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07, Vol. 16 Issue (1): 48-49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07.01.025

引用本文 

张蕊雪, 王利华, 赵福祥. PET/CT工作场所放射性水平监测及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07, 16(1): 48-49.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07.01.025.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06-07-06
PET/CT工作场所放射性水平监测及分析
张蕊雪 , 王利华 , 赵福祥     
江苏省辐射环境监测管理站, 江苏 南京 210036
摘要目的 了解PET/CT工作场所放射性水平, 并估算出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方法 通过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和表面沾污的监测。结果 PET/CT工作场所局部放射性水平较高, 对PET/CT工作人员产生最大年有效剂量为3.2mSv。结论 PET/CT工作人员受照年有效剂量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的限值规定要求。但PET/CT工作人员应加强防护意识, 增加防护设备, 避免附加照射对工作人员的身体伤害。
关键词PET/CT    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    表面沾污    辐射防护    

PET/CT即PET (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显像)与C T两者结合, 采取图像融合措施, 同时显示病变的功能和形态信息[1]。主要应用于肿瘤诊断、心脏及血管方面疾病的诊断、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以及放射治疗的靶区划定和优化化疗方案[2, 3]。正电子发射核素产生的α、β、γ射线, 以及CT发射的X射线会对工作场所产生放射性污染。为保障P ET/C T放射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加强辐射防护, 对某医院的PET/CT装置进行了监测, 确定PET/CT工作场所的放射性水平。

1 现场监测 1.1 监测期间工况

PET/CT项目工作区包括候诊室、治疗室、放射药物室、P ET/C T机房以及机房控制室。监测期间医院收诊了3个肿瘤病人, 其中一人注射放射性药物后在P ET/ CT机房进行诊断。另外两人注射了放射性药物后在候诊室内候诊。

医院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线装置的使用情况见表 1表 2

表 1 放射性同位素使用情况

表 2 射线装置使用情况
1.2 监测仪器及方法 1.2.1 监测仪器

BH3206表面沾污仪(北京核仪器厂生产)。B H3103A便携式X-γ剂量率仪(北京核仪器厂生产)。

1.2.2 监测方法

按照GB/T14056-93表面沾污测定和GB/T14583-93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测量规范。

1.2.3 布点

项目设备正常工作时对机房四周及敏感区域进行监测。

1.3 质量保证

本次监测实施全过程质量保证。监测人员均经过考核并持有合格证书, 所有监测仪器均经过计量部门检定, 并在有效期内, 现场监测仪器使用前经过校准或检验。

1.4 监测结果 1.4.1 P ET/C T工作场所表面沾污监测结果(表 3)
表 3 PET/CT工作场所表面沾污监测结果

PET/CT工作场所没有α表面沾污, 但β表面沾污较严重, 其中候诊室的卫生间地面β表面沾污达到0.93 B q/cm2, 放射性药物分装室β表面沾污最高达到4.6 B q/cm2

1.4.2 PET/CT工作场所X-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监测结果(表 4)
表 4 PET/CT工作场所X-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

PET/CT工作场所中放射性药物分装室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最高, 达到8653n Gy/h, 是江苏省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天然本底均值80倍[4], 根据工作人员在不同场所的逗留时间估算出其年累剂量为3.2 mSv。

3 结论

(1) PET/CT工作场所α、β表面沾污符合国家标准[5]中对工作场所的放射性表面污染控制水平。β表面沾污最高达到4.6 B q/cm2, 应及时对工作场所进行清污, 以免对工作人员和病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2) PET/CT工作人员受照年有效剂量为3.2mS v, 符合国家标准[5]对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的限值规定要求。工作场所中局部环境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较高, 工作人员应增强防护意识, 配置防护眼镜、铅围裙等防护设备, 并配带个人剂量计, 有效避免γ照射造成的身体伤害。

参考文献
[1]
钟毓斌. PET/CT成像及临床应用[J].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4, 18(2): 122. DOI:10.3969/j.issn.1001-0025.2004.02.022
[2]
周克, 杨勤, 向燕. PET/CT的基本技术特点及临床应用介绍[J]. 西南军医, 2005, 7(1): 58. DOI:10.3969/j.issn.1672-7193.2005.01.023
[3]
王京陵. PET/CT的原理与应用中的优势和不足[J].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2005, 5(8): 788-790.
[4]
全国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总结报告编写小组. 全国环境天然贯穿辐射水平调查研究(1983-1990年)[J]. 辐射防护, 1992, 12(2): 101.
[5]
GB18871-2002,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