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06, Vol. 15 Issue (3): 356-357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06.03.066

引用本文 

孟媛, 苏立华, 王海洋, 亓洪江. 莱芜市放射源应用现状及管理对策[J]. 中国辐射卫生, 2006, 15(3): 356-357.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06.03.066.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06-03-15
莱芜市放射源应用现状及管理对策
孟媛 , 苏立华 , 王海洋 , 亓洪江     
莱芜市环境保护局, 山东莱芜 271100
摘要目的 加强放射源环境管理以确保环境安全和公众安全。方法 通过分析莱芜市放射源应用现状和放射源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加强放射源环境管理的对策。结果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条加强放射源环境管理的对策。结论 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和管理力度, 建立联合工作机制, 做到依法管理和科学管理。
关键词放射源    现状    管理对策    

莱芜市是一个以钢铁能源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近几年来, 该市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和开发区建设, 形成了以钢铁、煤炭、建材、机械、轻纺和电力等行业为主, 多种行业并举, 具有自身特点的工业体系。放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工具, 其测控精度高, 技术先进, 为莱芜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放射源在应用和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影响了放射源安全监管工作的开展,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消除安全隐患, 确保辐射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

1 莱芜市放射源基本情况

从全市2005年放射源申报登记情况看, 表现出应用领域广、分布不平衡、品种类型多、新从业单位多的特点。

1.1 放射源应用领域广

莱芜市放射源应用十分广泛, 主要应用领域有:煤炭、建材、造纸、钢铁、机械、医疗、电力、化工、公路、珠宝等行业和部门。在医学方面, 放射源主要用于医学诊断、治疗和消毒杀菌; 在工业方面主要用于工业探伤、煤质测量和料位、液位、密度、厚度测量等; 在珠宝行业主要用于黄金的成色测量。

1.2 放射源分布不平衡

全市现有放射源应用单位25家, 使用各类放射源总数为111枚, 约占全省放射源总数(5266枚)的2%。其中原有在用放射源74枚, 约占全市总源数的66.7%;新购34枚, 约占全市总源数的30.6%;暂存3枚, 约占全市总源数的2.7%。放射源在各单位应用极不平衡, 据统计, 该市放射源主要集中在建材、钢铁、医疗等行业。装源活度最大的是医疗行业, 其一套钴-60治疗机活度就高达1.11×1014Bq(一类放射源); 开放型放射性同位素工作场所主要分布在医院, 主要使用碘-125和碘-131, 以放免治疗为主。从放射源应用数量来看, 最少的仅有1枚, 占全市放射源总量的0.9%;最多的15枚, 占全市放射源总量的13.5%。

1.3 放射源品种、类型多

经统计, 该市放射源品种类型有铯-137、镅-241、钴-60、氪-85、钚-238、铍-镅、铱-192等7种。其中最常用的是铯-137、镅-241、钴-60, 主要用在料位、液位、密度和厚度测量等方面。

1.4 新从业单位多

由于放射源的广泛应用, 仅2005年一年, 全市就新增7家从事放射性同位素工作的单位, 新购放射源34枚, 其中进口3枚, 国产31枚, 涉及放射性核素2种。从全市经济产业结构和发展状况看, 放射源应用呈加速增长趋势。

2 放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放射源由于其产生的射线危害大, 无色无味, 让人难以觉察, 素有“隐形杀手”之称, 一旦受到的放射剂量超标, 可以使人体发生病变, 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但由于放射源对周围空间影响的有限性, 加上社会公众对放射性知识的缺乏, 它的危害性一般不为人所知, 从而在应用和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这一点从2005年全市辐射安全执法检查中得到了充分反映。

2.1 部门协调机制尚未理顺

在放射源监督管理上, 此前一直由卫生和公安部门负责, 环保部门只负责放射源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审批, 虽然中编办《关于放射源安全监管部门职责分工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03]17号)明确了“环保部门(核安全主管部门)负责放射源生产、进出口、销售、使用、运输、贮存和废弃处置安全的统一监管”, 但是环保部门因历史原因对伴有放射性项目的管理介入迟缓, 经验不足, 部门之间互相配合、信息互通、协调运作的工作机制尚未建立, 齐抓共管的局面没有形成, 影响了该市放射源监管工作的开展。

2.2 部分用源单位的环保意识淡薄

部分用源单位环保意识淡薄, 领导思想认识不到位, 在使用、贮存、处置放射源等方面, 忽视自身管理的问题不同程度的存在:在建设项目审批中瞒报、漏报放射源; 没有把放射源作为特殊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在日常使用管理中没有严格执行有关放射源管理规定; 工作人员对放射性知识以及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危害知之甚少, 事故防范意识差。

2.3 辐射监管能力薄弱

因历史原因该市一直没有专门的辐射管理机构, 放射性专业人才匮乏, 特别是基层环保部门往往没有专业人员不会干、没有专门设备不能干, 给专业性较强的放射源安全管理增加较大的难度。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出台后, 辐射监管任务增加了, 但执法力量却相对薄弱, 短时间内难以适应辐射监管工作发展的需要, 为今后放射源的安全管理带来不利影响。

3 放射源管理对策

放射源安全监管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责任重大, 社会敏感。根据全市放射源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们认为放射源管理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3.1 加大宣传力度, 普及环境辐射科学知识

广大公众对核安全与核技术应用伴有的辐射事故在其性质、后果和防护等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 通常把核技术应用伴有的辐射污染与核事故等同对待, 造成社会、公众的核恐惧情绪甚重。普及放射性和放射源科学知识、有关放射性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及放射性管理失控可能带来的危害等,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放射性安全意识至关重要。宣传教育要坚持三个面向:一是面向用源单位负责人。加强放射源应用单位负责人的宣传教育, 让他们深刻了解放射性污染的危害性, 放射源管理出现问题可能造成的社会后果, 了解放射源管理的有关法律规定, 增强履行法律义务的自觉性, 加强自我管理的自觉性。二是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社会公众的宣传力度, 提高公众的辐射环境意识, 给公众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使其了解辐射环境保护工作。形成人人了解、人人参与, 全社会共同关心辐射环境保护工作的新风尚。三是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宣传。使从业人员充分了解辐射危害的性质, 从而提高安全和防护意识, 严格按照放射源安全操作规程管理和使用, 保证工作的安全进行, 并使自身所受照射保持在可合理达到尽可能低的水平。

3.2 加强日常监管, 及时消除放射性污染隐患

一是把好核技术应用项目预审关, 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安全运行条件的辐射项目, 一律不予通过预审; 对新上放射源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验收, 经验收合格后投入正式运行, 确保安全运行。二是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加大对使用放射源单位履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确保放射源安全状况的现场执法检查, 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三是认真做好废放射源的安全收贮。废弃一个收贮一个, 积极稳妥地将产生的废放射源送往放射性废物库贮存, 及时消除辐射环境安全隐患。

3.3 理顺管理体制, 提高监管水平

过去放射源安全监督管理是以卫生部门为主, 几十年来卫生、公安部门在放射源安全监督管理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因此作为刚刚接手放射源监管工作的环保部门, 首先要加强自身监管能力建设。一是争取政府支持, 建立完善辐射环境管理机构; 二是争取财政资金支持, 加大辐射环境保护的投入; 三是加强工作人员业务培训, 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在此基础上, 还应当与卫生、公安部门搞好团结与协作, 加强沟通, 建立放射源联合管理机制, 在放射源的审批、监察、处理等方面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并依照放射源安全监管部门的职责分工, 各负其责, 互相配合, 确保放射源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