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08, Vol. 17 Issue (1): 25-27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08.01.016

引用本文 

何玲, 孙军, 熊小兵, 杜飞平, 贺良国, 文湘闽. 四川省医疗救治机构核与放射事故应急医学资源调查[J]. 中国辐射卫生, 2008, 17(1): 25-27.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08.01.016.

基金项目

卫生部核应急基金项目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07-10-15
四川省医疗救治机构核与放射事故应急医学资源调查
何玲 1, 孙军 2, 熊小兵 1, 杜飞平 1, 贺良国 1, 文湘闽 1     
1. 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成都 610041;
2.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摘要目的 了解四川省医疗救治机构应对核与放射事故医学应急能力。方法 采用发放调查表和现场考察方式, 普查了市级以上和核设施所在区县级医院, 抽查了成都、广安、阿坝各三个区县医院。结果 回收调查表 342份, 调查了114家医院, 5家医院有层流病床24张; 80.7%医院设立了公共卫生应急机构, 78.07%医院制定了公共卫生应急预案, 制定核应急预案的医院仅占26.32%;市级以上医院在血液病科和核医学科上有一定的资源, 县级医院无血液病科和核医学科; 各级医院没有专门储备核应急药品, 但有少量的常规药品; 各级医院共有377台检测设备, 主要为血液学分析设备, 内照射剂量估算设备的数量很少。各级医院中共有核应急相关人员335人。65%人员从事放射损伤诊断治疗, 33%人员从事核/放射应急管理, 2%人员从事放射损伤诊断治疗和应急管理。结论 四川省医疗救治机构应对核与放射事故医学应急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医疗救治机构    核与放射事故医学应急    医学资源    

医院是救治伤员, 抢救生命的重要医疗救治机构, 是构成核与放射事故医学应急响应体系的重要组织部门, 其应急医学准备和响应能力, 将决定着整个核与放射事故医学应急的最终结果。为全面了解和提高四川省医学应急响应能力, 我们配合国家卫生部核应急办公室, 在全省开展了医疗救治机构核与放射事故应急医学资源调查。

1 对象和方法

采用发放调查表和现场考察方式, 普查了21个地市州市级以上(含市级)医院, 包括相应级别的行业医院; 调查了核设施所在的县区医院; 抽查了成都、广安、阿坝州分别代表我省经济发展高、中、低水平各自三个区县的医院。

2 调查内容 2.1 医院基本情况

包括医院名称、地址、邮编、电话号码、传真号码; 层流病床数; 应急机构的设立和应急预案的制定。

2.2 医院相关科室情况

调查医院血液科、内科、烧伤科、外科、核医学科、急诊科的设置及其病床和医护人员的配置。

2.3 医院放射损伤诊治情况

调查医院诊治放射损伤病人和医护人员诊治技术情况。

2.4 医院应急药物储备情况

包括运用在防治外照射急性损伤、阻止放射性核素吸收和促进放射核素排泄三大类共11种应急药物。

2.5 医院检测设备基本情况

包括各级医院设备配置、产地、年代、资金来源。

2.6 医院应急相关人员基本情况

包括应急相关人员的年龄、学历、职称、从事工作及地区分布。

3 调查结果 3.1 医院基本情况

回收调查表 342份, 共调查了114家医院。

3.1.1 114家医院地区分布(表 1)
表 1 114家医院地区分布
3.1.2 不同地区层流病房情况(表 2)
表 2 不同地区层流病房分布
3.1.3 不同地区各级医院应急管理完成情况(表 3)
表 3 不同地区各级医院应急管理项目完成情况
3.2 各级医院相关科室情况(表 4)
表 4 各级医院相关科室情况
3.3 放射损伤诊治情况

2000~2004年共有三家医院26名医生参与放射损伤诊治工作, 其中一家医院诊断和治疗了3例急性放射病, 二家医院治疗了4例疑是放射病。

3.4 应急药物储备情况 3.4.1 应急药物在各地区各级医院的分布情况(图 1)
图 1 应急药物在各地区各级医院的分布
3.4.2 不同地区各类应急药物储备数量及医院分布情况(表 5)
表 5 不同地区各类应急药物储备数量及医院分布
3.5 检测设备基本情况

114家医院中共有377台检测设备, 其中47.48%为进口, 52.25%为国产。其余情况如下。

3.5.1 不同地区检测设备数量及医院分布情况(表 6)
表 6 不同地区检测设备数量及医院分布情况
3.5.3 检测设备资金来源(图 2)
图 2 检测设备资金来源
3.5.4 检测设备购置年代(图 3)
图 3 设备购置年代
3.6 医院应急相关人员基本情况

114家医院共有核应急相关人员335人,男:女=2.38:1, 年齡(44.59 ±8.47)岁,核设设施地区有126人,其余地区有209人。

3.6.1 应急相关人员在各地医院分布(图 4
图 4 各地有无应急相关人员的医院数
3.6.2 应急相关人员学历构成(图 5
图 5 医院应急相关人员学历构成比(%)
3.6.3 应急相关人员职称构成(图 6)
图 6 医院应急相关人员职称构成比(%)
3.6.4 应急相关人员从亊工作报告构成(图 7
图 7 医院应急相关人员从亊工作构成比(%)
4 结论

表 1所示, 调查的114家医院中, 省、市、县级医院分别有13、74和27家, 核设施地区有46家, 其中省级13家、市级26家、县级7家; 非核设施地区有68家, 其中市级48家、县级20家; 其调查结果基本能反映四川省核应急医疗救治水平。

表 2, 3所示, 5家核设施地区省市级医院有层流病床24张, 其中百级16张, 千/万级8张; 80.7%医院设立了公共卫生应急机构, 78.07%医院制定了公共卫生应急预案, 制定核应急预案的医院仅占26.32%。说明医院核应急的管理工作在核应急预案制定方面还存在缺陷。

表 4所示, 35家省市级医院设有血液科, 其中核设施地区有14家, 非核设施地区有21家, 共有血液科医生256人, 护士467人, 病床1 043张, 县级医院无血液科; 103家医院设有内科, 其中核设施地区省市级有36家, 县级6家, 非核设施地区省市级有44家, 县级17家, 共有内科医生4 051人, 护士5 381人, 病床13 970张; 33家医院设有烧伤科, 其中核设施地区省市级有11家, 县级没有, 非核设施地区省市级有21家, 县级1家, 共有烧伤科医生177人, 护士324人, 病床754张; 94家医院设有外科, 其中核设施地区省市级有30家, 县级6家, 非核设施地区省市级有41家, 县级17家, 共有外科医生3 803人, 护士5 735人, 病床13 693张; 6家省市级医院设有核医学科, 其中核与非设施地区各有3家, 共有核医学科医生149人, 护士42人, 病床29张, 县级医院无核医学科; 81家医院设有急诊科, 其中核设施地区省市级有27家, 县级3家, 非核设施地区省市级有38家, 县级13家, 共有急诊科医生829人, 护士1 299人, 病床1 251张; 说明各级医院在内科、外科、烧伤科、急诊科拥有大量人力和病床资源。省级医院和市级医院科室配置比较完备, 市级以上医院在血液病科和核医学科上有一定的资源。县级医院总体上资源较少, 没有设血液病科和核医学科, 但可借助市级和省级医院的支持。

在对医院三大类11种核应急药品储备调查显示, 各级医院没有专门储备核应急药品, 但有少量的常规药品, 如:雌三醇、尼尔雌醇、碘化钾3种药品。锌促排灵、酰胺丙三膦和去污洗消药盒3种核素促排类药品没有一家医院储备。褐藻酸钠、二巯基丁二酸钠2种药品只有1家医院储备。普鲁士蓝有2家储备, 磷酸铝凝胶有8家医院储备。

在对涉及核应急医学救援的15种检测设备调查显示, 总计377台设备中, 自动血球计数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占有数最高, 达198台, 平均每家市级以上医院有一台, 县级医院也有相当数量; 用于内照射剂量估算的γ计数器、扫描仪、吸碘仪、肾图仪、活度计等核医学设备, 在市级以上医院里有一定的数量, 但县级医院数量很少; 各级医院没有γ-照相机; 除污染洗消设备全省只有5台, 除污染洗消设备是突发事件中人员体表和场所去除放射性核素污染的重要设备, 应有一定数量的配置; 377台设备中52.25%为进口, 47.48%为国产; 设备购置经费中94%为自筹, 5%为项目拨款, 政府拨款仅占1%;74.27%设备购置于2000~2005年间, 说明各级医院有一定规模的较先进的检测设备, 尤其在血液学分析方面具备相当的能力, 但其他设备数量较少, 政府经费投入很少, 制约了各级医院尤其是县级医院的设备购置。

图 4~7显示, 调查各级医院中共有核应急相关人员335人, 其中核设施地区有126人, 其余地区有209人, 分布在39家医院, 114家医院中有75家医院无核应急相关人员, 其中核设施地区占33家; 平均年龄(44.59 ±8.47)岁, 男:女=2.38:1;人员学历构成中硕士16%、本科50%、大专15%、其他15%;职称构成中高级占67%、中级占25%、初级占7%。65%人员从事放射损伤诊断治疗, 33%人员从事核/放射应急管理, 2%人员从事放射损伤诊断治疗和应急管理。说明医院核应急相关人员在年龄、学历、职称和从事工作专业方面构成合理, 但在人员数量、人员分配尤其是核设施地区医院的分配还有待加强。

5 建议 5.1 加强医院应急管理工作

建立和完善医院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机构, 在制定公共卫生应急预案的同时, 核设施所在地的市县医院应专门制定核应急救治预案。

5.2 加强核设施地区医院建设

有条件的市级医院应建立血液科和烧伤科, 县级医院应培训医护人员, 使其擅长血液科和烧伤科病人的诊断治疗。

5.3 队伍建设

加强各级医院核应急救护知识的培训, 加强核设施地区各级医院核应急放射损伤病人救治队伍的建设。

5.4 设备配置和药物储备

加大各级医院尤其是核设施所在地市县医院检测设备配置和应急药品的储备, 使其具备在核与放射事故发生时, 能在最短时间内投入救护伤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