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07, Vol. 16 Issue (1): 41-42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07.01.020

引用本文 

邱玉会, 陈晗. 济南市医疗资源配置现状及管理对策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07, 16(1): 41-42.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07.01.020.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06-11-24
济南市医疗资源配置现状及管理对策分析
邱玉会 1, 陈晗 2     
1. 济南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山东 济南 250001;
2. 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济南市医疗资源现状, 并提出管理对策。方法 通过现场调查问卷及查阅资料信息等方法。结果 济南市共有医疗机构2076家, 市区千人口拥有医生仅123人。结论 应加快建立城乡医疗保障体系, 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
关键词医疗资源    保障    管理    

医疗服务是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 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发展事业。为了解我市医疗资源配置现状, 加强医疗机构监管, 保证医疗服务有序发展, 作者对济南市医疗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 并提出了管理对策。

1 调查方法

(1) 组织专业人员, 以县(市)、区为单位对全市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现状、布局、结构等进行调查。

(2) 以调查问卷的方式, 走访政府及社会组织和个人、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 了解医疗服务存的问题和建议。

(3) 查阅有关国内外及市内外相关信息资料, 对本市的医疗卫生资源现状进行比较, 分析相互间的差异。

(4) 对调查的情况汇总后, 进行综合分析并找出存在的突出问题。

2 结果

截至2005年底, 全市有医疗机构2 076家, 其中, 市区1 770家, 占85.3%, 农村地区占14.7%;全市共有医疗床位28 172张, 其中市区21 064张, 占74.8%, 农村地区占25.2%, 全市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医院病床3.88张, 其中市区每千人口拥有床位为5.24张, 农村每千人拥有床位为1.82张; 全市千人口拥有医生3.68人, 市区千人口拥有医生4.20人, 而农村千人口拥有医生数为1.23人。见表 1

表 1 济南市2005年医疗卫生状况

2004年在19个直辖市与副省级城市中, 济南地区万人均医院数为0.41个, 列第14位; 千人医院床位数为3.88张, 列第9位; 千人医生数为4.19, 列第7位, 同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差距明显。例如:千人床位数北京是济南的1.60倍, 上海是济南的1.53倍; 千人医生数北京是济南的2.22倍, 上海是1.54倍。见表 2

表 2 全国及北京、上海、济南主要年份医院床位数及技术人员数

2002年欧洲21国千人医院床位数中, 最高的为瑞士, 达到18.3张, 为济南的4.7倍; 排在21位的为瑞典, 为3.7张, 只比济南地区低0.1床。欧洲21个国家平均6.86张, 为济南的1.8倍。韩国2002年千人医院床位5.5张, 为济南的1.42倍; 日本为16.4张, 为济南的4.2倍。

3 分析与讨论 3.1 资源不足

医疗资源总量不足, 卫生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1995年以来, 中国政府的卫生预算年均增长率为14.2%, 而同期政府收入年均增长率是17.5%。表明社会投资没有与政府的财政收入保持同步增长。目前, 国家的税收比例已经占到GDP的20%左右, 但是医疗卫生支出, 仍明显低于其他经济大国, 美国人均年医疗费用为5 000美元左右, 而中国人均年卫生支出只有291.44元(约36美元)。老百姓以有限的收入被动地支撑着迅速膨胀、高度市场化、国际化的医疗卫生服务。

3.2 分布不合理

医疗卫生资源布局不够合理, 医疗资源分布失衡, 医疗服务的社会公平性差。目前我国13亿人口中有230万注册医生, 比例约为600:1, 而美国为500:1, 相比之下我国人均医生占有率并不算少。但全国医疗服务资源80%集中在城市, 只有20%在农村。近80%的农村人口只拥有20%的卫生资源, 而20%的城市人口拥有80%的卫生资源, 城市卫生资源80%又集中在大医院。高新技术、先进设备和优秀人才基本上集中在城市大医院。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十分薄弱, 基层社区缺少卫生资源。城乡居民就诊流向进一步向上级医院集中, 不合理的病人流向一方面使基层医疗机构的资源利用率和技术水平下降, 另一方面也使大医院的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

3.3 财政支持不够

医疗事业的财政制度不合理。2004年, 政府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6%下降到4.5%。在卫生总费用中, 政府投入只占17%, 企业和社会承担27%, 56%是居民个人承担。在2006年30 000多亿元的财政预算中, 仅有1 200多亿元用在医疗领域。这个比率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而且也低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3.4 医疗保险覆盖面较小

医疗保障的筹资水平比较低, 特别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低, 保障水平不高,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难的问题。

3.5 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有所淡化

政府财政补偿不到位, 把医疗机构推向市场, 拨款越来越少, 甚至断奶。医院要养活自己、留住人才、购置设备、改善环境、宣传品牌等, 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其发展成本最终必然转移到患者身上, 增加了患者个人的负担。

3.6 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秩序存在混乱现象

生产企业数量多, 流通环节多。一些企业违规操作, 搞虚高定价, 一些药品和医用器材定价高于成本几十倍, 甚至上百倍。加之我国多年实行医疗服务低收费政策, 允许医疗机构销售药品加成15%~20%作为补偿, 诱导医院买卖贵重药品、医生开大处方。同时, 由于国家采取鼓励开发新药的政策, 一些企业将常见药品改头换面申报新药, 替代降价药品, 获得较高价格。

3.7 对医疗机构监管不严

各级卫生部门存在重扶持、轻监管现象, 缺乏对医疗机构监管的手段。医疗机构条块分割, 也是造成监管不力的原因。卫生机构隶属关系复杂、条块分割, 属地化全行业监管难以落实, 医疗卫生监管还相当薄弱。

3.8 群众看病的要求提高

随着经济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 群众的健康观念逐渐增强, 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也更多、更高。病人一味追求名院、名科、名医, 小病也往大医院跑。以前挂号时挂普通门诊, 现在要挂专家门诊; 以前到医院看了病就走, 现在还要求提供特需医疗服务和良好的就医环境。说明群众医疗消费需求的增长。

3.9 医疗服务存在差异

社会分配显著不均造成不同层次人群接受医疗服务差距过大。以基尼系数衡量, 贫富差距在扩大。而城乡贫困人口的贫困原因1/4~1/3与疾病直接相关, 疾病加重了社会贫富分化。

3.10 人口老龄化带来新问题

人口老龄化, 疾病谱慢性化, 使医疗的难度和成本加大。调查显示, 居民感染性疾病与10年前相比, 呈明显下降趋势, 而循环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与营养代谢方面的疾病则明显上升。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慢性疾病患病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龄化进程加快, 年龄每增加10岁, 慢性病患病率增加50%以上。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的结果是大大增加了医药费用负担。

4 结论和建议

由于国家公共投入不足, 又没有及时建立起有利于公立医院改革与发展的筹资机制, 从而使医院生存环境恶化, 加上政府监管不利, 导致医院的公益属性与市场化生存方式发生严重分裂, 医疗机构陷入无序竞争状态。与此同时, 医院依靠信息不对称和行业技术垄断来牟利的做法, 进一步加剧了医疗资源浪费和医疗费用畸高的趋势。药品价格背离市场规则。药品生产和流通体制监管不完善, 主要表现在药品价格的虚高。由于没有建立科学完整的药品生产和流通管理系统, 加之中间流通环节过多, 造成了药品的虚高定价。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到我国发展的大局, 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改进医疗服务要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

4.1 坚持政府主导作用

实施区域卫生规划, 优化卫生资源配置, 严格实行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建立健全社区卫生组织、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合理分工的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调整城市大中型综合医院布局, 严格控制发展规模, 适当减少公立大医院的数量。增加财政投入,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大力发展社区卫生, 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平可及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医疗机构, 作为公立医院的补充。

4.2 建立财政补偿政策机制

控制公立医院的收费标准, 公立医院的经济收入要与职工的福利脱钩, 取消"以药养医"的补偿政策, 对公立医院实行差额补偿和服务价格补偿政策。

4.3 制定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政策

调整不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 提高技术劳务费, 降低过高的大型医疗设备检查费, 适度放宽特殊医疗服务价格, 逐步实行单病种收费。

4.4 改革药品和医用器材的生产流通体制

规范新药的研制、开发和生产, 严防出现"换名不换药、改剂型、改包装的药品"生产; 改变药品和医用器材销售方式, 鼓励直销, 推行政府采购、配送, 减少流通环节, 对基本医疗服务药品由国家专营专管, 医院不加价; 加强药品和医用器材价格管理, 严格成本核算, 控制价格虚高。实行医疗与药品行业分开经营。

4.5 加快建立城乡医疗保障体系

要继续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实现基本医疗服务的广覆盖。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扩大覆盖面, 提高保障水平, 重点解决大多数农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问题。建立城乡特困居民的大病医疗救助制度, 逐步向建立全民医疗保险制度过渡。

4.6 加强卫生全行业监管

卫生行政部门要转变职能, 依法实行卫生全行业管理。并加强医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提倡诚信服务和遵守职业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