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10, Vol. 19 Issue (3): 309-310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0.03.005

引用本文 

周献锋, 余宁乐. 田湾核电站运行前周围居民健康调查表的设计[J]. 中国辐射卫生, 2010, 19(3): 309-310.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0.03.005.

基金项目

国家卫生行业科研专项项目20082018;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社会发展项目(BE2009684)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0-03-17
田湾核电站运行前周围居民健康调查表的设计
周献锋 , 余宁乐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江苏 南京 210009
摘要目的 探讨田湾核电站运行前周围居民健康调查表的设计及应用, 为开展核设施周围监测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确定调查范围和调查对象, 根据预先设计的调查表格进行询问调查; 获取个体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和健康情况。结果 该健康调查表的设计在调查中能够获取所需的调查资料。结论 田湾核电站周围居民健康调查表能满足核设施周围监测的需要, 调查表的选项能覆盖健康调查的需求。
关键词核设施周围监测    居民健康调查    问卷方法    

江苏省田湾核电站是中俄两国合作建立的压水堆核电站, 厂址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田湾。一期工程建设两台俄罗斯AES-91型压水堆核电机组, 装机容量每台1 000MW。1号机组和2号机组目前已建成投产, 田湾核电站将成为我国三大核电基地之一[1]

尽管核电是安全、清洁的能源, 但由于技术特别是人的原因, 目前还不能完全排除发生严重核事故的可能性, 严重事故下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进入环境的概率风险大约为1/10万, 国外先后发生了几次重大核事故, 特别是1986年前苏联发生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 在世界核电史上造成了灾难性后果, 5.3 ×1018Bq放射性核素释放进入环境, 33.6万人被疏散和安置, 白俄罗斯、俄罗斯联邦和乌克兰广大面积的土地都遭到污染, 动用60万人花费14年进行事故后清理工作[2]。由于前苏联政府缺乏事故前周围居民健康监测的背景资料, 无法向公众及社会科学地解释评价事故后果影响, 引起严重的公众恐慌和社会经济秩序危机。因此积累核电站周围人群健康背景资料, 以便在核电站正常运行期间, 定期公布公众健康信息; 在发生事故后科学地进行事故后果影响评价, 以取得公众的理解和配合, 防止公众恐慌和社会经济危机, 对促进我国的核能发展具有重要和积极的意义。

田湾核电站30 km范围内大约有108万人居住, 30 ~ 50 km临近地区人口达380万人。我们于2003年11月至2004年4月对田湾核电站周围居民开展了健康本底调查, 分为“询问调查”、“医学检查”、“实验室检查”三部分, 笔者主要介绍“询问调查”中的调查表设计及其运用情况。通过调查期望获得田湾核电站周围不同距离范围内居民与核辐射相关疾病的变化资料, 掌握核电站周围人口食物谱变化情况, 为人体受照剂量估算打下基础, 了解核电站周围居民健康状况, 收集与对疾病发生有影响的各种因素的数据[3]。同时可为其他核设施开展周围人群监测提供基础资料和调查方案。

1 调查范围及调查对象选择 1.1 调查范围

以核电站为中心周围30 km范围的圆形区域(陆地部分)为调查范围。按距核电站4公里、5 ~ 8公里、9 ~ 15公里、16 ~ 30公里的距离将调查人群分为四个调查区。

1.2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田湾核电站周围30 km以内居住6月以上, 有当地户籍的常住人口。2000年底该区域统计的人口总数为108.3206万, 常住人口为99.5468万。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以行政或自然村组为最终抽样单位, 分四个调查层次区域, 考虑连云港人口特点, 分为城镇居民、农业人口、渔民、及盐场居民四种类型。选择调查选点如下:

≤4 km:高公岛乡:黄窝村、高公岛村、柳河村; 宿城乡:高庄村、宝山村、夏庄村、东崖屋村、大竹园村、留云岭村; 板桥镇:大板桥村

5 ~ 8 km:板桥镇:跃进村、板桥居委会; 陶庵办事处:陶林社区、陶庵社区; 连云镇:云台社区、临海社区

9 ~ 15 km:云台乡:东磊村、凤凰村、朱麻村、渔湾村; 墟沟镇:大巷生活区、西园生活区; 朝阳镇:新县村、西庄村、刘巷村

16 ~ 30 km:新浦区:新南办事处:海宁社区、海南社区; 路南办事处:延东社区、向阳社区; 海州区:洪门乡:新庄村、洪门村; 朐阳办事处:西门村、孔望山村; 东辛农场:耕耘路居委会、富民路居委会、创业路居委会、东方东路居委会。

2 调查内容

采用入户调查的方法对调查家庭的经济收入、人口等进行调查; 对个体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年龄、民族、婚姻状况、教育、职业等)、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现患状况及家族史、甲状腺疾病患病情况、吸烟、饮酒等情况、食谱、饮食频率及饮食习惯进行询问调查。

3 调查表的设计

根据调查目的和调查内容, 设计了连云港市居民健康状况调查表。调查表共分一般情况、居住环境及饮水情况、饮食史、吸烟史、饮酒史、饮茶史、身体状况及既往疾病史、女性月经生育史、职业史、家族史、体力及活动状况等部分。

3.1 一般情况

包括调查区距核电站距离、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人口类别(城镇居民、农业人口、渔民、盐场居民等)、民族、学历、婚姻状况、每月用于饮食的消费占每月总收入的比例、医疗保险情况。

3.2 居住环境及饮水情况

在设计调查选项时, 主要考虑两方面: ①核事故时应急避迁的需要, 避迁时与房屋建筑的类型相关。②居住环境、饮水是否存在污染, 以及与疾病的发生关联。调查选项包括居住时间、长期住地附近有无相关污染企业(如有, 提供污染企业的类别:农药厂、化工厂、电镀厂、化肥厂、水泥厂、其他和主要污染类型为:废气、废水、废渣)、房屋类型(平房、楼房)、房子是单独的院落还是群体居住、厨房与卧室是否分开、通风情况、最近10年内是否重新油漆、厨房是否安装了排气扇或抽油烟机、做饭的主要燃料、冬季取暖方式、主要饮用哪种水源、饮用水的处理。

3.3 饮食史 3.3.1 食物谱

掌握核电站周围人口食物谱, 估算人体受照剂量。此项包括各类食品的平均使用量和次数, 如大米、小麦、杂粮、海产品、肉类、奶制品、豆制品、新鲜水果、新鲜蔬菜、其他蔬菜(干菜、咸菜、泡菜)、食用油(植物油、动物油)。

3.3.2 饮食习惯

从膳食调查角度, 考虑与消化道肿瘤发生等影响因素。选项包括进食速度、食品咸淡程度、冷热情况、最常用的烹调方法(油炸、红烧、煎炒、清蒸、腌制)、加虾油蟹酱调味的次数、每周饭馆吃饭的次数、每周生吃大蒜头次数、粮食存放时间、粮食存放地方和储存方法、储存的粮食有无霉变可能、用何种办法处理霉变的粮食、主要吃哪种油、是否服用维生素、是否用冰箱保存食物等。

3.4 吸烟史

是否吸烟(累计吸烟大于100支)、从多大年龄开始有规律吸烟、通常吸哪种烟(有过滤嘴、无过滤嘴、水烟、旱烟)、每天吸烟多少支或每月抽多少两烟丝或烟叶、通常把烟吸到哪个部位(口腔、嗓子、肺部)、是否有过一段时间吸烟量发生特别大的变化、是否曾戒烟(停止吸烟三个月以上)、共戒烟多少年、戒烟的主要原因(身体不适、经济原因、其他原因)、是否知道吸烟对身体不好、家庭成员(包括父母、亲属、配偶、寄宿者等)是否有人吸烟、是否暴露于他人吸烟环境每天超过15 min。

3.5 饮酒史

是否饮酒、多大年龄开始饮酒、现在是否经常饮酒、是否曾戒酒、多大年龄开始戒酒的、共戒酒多少年、最近一年是否改变了饮酒习惯?如有, 改变情况是:增加还是减少、改变原因(身体不适、经济原因、其它原因)、不同情况下饮酒通常一天所饮的量。

3.6 饮茶史

是否经常饮茶叶茶(每周至少一杯, 持续六个月以上)、经常饮茶共有多少年、经常饮用哪种茶叶(红茶、绿茶、花茶、乌龙茶)、平均每月饮用茶叶量、喜欢喝浓茶还是淡茶、一般每天泡几杯新茶、是否喜欢喝隔夜茶、清晨起床后是否有饮茶的习惯。

3.7 身体状况及既往疾病史

主要包括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恶性肿瘤、甲状腺疾病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情况, 还包括一些其他疾病史的调查, 如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肺气肿、血脂异常、肥胖症、慢性胃肠道疾病、贫血、胆结石、肝炎、肝硬化、脂肪肝、骨质疏松或骨折、老年抑郁或痴呆、白内障。调查表还关注性格、对生活状况的满意程度、每天睡眠时间、家庭变故、乙肝疫苗、献血输血等情况[4, 5]

3.8 女性月经生育史

月经初潮年龄、怀孕史、初次怀孕、生产、哺乳方式、避孕情况、是否子宫切除术、是否卵巢(单侧或双侧)摘除术、乳房肿块/肿瘤切除手术。

3.9 职业史

农药的使用情况、使用品种、使用量、接触方式、从事有害物接触及水污染职业时间及污染情况。

3.10 家族史

调查亲属中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的患病情况。

3.11 体力活动

工作(或职业)在体力活动强度类型、除工作外的体力活动或强度锻炼(能达到出汗)大约每年为几个月、是否常散步作为锻炼或常以步代车去上班上学购物。

从3.7 ~ 3.11这几个部分的调查选项设计均是考虑既往史和职业史与疾病的发生相关情况。

4 调查表的应用检验及相关问题分析

调查问卷设计完成后, 由连云港市卫生局统一领导, 连云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具体组织实施了现场调查。调查范围覆盖了田湾核电站周围30 km范围的四区一场(连云区、开发区、新浦区、海州区、东辛农场)的13个乡镇(办事处)、27个行政村(居委会), 共收到有效调查表19 632人份。

被调查的19 632人中, 城镇居民有15 652人, 占80.27%;农民有2 706人, 占13.88%;渔民有781人, 占4.01%;盐场居民212人, 1.09%;其他它居民147人, 占0.75%。11%的居民长期居住地附近有污染企业。约有9%的被调查者在工作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

调查还获取了居民的饮食结构及食物摄入量、吸烟情况、甲状腺的患病情况、肿瘤的发病情况及各年龄段恶性肿瘤构成特点、高血压的患病情况等居民健康资料。

该调查表的设计在实际问卷调查中取得了成功应用, 所获得的资料基本满足了田湾核电站周围人群健康调查的要求。

(1) 在调查中考虑了居民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获取了一年中各类食品的平均食用量和次数, 居民的饮食状况和食谱变化, 可以正确估算内照射剂量结果, 对今后评价人工放射性核素对居民内照射剂量贡献和核事故应急时的剂量估算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2) 调查中设计了居住环境和饮水情况的调查, 收集了疾病的发生关联因素, 包括有无相关污染企业等危害因素, 对居住房屋类型的调查, 主要是考虑核事故发生时的避迁需要。

(3) 对吸烟史饮酒史饮茶史职业史的调查设计, 为考虑居民生活习惯与疾病的发生概率的相关性。

(4) 甲状腺和肿瘤等疾病的发生情况的调查设计, 是考虑在核事故时放射性碘是具有重要生物效应的核素, 过量放射性碘进入体内不但会损害甲状腺机能, 还会导致甲状腺癌发生增加。尤其是儿童甲状腺的生理特点, 摄入放射性碘的危险性较成人大2 ~ 10倍[6]。1996年4月8~ 12日在维也纳举行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十年后果总结会”上, 核事故周围地区受照儿童中甲状腺癌发生率明显上升, 被列为事故后对公众健康危害影响的惟一证据[7]。因此在核电站运行前进行周围居民的甲状腺等肿瘤疾病的基线调查是十分必要的。

由此看来, 从核事故卫生应急准备的方面考虑, 对核电站运行前周围居民健康的调查作进一步深入研究并予以密切关注是十分迫切的。虽然国际经验认为, 核能是清洁安全的, 但核设施对公众的健康影响一直是各国政府和公民关心的问题。我国的核电目前正处于大力发展的阶段, 多个核电站正处于建设准备阶段, 田湾核电站运行前周围居民的健康调查方案设计, 为后续开展核设施周围监测工作提供了可参考的基础资料, 因此开展核设施运行前周围居民健康调查, 进一步规范核设施周围监测, 建立健全疾病监测体系, 定期发布具有公信力的健康监测资料, 为保障核设施的正常运行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广泽, 余宁乐, 韩重森, 等. 田湾核电站周围居民对核辐射危险认知调查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06, 15(1): 69-71.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06.01.041
[2]
Moysich KB, Menezes RJ, Michalek AM. Chernobyl-related ionising radiation exposure and cancer risk: an epidemiological review[J]. Lancet Oncol, 2002, 3(5): 269-79. DOI:10.1016/S1470-2045(02)00727-1
[3]
Poncela LS, Navarro PL, Fernández CS, et al. Natural radiation exposure in the Campo Aranuelo region in the surroundings of Almaraz nuclear power station[J]. (Spain). J Environ Radioact, 2005, 79(3): 347-54. DOI:10.1016/j.jenvrad.2004.08.008
[4]
梁绵英, 谭光享, 杨浩贤, 等. 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周围居民死因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09, 18(2): 211-213.
[5]
陈维力, 路春生, 刘祖森, 等. 大亚湾核电站周围儿童健康跟踪调查[J]. 中国辐射卫生, 2007, 16(2): 184.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07.02.032
[6]
陈维力, 刘祖森, 路春生, 等. 对核电站场外应急计划区儿童服用稳定碘的探讨[J]. 现代预防医学, 2008, 2.
[7]
Hussain KJ, Mohanty AK, Satpathy KK, et al. Abundance pattern of wedge clam Donax cuneatus(L.) in different spatial scale in the vicinity of a coastal nuclear power plant[J]. Environ Monit Assess, 2010 Apr, 163(1-4): 185-94. DOI:10.1007/s10661-009-08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