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11, Vol. 20 Issue (2): 217-218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1.02.037

引用本文 

宁萍, 许玉杰, 张友九, 张保国, 曹建平, 胡明江, 王道锦, 朱财英. 放射性实验室的安全管理[J]. 中国辐射卫生, 2011, 20(2): 217-218.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1.02.037.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701001), "放射医学"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TS12082), 苏州大学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项目(KJS1029)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0-12-07
放射性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宁萍 , 许玉杰 , 张友九 , 张保国 , 曹建平 , 胡明江 , 王道锦 , 朱财英     
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 江苏省放射医学与防护重点实验室, 江苏 苏州 215123
摘要目的 加强放射性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确保开展教学工作和完成科研任务。方法 依据国家的相关法规和标准, 结合高校的放射性实验室的特点和承担的任务。结果 建章立制、设立机构、加强建设、严格管理。立措施、抓落实做到"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 确保辐射安全。结论 放射性实验室的安全是所在高校维护正常教学秩序完成科研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放射性    实验室    安全    

苏州大学放射医学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江苏省重点学科、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该学科应国家核事业发展的需要于1964年创建,经过40多年的建设,已成为具有鲜明“核”特色的优势学科,形成了从本科到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近年来,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我院拥有“放射医学与防护”省级重点实验室、放射医学研究所、辐照技术研究所、核医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围绕核工业的发展和核能应用的发展,开展了多层次、多学科的科学研究。因此,我们的放射性实验室,每年都承担着大量的教学和科研任务。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学校的扩招,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实验室开放时间和使用效率不断增加,这就要求我们合理,科学地管理好实验室,不仅要确保我院的科研任务和教学工作顺利进行,还要保证实验室及实验操作人员的安全。在放射性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上,我院40多年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1 建立和完善实验室规章制度

实验室的安全有序运行依赖于各项管理制度的建立,更依赖于实验室管理者和使用者对制度的严格遵守和执行。我院先后制定了《放射性实验室管理规定》、《放射性实验室安全守则》、《放射性实验室操作规程》、《放射性废物处理办法》、《放射性污染防治办法》、《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建立使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实验室使用人员在操作中有章可依。

2 加强领导,责任到人

为了加强学院放射安全和防护工作,我院成立了放射安全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实验室主任担任副组长,各相关实验室负责人是小组成员。同时实行岗位责任制,逐级签订责任事故保证书,院领导将实验室每个房间的安全管理落实到人,使责任人明确自己在安全管理上的责任和义务,强化安全责任意识。院领导和实验室主任可随时进入任何放射性实验室进行检查,对操作不规范者、管理不到位者给予警告。

3 加强实验室安全软硬件建设

我院放射性实验室为开放性实验室,对大专院校、医疗单位和科研院所的教师、研究人员以及学生开放,实验室使用频繁,人员复杂。因此,我院放射性实验室除了安装防盗门窗外,还安装了智能管理系统—门禁系统以及监控装置。电子系统可24小时对进出实验室人员自动记录,管理人员可以随时了解到各个实验室的使用情况,出现问题可以责任到人,这样使操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大大加强,保证了实验室的安全。此外,实验室还配备了辐射剂量测量仪, 且设有专职人员每天对所有放射性实验室的内部及周围环境进行放射性污染监测,并将监测的数据记录、整理,以便随时可进行分析、对比,确保实验室的安全。而且,放射性实验室的醒目位置,我们放置了专门的放射性警示标志; 在地下室还建立了专门的放射性废物储存间; 在放射性通过间设有更衣室、淋浴间。我们还配备了辐射防护衣,防护眼镜、铅围裙等防护用品。另外,对所有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员,学院都配发了个人剂量计,且每季度更换一次。我院还设有热释光个人剂量检测中心,定期对放射性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的强制监测。

4 实施人员培训制度

我校医学部拥有卫生部放射卫生与防护培训基地、环境保护部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基地、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培训基地。对于长期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员及短期接触放射性工作的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学部的防护知识培训和放射性相关法规教育培训,考试合格,并取得《放射性工作人员证》后方可允许进实验室操作。对于长期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员,还需每两年重复培训一次,每次培训时间不少于2天。同时建立培训档案,培训档案包括每次培训的课程名称,培训时间、考试成绩等资料。

使用我院放射性实验室的人员专业不一,层次不同。对于非放射性专业的研究人员,因科研需要偶尔从事放射性实验操作,需经过严格培训,使他们充分了解放射性基础知识,掌握内外照射防护原则,了解自己实验所使用核素的性质、辐射类型和毒性分组,掌握放射性废物处理原则,污染的预防和清除以及放射性实验操作流程之后,方可进实验室操作实验。另外,我院的放射性教学实验室每年承担放射医学专业、核医学专业、医学物理专业的本科生实验教学任务,参加放射性实验的本科生、研究生,因他们在专业课上都系统学习过有关放射性的专业知识,只要经过实验室安全教育和实验室安全操作培训后,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可进实验室工作。我们严禁本科生、研究生或偶尔接触放射性工作的非放射专业人员独自在放射性实验室操作实验,需由持《放射性工作人员证》的教师现场监督、陪同、指导实验。

5 严格管理放射性同位素

我院常使用的放射性同位素有3H、125I、131I、32P、99mTc、137Cs等,放射性同位素是特殊的危险品,《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规定: ①放射性同位素应当单独存放,不得与易燃、易爆、腐蚀物品等一起存放。②放射性同位素贮存场所应采取有效的防火、防盗、防射线泄漏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定期对安全防护措施进行检查和维护。③放射性同位素由专人保管[1]。因此,我们依据法规,将易构成外照射的放射性同位素放入专门的加铅砖式保险柜里,将3 H等β射线能量较低的同位素,放入专门地方。所有同位素实施双人管理制度,双套记录。同时建立放射性同位素账目,建立完善的登记和使用制度,记录放射性同位素的核素名称、出厂日期、活度、标号、编码、使用人员、使用日期、使用量、归还日期等信息,做到账目清晰,账物相符。

6 严格管理放射性废物

在实验操作中产生的含有放射性物质或被放射性物质污染的、其放射性比活度或浓度大于审管部门规定的清洁解控水平的、预期不会再利用的任何物理形态的废弃物,称为放射性废物。实验室常见的放射性废物有: ①使用放射性核素的实验过程中所使用的纸(吸水纸、层析纸、滤纸等)、滤膜、手套、塑料吸头、培养板、培养皿、空的同位素瓶、注射器等实验材料沾污造成的固体废物。②动物尸体、废弃的组织与器官、动物的尿液、血液及其他生物废物。③使用放射性核素的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液体(细胞培养液、洗脱液、闪烁液等)。一般在实验操作中既产生放射性废物,也产生非放射性废物,我们要求实验人员必须将两种废物严格区分,不可混同收集和处理,放射性废物不可随意丢入垃圾桶或者倒入下水道。实验中力求控制和减少放射性废物产生量。严谨、科学、谨慎地操作实验,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减少不必要的沾污。放射性废物的收集要分类收集,定期处理,固、液、气分开存放,不同核素分开存放。废物收集容器要满足屏蔽、防渗漏等特定要求,并在废物收集容器上贴好标签,标明放射性核素的名称、物理性状、活度、贮存时间等信息。短寿命的放射性废物最少贮存10个半衰期以上,直到没有可探测到高于本底的放射性,才能做普通废物处理[2]

7 发生实验室污染,立刻报告,及时除污

在放射性物质生产和使用的过程中,时常会发生人体表面和其他物体表面受到污染的现象,不但影响操作者本身的健康,也会污染周围的环境。若发生污染,立刻向主管老师报告,及早采取相应的去污措施。切忌私自处理,隐瞒不报。对污染的实验室除污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清除污染越早越好。在污染早期,同位素与物体表面结合不太牢固,很容易除污。手和皮肤污染的清除,可用肥皂、洗涤剂、高锰酸钾、柠檬酸等。不宜用有机溶剂及较浓的酸洗手,若这样做反而将会促使污染物进入体内。实验室表面污染后,应根据表面材料的性质及污染情况,选用适当的清洗方法。一般先用水及去污粉或肥皂刷洗,若污染严重则考虑用稀盐酸或柠檬酸溶液冲洗,或刮去表面或更换材料。②有次序清污,避免低污染区污染加重。清理由低活性污染区开始,然后到高活性污染区,严防高活性污染区的物质带到低活性污染区,加重低活性污染区的污染程度。③去污时严防扩大污染面积,清污尽量局限在污染区。④污染物品分类处理,避免低污染物品污染加重。⑤去污后进行表面污染监测。

总之,放射性实验室的安全关系到学校教学、科研的正常进行,我们应本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严格管理,安全第一”的方针,杜绝事故的发生,给高校教学和科研创造一个高质量的安全的实验环境。

参考文献
[1]
杨朝文. 电离辐射防护与安全基础[M]. 北京: 原子能出版社, 2010: 208-209.
[2]
郑钧正. 电离辐射医学应用的防护与安全[M]. 北京: 原子能出版社, 2009: 295-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