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06, Vol. 15 Issue (3): 359-359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06.03.068

引用本文 

袁翎, 单娟, 杨辉. 放射性核素32P胶体在恶性胸腔积液中的作用[J]. 中国辐射卫生, 2006, 15(3): 359-359.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06.03.068.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06-01-13
放射性核素32P胶体在恶性胸腔积液中的作用
袁翎 , 单娟 , 杨辉     
河南省肿瘤医院, 河南郑州 450003
摘要目的 探讨32P胶体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应用价值。方法 5例患者均为单侧恶性胸腔积液, 经多次胸腔穿刺术后, 于CT引导下行深静脉置管, 再次尽量抽净胸水后, 注入185~370MBq(5~10mCi)32P胶体。治疗前后行血常规、肝肾功能、胸部X射线或CT检查。结果 有效率80%, 血常规、肝肾功能无显著改变, 未见明显付作用。结论 32P胶体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确定, 且简便、安全, 可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放射性核素32P    胸腔积液    治疗    

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目前仍以腔内治疗为主, 但对某些胸水仍难以奏效。胶体32P注射液可释放短程高能量β-射线(攻击小的转移灶), 与腔内化疗有不同的胸水控制机制。笔者拟对32P治疗胸水的方法疗效进行研究。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4年1月~2004年10月收治的5例晚期肿瘤病人, 3例为肺癌、2例为乳腺癌, 年龄在35~56岁, 均为经反复多次胸腔穿刺术后, 经病理细胞学证实为恶性胸腔积液, 经胸部X射线和B超检查为中等量以上胸腔积液, 无明显心肝肾功能障碍, 白细胞>4.0×109/L, 近一个月胸腔内未注入抗肿瘤药物, 经胸腔引流患肺能完全复张。

1.2 方法

CT引导下, 局部麻醉后, 用深静脉留置管做胸腔穿刺, 将导丝经穿刺针送入胸腔, 拔除穿刺针, 将深静脉留置管经导丝送入胸腔内10~15cm, 抽出导丝, 外端与50~100ml针管连接, 多次负压吸引, 至胸液抽净。患肺复张, 关闭留置管。在核医学科, 向导管内注入74~111MBq(2~3mCi)的99mTcS胶体, 显像观察其在胸腔内是否分布均匀, 有无小腔形成或有无支气管胸膜瘘。若分布均匀则经导管注入185~370MBq(5~ 10mCi)的32P胶体, 混有50ml的生理盐水。拔除深静脉置管, 在注射部位盖上绵垫, 防止32P胶体漏出。注射后1h, 每15min改变一下体位, 持续2~3h为至。

1.3 韧致辐射显像

术后立即行32P胶体韧致辐射显像, 观察32P胶体在局部胸腔内分布。并于术后1周、4周、8周常规显像。

1.4 疗效标准

① 有效CR:治疗后胸水减少或消失, 自觉症状缓解, 并经胸部X射线、超声波检查证实, 维持30d以上。②部分有效PR:自觉症状缓解, X射线、超声波检查, 积液在30d内又复增, 但不需要再行抽液减压。③无效NR:体液复增迅速, 治疗30d内不得不再抽液减压。

2 结果 2.1 疗效

有效率80%, 包括CR40%(2/5)、PR20%(2/5)。

2.2 32P胶体韧致辐射显像结果

5例患者均行全身32P1周、4周、8周扫描, 胸腔均可见32P浓聚集, 其他部位未见32P异常聚集。

2.3 治疗后副作用

无明显并发症。1例出现白细胞减少, 1例出现红细胞减少, 程度均较轻, 经对症处理后缓解, 体质差者, 给以营养支持治疗及生血剂。

3 讨论

恶性胸腔积液是晚期肿瘤性疾病中经常遇到的临床问题, 几乎所有的恶性肿瘤都会侵犯胸膜, 肺癌是最常见的原因, 约占所有恶性胸液的1/3。目前缺乏有效的根治办法, 愈后很差。恶性肿瘤合并胸腔转移, 其平均生存期为3个月, 1个月死亡率为54%[12]。恶性胸腔积液增生快, 压迫肺组织使有效的气体交换减少, 引起呼吸困难, 且造成蛋白的丢失, 而心肺功能障碍是晚期肿瘤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 消除胸腔积液以及阻止胸液再生是非常重要的姑息治疗手段。治疗包括全身和局部治疗, 全身治疗除对小细胞肺癌所致胸液有一定疗效外, 其余效果不佳, 且不良反应大, 故恶性胸腔积液应以局部治疗为主, 辅以适当的全身支持治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关键在于彻底去除胸液, 消灭残腔, 复张患肺, 粘连胸膜腔。传统的方法是反复穿刺抽液或留置胸腔引流管后注入抗癌药物或胸膜固定剂。但因为胸液难以完全抽净, 注入的抗癌药物或胸膜固定剂无法均匀扩散, 治疗效果往往难以令人满意。

32P胶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放射性核素, 近年来已被成功用于血液系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等)及原发性肝癌、肺癌等治疗[34]32P胶体是颗粒极细的32P酸铬胶体, 属惰性物质, 本身无药理作用。注入胸腔后不溶解于体液, 因而不被吸收, 均匀地附着在体腔内壁和肿瘤组织表面, 或被肿瘤近旁淋巴管及淋巴结中的网状内皮细胞所吞噬, 使放射性胶体较多地浓聚在肿瘤病灶中及附近。32P放出的纯β-射线能量较高, 可对渗出液内的游离癌细胞和散播在浆膜层表面的肿瘤结节进行照射, 直接杀死癌细胞, 也能直接破坏浆膜表面粟粒样转移灶, 使其趋向纤维化, 还可促使内皮下层纤维化, 局部血管和淋巴管闭塞, 以及浆膜脏层和壁层粘合而使渗出液减少, 但对邻近器官无明显影响。

根据32P胶体的物理特性, 通过对5例恶性胸腔积液病人的治疗观察, 表明32P胶体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显示有效率为80%, 对于反复穿刺抽液后胸腔积液控制不佳的患者而言, 放射性核素32P胶体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局部治疗方法。由于病例数少, 并有许多方面如32P胶体的用量标准、用药后对放射剂量的测定及疗效的比较等均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American Thoracic Socoety. Management of 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J]. Am J Respircricare Med, 2000, 162: 1987. DOI:10.1164/ajrccm.162.5.ats8-00
[2]
Chernow B, Sahn SA. Carcinomatous involvement of the pleural[J]. AmJMed, 1977, 37: 291.
[3]
谭天秩. 我国放射性核素治疗的现状和展望[J]. 中华核医学杂志, 1994, 14(3): 186-188.
[4]
王陇德.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核医学分册[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