSv,盲样测量值总不确定度最大为4.4% (k = 2),与约定真值的相对偏差δ在-2.3 ~-5.3%范围内,均小于2008年判定指标|δ|≤10%,比对结果合格。

2.2 2009年盲样比对结果

2009年比对盲样共5组(第6组为跟随本底),比对结果见表 2。由表 2可见,组织者采用2种射线及能量照射5组盲样,约定真值Hp(10)的剂量范围为0.3 ~ 4.9mSv,盲样测量值总不确定度最大为5.2% (k = 2)。单组性能Pi在-0.77 ~ 3.00%范围内,由单组性能Pi计算得出综合性能判定指标|B|+ s为2.56%,低于2009年判定指标|B|+ s≤40%,比对结果合格。

表 2 2009年个人剂量监测系统盲样比对结果
2.3 2010年盲样比对结果

2010年比对盲样共3组(第4组为跟随本底),比对结果见表 3

表 3 2010年个人剂量监测系统盲样比对结果

表 3可见,组织者采用1种射线2种能量照射3组盲样,约定真值(参考值) Hp(10)的剂量范围为0.60 ~ 1.70mSv,盲样测量值总不确定度最大为5.5% (k = 2,不包括能量引起的不确定度),与约定真值的相对偏差δ在-8.2 ~-16.7%范围内,均小于2008年判定指标|δ|≤30%,比对结果合格。

3 讨论 3.1 监测能力检验合格

近年来连续3次参加全国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系统盲样比对,均取得合格证,进一步证明了本实验室个人剂量监测能力能够满足相应技术服务要求,为放射工作人员提供的个人剂量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3.2 测量值的合理表达

每个盲样和跟随本底测量结果均含有一定的误差,应采用不确定度来合理反映其不准确的程度。GBZ 207-2008及参考文献[5]均详细介绍了个人剂量监测中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我们在分析B类不确定度时考虑到Hp (10) = (Xi-X0) × Cf公式中,Cf应是盲样剂量计相同照射和测量条件下的刻度因子,因此刻度与盲样照射射线品质、能量与方向一致时,可忽略能量响应和角度响应的误差贡献; 刻度与盲样热释光探测器为同一批次同期购置,退火次数相同时,可忽略探测器分散性、重复性、光衰退等误差贡献; 刻度与盲样同时测量时可忽略气温气压、电流电压波动等测量条件的误差贡献,再根据“其大小不足最大不确定度分量三分之一的那些不确定度分量是可以忽略不计的”[5],我们仅选取了刻度因子及跟随本底的不确定度作为盲样总不确定度计算中的B类不确定度分量,较为简便。但2010年刻度与盲样照射射线能量不一致,应根据GBZ/T 144-2002[6]修正刻度因子,并增加其不确定度分量的计算。

参考文献
[1]
田崇彬, 杨均芳, 楚彩芳. 参加全国个人剂量盲样比对结果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07, 16(3): 293-294.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07.03.019
[2]
JJG593-2006, 个人与环境监测用X、γ辐射热释光剂量测量(装置)系统[S].
[3]
GBZ 128-2002, 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S].
[4]
GBZ 207-2008, 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系统性能检验规范[S].
[5]
程荣林. 不确定度及其评估方法[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01, 21(3): 230-232.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01.03.048
[6]
GBZ/T 144-2002, 用于光子外照射放射防护的剂量转换系数[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