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10, Vol. 19 Issue (3): 336-337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0.03.011

引用本文 

李江波, 吴军龙, 费小丹, 王小胡, 李全伟. 高校放射源安全管理措施研究[J]. 中国辐射卫生, 2010, 19(3): 336-337.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0.03.011.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0-03-29
高校放射源安全管理措施研究
李江波 1,2, 吴军龙 1, 费小丹 1, 王小胡 1, 李全伟 2     
1. 西南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学院, 四川 绵阳 621010;
2. 西南科技大学核废物与环境安全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四川 绵阳 621010
摘要目的 加强高校的放射源安全监管, 以确保辐射安全。方法 依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及高校使用和管理放射源的特点。结果 从法规、技术和管理等方面提出高校放射源管理措施。结论 必须强化辐射安全意识, 务必保证放射源的安全使用, 防止放射性事故发生, 以维护高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及稳定的工作生活环境。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    放射源    安全管理    

随着核技术在我国科学研究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特别是高校作为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 对各类放射源的使用频率和应用领域日益增加。因此如何促进高校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笔者结合高校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工作的特点, 从法规、技术和管理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对策措施, 旨在加强放射源的安全管理工作, 同时促进教学科研工作, 保障高校师生的身心健康。

1 放射源的性质及危害

放射源是指是指除研究堆和动力堆核燃料循环范畴的材料以外, 永久密封在容器中或者有严密包层并呈固态的放射性材料[1], 常用的有60Co、137Cs、241Am、63Ni和239Pu等放射源。放射源发射出来的α、β和γ等射线具有一定的能量, 主要通过内照射、外照射两种形式, 对人体造成伤害[2]。根据2005年国务院第449号令《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规定, 按照不同放射源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的差异, 从高到低将放射源分为Ⅰ、Ⅱ、Ⅲ、Ⅳ、Ⅴ类, V类源的下限活度值为该种核素的豁免活度[3]。放射性由于看不见、摸不着, 不被人感知。提起放射性, 人们就会联想起核武器和核恐怖, 这种"核恐惧"心理普通存在。轻微的放射事故发生和稍有放射性物质泄漏不会构成对人的机体伤害, 也会产生心理恐慌。严重时会使人心不稳甚至引起社会动乱, 高校等人口密集区域更是如此。

2 高校放射源安全的管理特点

在放射源安全管理工作中, 因放射源种类、使用人群、管理队伍等因素不同, 高校有着与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不同的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 放源种类繁多, 不仅半衰期、活度差别很大, 而且危险度也不同[4]。高校使用放射源涉及到所有需要进行实验的学科门类, 实验方法多种多样, 实验内容差异性大。这一性质决定了高校放射源安全管理工作的复杂性, 既有单一的某项工作任务, 也有多项任务的组合。

(2) 放射源活度一般较小, 使用场所及时间相对集中, 实验人员单一。高校放射源的使用一般只是根据学生教学任务及教师科研需要来安排实验, 使用次数有限, 每次实验都是要求实验人员在短时间内集中完成的。因此这种短时间内在固定场所中集中完成给的特征给高校放射源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好处。

(3) 高校放射源管理人员多重身份。在高校放射源管理过程中, 管理人员多为高校教师, 了解辐射伤害的危险性和可防性, 他们的专业知识及辐射安全防护管理经验丰富, 有着先进的安全教育的理念。他们既是安全操作的示范者, 又是安全管理的践行者, 还是安全知识的传播者, 起着加强校园辐射安全文化建设、提高使用人群的辐射安全意识的重要作用。

3 高校放射源管理的对策措施

根据以上高校放射源管理工作的特点, 结合国内外的经验和教训, 体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基本原则, 采取从法规、技术和管理等几个方面确保放射源使用管理的安全[5]

(1) 在法规方面, 目前我国已建立了完善的放射源管理法规体系, 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和《城市放射性物质管理办法》等相关条款都对放射性物质的管理做了明确的规定[6]。特别是国务院2005年颁发的《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规定每一个从事放射性工作的院校必须获得由环保部门颁发的《辐射安全许可证》才能够使用放射性物品[7]。从高校放射源的管理特点和社会危害看, 它具有的特殊性与其他实验室事故不同, 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和恐惧心理。因此各个高校应该在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基础上, 结合自身发展规律的特点, 建立健全完善的高校放射源安全规章制度体系。

(2) 在技术方面, 国内外对放射源进行规范化管理, 高校应遵循"严格分区、分类管理、集中存放"的原则, 采取专门容器贮存、专门地点集中、专门房间存放、专门人员管理方法[8]。同时高校在购买、运输、转移、贮存、报废和处置等诸多环节中, 都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相关的登记、备案、许可制度。此外高校还应根据不同种类的放射源选择不同的辐射防护措施, 在使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放射源安全操作规程, 从时间、距离和屏蔽材料三个方面做到辐射防护最优化。

(3) 在管理方面, 高校应从本校的实际出发, 制定与新时期发展相适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及事故应急预案并加以严格的执行。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合理配置、分工明确、职责分明, 定期对放射源的安全使用及账目情况进行检查, 做到账物相符, 并对检查结果书面记录。在检查过程中必须用辐射剂量测量仪逐一核对所有放射源的性能和数目, 而且对实验室的管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放射性标志、安全联锁、放射源管理情况、废源处置、储存情况以及预防放射性事故及处理放射性事故的应急措施、防盗系统、灭火器配置、监测仪器配置等进行全面检查[9]

高校放射源管理是一项全面系统的工作, 它要体现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依法整治、安全发展的原则, 应当从法规、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着手统筹协调解决, 探索高校放射源的管理方法和手段, 强化辐射安全意识, 保障教学科研顺利开展, 使实验室建设管理可持续发展, 为校园师生及周边居民安全与健康创造和谐的工作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S].
[2]
石晓亮, 钱公望. 放射性污染的危害及防护措施[J].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4, 30(01): 6-9. DOI:10.3969/j.issn.1001-425X.2004.01.002
[3]
国务院令第449号,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S].
[4]
从慧玲, 张金涛, 刘新河, 等. 我国核工业废放射源安全管理[J]. 辐射防护, 2002, 22(05): 263-268. DOI:10.3321/j.issn:1000-8187.2002.05.002
[5]
宋智. 高校化学实验室的排污现状及防治对策[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9, 26(06): 1-2. DOI:10.3969/j.issn.1002-4956.2009.06.001
[6]
葛宏英. 浅谈放射源管理人员安全管理理念的重要性[J]. 甘肃科技, 2006, 22(10): 127-128. DOI:10.3969/j.issn.1000-0952.2006.10.052
[7]
战永佳, 于秀敏, 佟庆伟. 高等学校实验室放射性物品安全管理的现状与问题[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9, 1: 117-119.
[8]
涂俊, 吴晓晨, 孙立森. 实验室管理与安全的理念更新和改革[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3, 22(05): 111-112.
[9]
肖琳. 实验室放射源安全管理浅析[J].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2007, 33(02): 102-104. DOI:10.3969/j.issn.1000-7164.2007.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