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06, Vol. 15 Issue (3): 360-361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06.03.069

引用本文 

吕坤祥, 李卫一, 叶万忠. 99Mo-99mTc发生器使用过程中放射性评价[J]. 中国辐射卫生, 2006, 15(3): 360-361.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06.03.069.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06-01-12
99Mo-99mTc发生器使用过程中放射性评价
吕坤祥 , 李卫一 , 叶万忠     
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 江苏无锡 214063
摘要目的 检测核医学科使用99Mo-99mTc发生器过程中, 不同操作方法、不同操作环节放射工作人员接受的外照射水平、个人剂量水平、放射性工作场所及周围环境的放射性污染水平。方法 用FD-3013数字r辐射仪监测工作场所外照射水平, 用FJ-342低能辐射仪测量工作场所及环境中的表面污染水平, 用FJ-377热释光个人剂量仪测量放射工作人员操作过程中接受的个人剂量照射。结果 放射工作人员操作发生器过程中身体各部位受到不均匀的外照射, 其中以手部受到的外照射最大。操作过程中以安装99Mo-99mTc发生器发生器、注射标记药物的操作环节受到的外照射水平最高。放射性工作场所及周围环境外照射水平、表面污染水平均符合GB4792-82《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和GBZ120-2002《临床核医学卫生防护标准》规定, 放射工作人员接受的个人剂量不超过ICRP规定的剂量限值。结论 放射工作人员使用和操作99Mo-99mTc发生器, 在正常工作状况下是安全的。防护时要优先考虑对受照射水平高的身体部位的防护, 同时加强发生器操作过程中不同环节的防护措施。
关键词99Mo-99mTc发生器    辐射防护    个人剂量    评价    

99Mo-99mTc发生器在核医学中的使用较多、频率较高, 它的使用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依据。由于不容忽视的核医学诊治过程中对放射工作人员的剂量照射, 对工作场所、周围环境及接触物件造成的放射性污染,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的实施, 人们更加关心放射工作人员操作过程中受到的外照射, 可能对环境造成的潜在影响。我们对放射工作人员在操作发生器各个环节受到的个人剂量及外照射, 工作场所放射性污染水平进行测量。对使用99Mo-99mTc发生器的放射防护安全性进行评价, 并提出有益的建议。

1 方法和结果 1.1 基本情况

99Mo-99mTc发生器是由成都中核高通同位素有限公司生产, 批准文号(96)卫药准字X-282号, 存放发生器的容器表面辐射剂量水平符合GB-11806-89有关规定。发生器由生产厂家直接送至核医学科, 避免中间环节对周围人员及周围环境的影响。放射工作人员的主要操作步骤:99Mo-99mTc发生器的安装、99mTc溶液淋洗、放射性废源、空容器的回收; 淋洗液的具体操作为:分装药物、标记药物、注射药物、及SPECT显像检查、放射性废物的处理; 99Mo-99mTc发生器基本防护情况:在发生器的四周用60cm×45cm×5cm的铅块围成一个防护层, 并置于有一定通风设施的通风柜中, 其通风速率符合有关规定要求[1]。放射工作人员操作淋洗液时配备铅围裙、铅玻璃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用品。放射工作人员日操作活度范围为18.5~29.6GBq。建有专用的放射性废水处理衰变池及放射性废物贮存库, 按规定定期对放射性废水和放射性废物进行处理, 符合排放标准方可排污。

1.2 测量仪器

放射性表面污染用FJ-342低能辐射仪检测, 北京核仪器厂生产。空气照射率用FD-3013数字r辐射仪测量, 上海电子仪器厂。

个人剂量测试用FJ-377热释光剂量仪, 北京261厂生产, 经中国计量科学院比对检定合格, 测量结果不确定度≤5%。

FJ-411热释光退火炉, 北京核仪器厂生产, 剂量材料为LiF:Mg, P, Cu(粉末)天津放射医学研究所生产。

1.3 测量方法

用FD-3013数字r辐射仪检测放射工作人员操作使用99Mo-99mTc发生器过程中各个操作步骤所接受的外照射水平, 操作步骤主要为:安装99Mo-99mTc发生器、淋洗药物、标记配制药物、注射药物和病人显像检查等, 监测部位主要包括放射工作人员手部、胸部、下腹部、头部等, 结果见表 1。用FJ-342低能辐射仪检测99Mo-99mTc发生器贮存室、标记室、注射室、病人候诊室及SPECT机房等放射性工作场所表面放射性污染水平, 结果见表 2。同时测量放射工作人员操作过程中接受的个人剂量照射。个人剂量测试方法:剂量计发放前, 均经热释光退火炉240℃15min退火处理, 并检测符合有关规定, 按照GB5294-85《放射工作人员剂量监测方法》和卫生部(85)卫防第71号文《放射工作人员剂量监测规定》要求进行, 剂量计置于避光的TLD-HSF型剂量盒内, 个人剂量计佩戴部位一律于放射工作人员的左锁骨处, 用以反应头部、胸部的受照剂量, 其中分装99mTc溶液、标记放射性药物、注射放射性药物的过程中放射工作人员手部加戴剂量计, 用以反应放射工作人员手部的受照个人剂量。以一头99Mo-99mTc发生器的临床使用周期为一个测量周期, 结果见表 3

表 1 放射工作人员操作99Mo-99mTc发生器受照射水平(μGy/h)

表 2 使用99Mo-99mTc发生器工作场所表面污染水平(Bq/m2)

表 3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接受剂量(mSv)
2 讨论

(1) 放射工作人员的外照射主要来自于99Mo-99mTc发生器本身及发生器操作各个环节、以及使用放射性药物后的病人的照射, 内照射则主要是99mTc标记溶液经皮肤侵入或从由肺吸入或从口摄入所致[2]。从表 1可见, 操作99Mo-99mTc发生器时, 发生器的安装、洗脱、分装、注射标记溶液、注射标记药物后的病人及ECT检查时病人的摆位等各个环节均对放射工作人员造成一定程度的外照射, 其中以安装、注射环节对放射工作人员的外照射量最大; 放射工作人员身体各部位中以手部受到的外照射量最高, 其原因系手直接操作, 很少有防护措施; 而头、胸、下腹等部位受到的辐射相对较小, 因这些部位的外照射主要由漏散射线所致。故要加强和改进操作中不同操作环节的防护设施, 在进行防护时要考虑放射工作人员受照高的部位。我们建议:①提高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观念和意识, 加强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培训, 熟练掌握淋洗放射性药物、标记放射性药物、注射放射性药物等操作技能, 养成与放射源保持尽可能远的距离的习惯, 操作发生器前应尽可能给予屏蔽, 并缩短操作时间。②注射放射性药物时考虑使用注射用三通防护装置或注射器防护套以减少手部的外照射剂量。③注射放射性药物时先建立静脉通路的办法以缩短操作时间, 减少辐照剂量。

(2) 99mTc淋洗液操作过程中易对工作台面、放射性工作场所地面及工作人员的工作服等造成表面污染; 产生的放射性废物、注射放射性药物后病人的排泄物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危害。由于我们在操作放射性药物时在铺有吸水纸的托盘内进行, 对放射性废物的处理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执行[3], 注射器、消毒用棉球等贮存于牢固的有屏蔽的专门容器中, 并及时从放射性工作场所移至专用废物库; 放射性废水由专用的放射性废水衰变池处理, 满足江苏省环境保护局(97)文中放射性废液贮存十个半衰期后方可外排的要求; 发生器的99mTc溶液的活度不能满足临床所需时作为放射性废源处理, 在接受新的发生器时, 废旧放射源及时交回生产厂家; 放射性工作场所配有专用的通风柜, 通风柜通风速率符合有关规定[1]。我们的监测结果表明表面污染水平均在《放射性防护基本标准》规定范围内[3]。这一方面说明我们采取的防护设施、防护措施得当。另一面说明放射工作人员防护意识强, 操作技能、操作方法规范熟练。

(3) 表 3结果表明:放射性工作人员在操作99mTc溶液过程中受到一定的个人剂量照射, 其中配制药物环节中受到的个人剂量最高, 其他操作方式受到的个人剂量相对小些。工作人员身体各部位的受照是不均匀的, 其中以手部受到的剂量最高, 达1.26mSv, 胸部剂量为0.4mSv, 手部受照剂量为胸部的三倍多, 如推算为年受照剂量则更高, 故在操作过程中要加强配制标记药物、注射标记等操作环节的防护措施, 以减少放射工作人员操作过程中手部的受照剂量。

(4) 放射性药物注射后在病人体内保留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形成“治疗与污染”共存的现象。对注射放射性药物后的病人要严格管理, 限制其活动空间及范围, 避免与医务人员、陪护人员长时间的接触。对一些需手术等特殊处理的病人, 尽可能推迟到病人体内放射性降低至可接受水平。

(5) 建立放射性工作场所定期监测、放射性污染定期清除制度, 放射工作场所一旦发现污染水平超出污染导出限值要及时采取有效去污措施。建立99Mo-99mTc发生器采购、使用、保管及放射性废物处理制度, 以确保放射性药物安全可靠地用于临床和科研工作。

参考文献
[1]
GBZ120-2002, 临床核医学卫生防护标准[S].
[2]
卢正福, 郑钧正. 核医学中的防护[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90, 10(3): 202.
[3]
GB18871-2002,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