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07, Vol. 16 Issue (4): 438-439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07.04.050

引用本文 

娄淑艳, 张钦富, 李洁雅. 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象近十年前后结果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07, 16(4): 438-439.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07.04.050.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07-05-09
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象近十年前后结果分析
娄淑艳 , 张钦富 , 李洁雅     
河南省职业病防治研究所, 河南 郑州 450052
摘要目的 观察长期小剂量照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象的影响。方法 放射工作人员近十年前后的健康监护档案资料的外周血象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并以非放射工作人员作为对照。结果 放射工作人员的人均年有效剂量由1995年的2.36mSv降至2001、2002年人均年有效剂量1.50mSv, 降低了36.4%。放射工作人员的血细胞分析参数十年前后在总体上有增高的趋势, 而白细胞、血小板异常发生率降低; 放射组与对照组比较, 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含量无显著性差异, 白细胞均值低于对照组, 其异常率高于对照组, 经统计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 < 0.01)。结论 随着放射防护管理的加强, 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逐渐下将, 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细胞总数、血小板均值随年度增加而增高, 异常发生率降低, 但与对照组比较, 白细胞总数降低, 异常率增高。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的外周血细胞有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电离辐射    放射工作人员    外周血象    分析    

近年来, 随着电离辐射在医学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长期小剂量照射对人体的健康影响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 低水平长期辐射对人体血液系统外周血象的影响究竟如何, 结果报道不一, 为进一步了解正常工作条件下放射工作人员特别是医用辐射工作人员在长期低剂量辐射工作环境下外周血象的变化, 日前对省管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监护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994、2004年度接受健康监护的从事X射线诊断、放射治疗、核医学、射线探伤、辐照加工等放射工作人员, 其中80%为X射线诊断工作人员。放射组A:1994年度725人, 其中男性645人, 女性80人, 平均年龄35.4岁, 平均放射工龄10.8a。放射组B:2004年度641人, 其中男性434人, 女性207人, 平均放射工龄12.6a。对照组选择条件相近的非职业照射, 无毒无害作业人员793人作为对照。

1.2 检查项目和方法 1.2.1 放射工作者个人剂量

按《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方法》(GB5294-85)的要求进行。

1.2.2 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象的检查包括白细胞总数(WBC)及分类、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at)。血液成份检查采用深圳迈瑞BC-3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临床观察指标异常判定按照《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标准》 (GBZ98-2002)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个人剂量监测

该群体接受个人剂量监测, 人均年有效剂量:1995年范围为0.06~23.88mSv, 平均为2.36mSv, 其中96.4%年有效剂量低于5mSv; 2001、2002年为1.50mSv, 比1995年度降低了36.5%, 这一结果低于我国实行的年有效剂量限值(20mSva-1)的1/10。近10年来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呈逐渐下降趋势。

2.2 放射工作人员不同年度及对照组外周血象检查结果

不同时期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象, 白细胞总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含量三项指标的均值均在正常范围内。放射组B高于放射组A, 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均值随年度增加而增高,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 0.01);放射组与对照组比较, 白细胞均值低于对照组, 血小板均值高于对照组差别均有高度显著性(P < 0.01);血红蛋白含量两放射组之间及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P>0.05), 见表 1

表 1 放射组与对照组外周血象检查结果
2.3 放射组与对照组外周血象异常发生率比较

两放射组之间外周血象异常率比较, 2004年放射工作人员白细胞及血小板异常率低于1994年放射组人员, 经统计分析, 白细胞及血红蛋白异常率无显著性差异, 血小板异常率随年度增加而明显降低, 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 0.01)。放射组与对照组比较, 白细胞异常率增高, 差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 0.01), 白细胞及血红蛋白异常率与对照组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见表 2

表 2 放射组与对照组外周血象异常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多年来, 有关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影响的调查研究较多。结果显示, 长期小剂量照射对人体健康会产生一定的损伤。人体造血系统是射线的敏感靶器官系统, 职业受照群体的外周血细胞效应一直是人们关注研究的重点之一。外周血象异常改变是放射损伤的早期主要的临床改变之一, 所以血象检查作为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检查的主要项目。放射从业人员在日常的放射工作环境中工作对血细胞参数的影响, 也越来越多引起人们的关注, 不少学者对低剂量辐射对人体造血系统的影响进行了观察分析, 但结果不尽相同。据报道, 在我国现行的《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中规定的放射工作人员平均年剂量内工作人员, 其造血系统最显著的变化为白细胞总数下降, 且平均年受照剂量水平不同时结果不同, 相对高剂量组白细胞降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剂量组, 而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计数基本上无差异[1]。低剂量电离辐射可导致放射工作人员的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三项指标异常率增加, 特别是血红蛋白异常率[2]。另外有报道, 不同时期外周血象及异常检出率的调查显示, 随着接触放射性年度的增加, 放射工作人员白细胞均值增加(P < 0.01), 白细胞异常发生率明显下降, 且差异有显著性(P < 0.05)[3]。但也有调查报告表明, 放射从业人员与对照组人员的血细胞分析参数在总体上差异无显著性, 正常的放射工作环境不会对工作人员的造血系统功能产生明显的影响[4]

笔者通过对1994年及其2004年我省放射工作者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显示, 不同时期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象的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三项指标的均值均在正常范围内。放射组白细胞和血小板均值随年度增加而增高, 2004年度高于1994年度,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 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异常检出率随年度增加而降低, 与侯殿俊等对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液学动态观察的结果相一致[5]。这是否和近年来随着我省放射防护管理的加强, 放射环境的改善及放射工作者自我防护意识的提高, 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水平近十年间人均年有效剂量逐渐下降, 尤其是近二年来明显降低[6], 工作场所的放射剂量水平平均低于国家规定限量值时, 工作人员平均年受照剂量水平不同结果也不同有关, 需进一步探讨。放射组与对照组比较, 放射组白细胞均值低于对照组, 白细胞异常检出率仍高于对照组, 差别均有显著性(P < 0.01)。而血小板均值高于对照组, 差别均有显著性(P < 0.01), 血红蛋白含量无显著性差异。

以上结果表明, 尽管近年来放射工作场所辐射剂量水平低于国家规定限量值, 但放射工作人员存仍在一定的外周血细胞辐射效应。进一步加强射线工作者的健康管理、放射卫生监督监测, 改善放射工作人员作业环境, 加强个人放护, 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另外, 由于低剂量长期电离辐射对人体的作用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 其作用机制以及所产生的后果还不确定, 因此必须对其进行长期的动态观察, 积累小剂量电离辐射对人体作用的效应资料, 以便探讨其作用机理。

参考文献
[1]
陈贵智, 郭晓琴, 杨树 春., 等. 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对辅射敏感指标的观察[J]. 中国辐射卫生, 2005, 14(1): 61-62.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05.01.037
[2]
陈正其, 姚洪章, 刘定理, 等. 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影响的调查[J]. 中国辐射卫生, 2005, 14(2): 124-126.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05.02.026
[3]
滕冲. 通州市150名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03, 12(1): 37.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03.01.044
[4]
陈建魁, 康树伟, 尹秀云, 等. 放射工作环境对放射工作人员血细胞参数的影响研究[J]. 中国辐射卫生, 2003, 12(1): 32.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03.01.022
[5]
侯殿俊, 乔建伟, 李洁清, 等. 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液学动态观察[J]. 中国辐射卫生, 2003, 12(2): 111-112.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03.02.029
[6]
田崇彬, 杨均芳, 程晓军. 河南省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03, 12(4): 220-222.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03.04.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