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07, Vol. 16 Issue (4): 410-412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07.04.005

引用本文 

徐勇. 放射性相关企业的安全管理现状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07, 16(4): 410-412.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07.04.005.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项目批准号 70473062)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07-03-19
放射性相关企业的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徐勇     
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 江苏 苏州 215123
摘要目的 分析放射性相关企业的安全管理现状, 发现存在的问题。方法 通过问卷的形式对国内153家放射性相关企业进行调查。结果 90%以上放射性相关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健全的, 但其中有30%以上没有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 少数企业甚至根本没有安全管理制度。结论 预防放射性事故的发生, 加强放射性相关企业自身的安全管理, 和安全防护装置建设。
关键词放射性    突发事件    安全    管理    

自1885年伦琴发现X射线、1886年贝可勒发现放射性物质后就有导致人体健康受到损伤的事故发生。能够涉及人数众多的人群健康受到影响的这类事故在战时见于核武器袭击; 在平时, 有核武器意外或试验事故、大型核设施(核反应堆、核燃料再处理厂)向环境意外释放大量放射性物质的核事故, 和封闭型或开放型放射源在社会中失控地流散和辐照装置或医用射线装置控制失灵所致的放射事故。

根据我国卫生部和公安部统计, 我国现有密封型民用放射源48000余枚, 其中闲置或拟退役的放射源11000余枚。1988 -1998年十年间, 31个省市报告发生的各类放射性事故332起, 年均30余起, 其中3级以上事故占10%以上[1-4]。最近, 涉及放射性物质的恐怖事件已引起全球范围公众的关注, 尤其是核恐怖袭击事件。国内极端主义分子与国际恐怖势力也有可能单独或联合直接使用其所掌握的核材料、核爆炸装置或蓄意破坏核设施, 袭击核材料装运工具造成较严重的核毁伤或核辐射危害, 以期破坏重要设施及目标, 危及人民生命安全, 引起公众恐慌。因而, 分析放射性相关企业的安全管理现状, 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对减少和消除放射性事故, 保护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 维持社会秩序, 保证国家安定有重要作用。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为国内放射性相关企业, 共计153家。在153家放射性相关企业中, 调查与放射性装置相关的管理和操作人员共计915人。调查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 调查问卷包括安全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调查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7.4%。

2 结果 2.1 放射性相关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现状(表 1)
表 1 放射性相关企业放射性安全管理情况

表 1可以看到, 90 %以上放射性相关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健全的, 但有30 %以上放射性相关企业虽然有安全管理制度但没有严格执行, 少数放射性相关企业甚至根本没有安全管理制度。

2.2 放射性相关企业发生放射性事故可能原因(表 2)
表 2 放射性相关企业发生放射性事故可能原因(%)

表 2可以看到, 放射性相关企业的员工最多有41.8%的人认为, 最有可能发生放射性事故的原因是“安全防护装置缺少或有缺陷”。

2.3 放射性相关企业放射性管理最需要加强管理方面(表 3)
表 3 放射性相关企业放射性管理应须加强的管理措施(%)

表 3表明:放射性相关企业放射性管理最需要加强管理方面是安全防护装置建设、自我保护意识和放射源废弃管理。

3 讨论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放射事故来看, 我国放射事故发生率近十年虽然有所下降, 但仍然高达平均每年约30起之多。事故的性质主要是责任事故。分析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其中主要责任事故占84.64% (包括管理不善, 占事故总数的47.3%;其次是领导失职, 占事故总数的20.2%;违反操作规程和有关规定占4.6%, 安全观念薄弱占6.6%, 缺乏知识占1.2 %, 操作失误占4.82%); 有12.65 %的事故属技术性的设备意外故障[5, 6]

另有分析认为[7, 8] :发生放射性物质丢失事故, 究其原因, 多为人为因素所致, 概括起来主要有:对放射源销售监管不力; 有些单位在销售含放射源的仪器仪表时, 既不向使用单位索取同位素工作许可证, 也未对安全防护作出明确规定和要求。有的虽在其产品说明书中提及一些防护管理要求, 但未能给予明显警示和告诫, 未能引起使用单位的足够重视, 以致购买、使用、处置含放射性同位素仪器仪表的整个过程, 都脱离了监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安全文化素养差, 主要表现在缺乏防护知识, 不重视安全防护工作。由于生产和使用单位的有关人员对放射性同位素的本质特征及危害性没有足够的了解, 安全防护意识差, 未能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在使用、贮存、处置放射性同位素时和处理其他物品一样, 任意丢弃和存放, 是发生放射性物质丢失事故的主要原因。安全措施不健全, 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 在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中, 既注意工作人员安全文化素养的提高, 更注意“硬性”安全措施的设置和完善, 如一些放射诊断治疗设备, 在安全防护程序未完成时, 设备不能启动, 而我们的一些安全防范措施未能起到安全防范作用。

从我们调查结果来看, 90%以上放射性相关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健全的, 但问题是仍有30%以上放射性相关企业虽然有安全管理制度但没有严格执行, 少数放射性相关企业甚至根本没有安全管理制度。放射性相关企业放射性管理最需要加强管理方面是安全防护装置建设、自我保护意识和放射源废弃管理, 当然对执法力度、安全教育培训、放射性事故危机管理预案和放射源运输管理都需要重点关注。针对最有可能发生放射性事故的原因如“安全防护装置缺少或有缺陷”、“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教育培训不够, 缺乏安全操作知识”、“违反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放射源管理不严格”等应尽可能加以消除。

对于如何减少和避免放射事故的发生, 是一个系统管理问题。要做好放射性安全与防护, 法规和标准的健全与严格执行是最首要的, 安全技术的积极采纳是消除事故隐患提高运行安全率的有效措施, 对各类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与培训中加强管理的重要环节。任何单位、任何放射工作场所, 任何一项放射工作, 只要满足放射工作许可的四项条件, 纳入放射防护监管轨道就能保证放射工作的安全。特别要加强对放射性同位素及含放射性物质仪器仪表的生产、销售、运输环节的许可管理, 做到任何单位均不得向无许可证的单位销售放射性物质。另外, 通过研制先进的安全装置, 确保辐射源的安全应用如门机联锁装置, 软件控制程序, 安全柜之类的装置, 在运输中采用GPS, 同时, 进一步完善安全措施, 如在贮源罐、放射源贮存及使用场所, 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和警示语。

总之, 预防放射性事故的发生, 首先要加强放射性相关企业自身的安全管理, 从安全制度的制定和严格执行上下工夫, 不放过每一个细节, 同时加强安全防护装置建设。

参考文献
[1]
范深根, 贺青华, 侯庆梅, 等. 放射性同位素应用中的辐射防护概况与事故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00, 9(4): 200-205.
[2]
张继勉. 天津市工业用放射源仪表的防护剂量调查[J]. 中国辐射卫生, 1997, 6(1): 37.
[3]
李全太, 林俊明, 孙作忠. 浅谈小型密封放射源的安全防护管理[J]. 中国辐射卫生, 1998, 7(1): 17.
[4]
李全太, 朱建国, 官庆超, 等. 154枚小型密封放射源安全防护状况调查[J]. 中国辐射卫生, 1997, 6(1): 27.
[5]
孙健, 汪春亮. 小型密封放射源安全贮存的几点做法[J]. 中国辐射卫生, 1998, 7(4): 245.
[6]
谢华, 范辉堂. 一起丢失放射源事故的处理与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1998, 7(2): 112.
[7]
李光明, 何玉庆, 章军. 放射性物质丢失事故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 中国辐射卫生, 2001, 10(1): 7.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01.01.040
[8]
范深根. 我国放射事故概况与原因分析[J]. 辐射防护, 2002, 22(5): 277-281. DOI:10.3321/j.issn:1000-8187.2002.05.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