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09, Vol. 18 Issue (1): 89-90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09.01.036

引用本文 

郭进瑞, 金益和, 陈新弟, 赖苏克. 核医学科放射性污水池防护设计[J]. 中国辐射卫生, 2009, 18(1): 89-90.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09.01.036.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08-07-28
核医学科放射性污水池防护设计
郭进瑞 , 金益和 , 陈新弟 , 赖苏克     
福建省职业病与化学中毒预防控制中心, 福建 福州 350001
摘要目的 设计核医学科的专用放射性污水池(衰变池)。方法 根据核医学诊疗所使用的放射性核素种类及其废液和其他污水排放量, 并按放射性废液排放限值要求, 设计放射性污水池的结构和容积, 同时避免使用繁复的数学计算过程。结果 以福建省某医院核医学科为例, 设计总容积为40m3, 为三级分隔的放射性污水衰变池。结论 核医学科排放的放射性废液及污水, 流经三级结构的衰变池后, 满足国家标准排放要求。
关键词核医学    放射性污水池    防护设计    

核医学领域中的放射性废液主要是患者和受检者的排泄物(包括呕吐物)、放射性药物(试剂)的残留液、放射性器皿及放射性工作人员的洗涤液等。这些废液会随污水排入医院的下水道系统, 再排放到院外而污染环境。尤其是甲状腺疾患治疗者用药后第2~10 d, 医院总排放口污水中131I浓度, 可能超过国家标准的限值。因此, 核医学单位的放射性废水管理是不可忽视的。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核医学诊疗产生的放射性废液及患者的放射性排泄物应单独收集[1]。同时凡Ⅰ级工作场所和开展放射药物治疗的核医学单位应设有放射性污水池(即放射性衰变池, 以下简称衰变池), 以存放放射性污水直至符合排放要求[2]。为了给医院的核医学的发展和排放标准的变化留下一定的安全空间, 在条件许可的条件下, 凡开展核医学的诊疗单位可设置衰变池。笔者以福建省某医院为例, 简单介绍放射性污水池的设计方法。

1 设计原则

衰变池的结构和容积必须保证核医学科所排放的放射性废液, 经衰变池后满足审管部门的排放标准, 可直接排入普通公用下水道。为此, 衰变池的设计应满足以下原则:

(1) 放射性废液至少应贮存10个半衰期后, 才可随污水排入普通公用下水道[3];

(2) 每月排放的总活度不超过10ALImin(放射性工作人员对核素的年摄入量最低限值ALImin, 是相应于职业照射的食入和吸入ALI值中的较小者)[4];

(3) 每一次排放的活度不超过1ALImin[4]

2 计算方法与过程

目前, 对于国内一般开展核医学诊疗的医院而言, 衰变池只要对131I能满足上述设计原则, 对其他的放射性药物(试剂)也基本可以满足并有很大的安全系数, 因此大多以131I的排放为对象进行核医学衰变池放射防护设计。下面就以131I排放为例, 具体计算衰变池的设计过程。

2.1 计算131IALImin值

(1) 根据GB18871-2002计算:放射性核素j的年摄入量限值(Ij, L)计算公式[4]:

式中:DL:相应的有效剂量的年剂量限值, mSv。(其中:公众为1mSv, 职业人群为20mSv); ej:核素j的单位摄入量所致的待积有效剂量的相应值, Sv·Bq-1

查GB18871-2002表B3, 131I吸入e(g)1μm为7.6×10-9, e(g)5μm为1.1×10-8; 食入e(g)为2.2×10-8。由此可得, 131I的职业人群的ALImin为:

最后可计算, 131I每月排放的总活度限值:10ALImin=4.54 ×105Bq

(2) 根据查GBZ133-2002表B.1[3], 131I的ALImin为1× 106Bq。由此可算出,

131I每月排放的总活度限值10ALImin为1×107Bq。

从上述两各方法计算所得131I的ALImin有不同的结果, 从偏安全考虑, 我们采用根据GB188871-2002的计算值, 即131I每月排放的总活度和一次排放分别不能超过4.54×105Bq和4.54×104Bq。

2.2 每月排放131I衰变至10ALImin所需时间

计算的基本假设:①每名甲状腺癌病人131I治疗最大用量:7.4×109 Bq; ②病人出院时体内残留131I携带量限值[2]:400MBq(0.4×109 Bq); ③病人一般住院8d中, 131I从尿中排出量约为给药量的66%[5]; ④病房设有2张病床, 为计算方便, 每月最多收治4名病人假设同一天用药。

因此, 每月4名病人住院期间总排放131I活度为1.95×1010 Bq。其排泄物衰变至10ALImin约需15.4物理半衰期(T1/2= 8.04d), 即124d。

2.3 衰变池总容积

该核医学科平均每天有40人次排放至衰变池, 加之其他用水排放约每人5L, 平均每天排放至衰变池的废液约200L。由此可算得能容纳124d污水的衰变池总容积为24.8m3, 考虑到病人入院131I核素的排放与衰变是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过程, 并留有一定安全系数, 实际设计总容积可为40m3

2.4 衰变池结构

同样, 考虑到131I核素的排入到衰变池是与时间变化的动态过程, 为了使衰变池的物理结构更加符合污水排入、流动、核素衰变的动态过程, 将衰变池设计为三级连续式衰变池, 每池容积约为16m3。考虑有生活粪便污水一并排出, 在衰变池前设置化粪池, 有效容积为20m3, 用以沉淀消化固形物, 其所含的放射性也得以衰减并防止固形物进入衰变池, 衰变池必须恰当选址, 池底和池壁应坚固、耐酸碱腐蚀和无渗透性, 应有防止泄漏措施[3], 池盖与废水液面应有20cm的距离, 衰变池盖板的砼厚度不小于30cm。图 1为放射性污水池(衰变池)结构示意图。

图 1 放射性污水池(衰变池)结构示意图
3 讨论

(1) 放射性污水从排入到排出, 放射性物质在污水池衰变等因素都是随时间变化的复杂动态过程, 精确计算将需要很多可变的数学参数, 计算过程极其复杂而且也不一定准确。我们把其作简单化的静态处理, 然后计算结果给以一倍安全系数, 再将衰变池分隔模拟动态变化过程, 使整个设计过程变得简化而实用。

(2) 多年来, 我们采用上述设计方法, 设计了多家医院核学科的衰变池, 到目前为止, 尚未有有关环境审管部门对排放提出异议, 因此, 从实践结果来看, 这样设计方法也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令第46号, 放射诊疗管理规定[S].
[2]
GBZ120-2006, 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准[S].
[3]
GBZ133-2002, 医用放射性废物管理卫生防护标准[S].
[4]
GB18871-2002,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S].
[5]
李德平、潘自强主编.辐射防护手册(第三分册).辐射安全[M].北京: 原子能出版社, 19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