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10, Vol. 19 Issue (3): 305-306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0.03.030

引用本文 

钟茂耀, 李明芳, 钱玉波, 贾育新. 湛江市2007年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0, 19(3): 305-306.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0.03.030.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0-05-26
湛江市2007年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监测结果分析
钟茂耀 1, 李明芳 2, 钱玉波 1, 贾育新 2     
1. 湛江市职业病防治所, 广东 湛江 524000;
2. 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 广东 广州 510300
摘要目的 分析2007年湛江市不同类型放射工作人员接受外照射剂量水平。方法 采用热释光剂量方法进行定期监测。结果 2007年湛江市有效监测放射工作人员共378人次, 集体剂量当量为340.6(人·mSv), 人均年剂量当量为0.90 mSv/a, 远低于标准规定的放射性职业照射年平均有效剂量限值。医用X射线诊断工作人员受照剂量较大, 人均年剂量当量为0.98mSv/a, 受照剂量较小的是工业X射线应用工作人员, 人均年剂量当量为0.34 mSv/a。不同级别医疗卫生单位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剂量当量不同, 受照剂量最大的为市级医院, 其次为镇级医院, 最小的是县级医院。结论 湛江市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水平较低。其中医疗卫生单位工作人员是今后放射卫生防护的重点, 尤其是市级医疗卫生单位的放射工作人员。
关键词放射工作人员    职业外照射    个人剂量    

根据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规范(GBZ128-2002)规定[1], 任何放射工作单位都应根据其从事的实践和源的具体情况, 负责安排职业照射监测和评价, 并要求所有从事或涉及放射工作的个人, 都应接受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在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照射防护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是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治的重要依据, 而且也是评价放射工作场所防护状况及突发放射事故人员受照剂量估算的主要手段, 它对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健康与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解湛江市不同类型放射工作人员接受职业外照射的剂量水平, 评价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程度及其防护效果, 对2007年湛江市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07年在湛江市各医疗卫生单位、卷烟厂、石油监测公司、包装材料公司等从事放射工作并接受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的全部工作人员共432人次, 剔除其中资料不全54人次, 监测有效人次为378人次。

1.2 仪器设备

FJ-377型热释光剂量仪及FJ-411热释光退火炉(北京核仪器厂); 热释光剂量探测元件为高灵敏度的LiF (Mg, Cu, P)粉末(中国医科院提供); 刻度室用6.32 mg 226Ra辐射源; 剂量计盒为微章式工程塑料盒。仪器经计量检定合格。

1.3 监测方法

按《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的要求进行[1]。剂量计准备:粉末经热处理退火, 封装, 置入剂量计盒内, 塑料袋封装的粉末元件装1袋。剂量计发放给有关单位, 要求工作人员工作时佩戴于左前胸位置, 若穿戴铅围裙等防护衣具, 则剂量计戴在铅围裙内或左领上。给每一个单位的非放射工作场所布放本底章作测量环境本底用。监测周期为3个月, 每年监测4期。

1.4 质量控制

根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128— 2002中有关质量保证的要求实施[1]。放射工作人员的年受照剂量小于5mS v时, 只记录个人监测的剂量结果。当放射工作人员的年受照剂量达到并超过5mS v时, 下发《大剂量调查表》进行调查, 反馈属于真实剂量的, 才计入本次结果分析。此外, 年度监测在录3次以上的数据才列入本次统计。监测人员先后多次参加过个人剂量培训, 定期参加卫生部放射卫生监督监测所组织的全国对比, 均为合格且较好。

2 结果 2.1 2007年湛江市放射工作人员  个剂量监测结果

表 1所示, 2007年湛江市有效监测放射工作人员共378人次, 集体剂量当量为340.6人· mSv, 人均年剂量当量为0.90 mSv/a, 低于标准规定的放射性职业照射年平均有效剂量限值(20mSv)的1/10 [2]。其中98.2%的受测工作人员受照剂量在5 mSv/a以下, 这表明本市放射工作人员受照水平较低, 防护效果较好。

表 1 2007年湛江市放射工作人员  个剂量监测结果
2.2 2007年湛江市不同职业类别放射工作人员 监测结果

表 2所示, 从事工业射线探伤和医用诊断X射线应用的工作人员人均年剂量当量水平不同, 工业射线探伤低于医用诊断X射线, 采用两独立样本比较的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比较, 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表 2 2007年湛江市不同职业类别放射工作人员 监测结果
2.3 2007年湛江市不同级别医院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人员剂量水平

表 3所示, 3种不同级别医院诊断X射线人均年剂量当量各不相同, 但均低于5 mSv/a。采用Kruskal-Wallis Test进行多个样本间的比较。市级医院与县级医院之间、县级医院与镇级医院之间、市级医院与镇级医院之间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最高的是市级医院1.46 mSv/a, 其次是镇级医院0.75 mSv/a, 最低的是县级医院0.52 mSv/a。

表 3 2007年湛江市不同级别医院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人员 剂量水平
3 讨论

湛江市2007年共有效监测各类放射工作人员378人次, 人均年剂量当量为0.90 mSv/a, 低于标准规定的放射性职业照射年平均有效剂量限值(20mSv)的1/10[2], 低于2000年全国平均值1.10 mSv/a[3], 也低于2002年我省省管单位放射工作人员人年均剂量当量0.93 mSv/a[4]。但较2003年梅州市的监测结果[5]高, 也显著高于中山市2003 ~ 2005年人均年剂量监测结果0.29 mSv/a[6]。其中98.2%(371人次)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在5 mSv/a以下, 有1.3%(5人次)超过国家标准的调查剂量水平, 0.5%(2人次)超过国家标准年剂量限值。这与我省防护工作做得较好的市(如中山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医用X射线的从业人员较从事工业射线探伤人员的人均年剂量当量高, 与中山、宁波、内蒙古等地区的监测结果相反[6-8], 这与本市工业探伤多采用固定探伤室, 并注重优化防护条件有关。此外本市医用X射线从业人员较多, 对集体剂量的主要贡献大, 加上医用X射线设备老旧、自动化程度低、防护条件较差, 也是医用X射线从业人员受照剂量较高的原因。所以对医用X射线的放射防护是本市今后工作的重点, 因此必须加快对本市医用X射线设备的更新换代、加强对医院放射设备的工程防护, 并加强对医用X射线从业人员的防护培训, 提高其个人防护意识。

虽然市级医院放射设备、防护设施比县级医院及镇级医院好, 但是由于其放射工作人员工作量大, 受照剂量反而更高。再加上部分放射工作人员个人防护意识低, 不重视个人剂量监测工作, 出现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调查剂量水平, 甚至超过国家标准年剂量限值的情况。本次分析结果中2例超过国家标准年剂量限值的例子同属于一家市级医院, 经调查显示, 该院放射设备防护不当, 存在漏射线, 加上该2名放射工作人员麻痹大意, 个人防护意识不高, 工作量繁重, 造成超国家标准年剂量限值的情况发生。因此提高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意识及合理分配工作任务是市级医院今后放射防护工作的重点。除提高其防护意识外, 还要防止以下违规操作的出现:把带有个人剂量章的工作服挂在工作机房内; 曝光时不关防护门; 对个人剂量监测工作态度不端正, 甚至故意把剂量章放到球管下照射。

因此, 本市今后将继续贯彻实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规范》、《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等法律法规和标准, 严格落实放射工作单位个人剂量监测工作, 不断改进放射工作场所防护设施, 加快放射设备的更新换代, 增强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 使本市个人剂量的监测工作进一步规范化。

参考文献
[1]
GBZ128-2002, 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规范[S].
[2]
GB1887-2002,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S].
[3]
胡爱英. 我国个人剂量监测工作现状和展望[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04, 24(4): 377-379.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04.04.035
[4]
贾育新, 麦维基, 刘小莲, 等. 2002年广东省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分析[J]. 中国职业医学, 2004, 31(4): 20. DOI:10.3969/j.issn.1000-6486.2004.04.029
[5]
谢坤清, 王谦可. 梅洲市1999 ~ 2003年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05, 14(3): 187-188.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05.03.014
[6]
关康年, 温小庭, 黄忠. 中山市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剂量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职业医学, 2007, 34(4): 343-344. DOI:10.3969/j.issn.1000-6486.2007.04.040
[7]
丁锬贵, 蔡耀章, 董文骏, 等. 宁波市放射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02, 11(2): 94.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02.02.018
[8]
苏木增, 于凌, 任福利. 内蒙古1996 -2000年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03, 23: 121-122.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03.0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