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06, Vol. 15 Issue (3): 312-313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06.03.036

引用本文 

赵如意, 王图雅, 王莉丽. 参加全国热释光个人剂量测量盲样比对结果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06, 15(3): 312-313.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06.03.036.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05-12-26
参加全国热释光个人剂量测量盲样比对结果分析
赵如意 , 王图雅 , 王莉丽     
包头钢铁公司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 内蒙古 包头 014030
摘要目的 通过全国热释光个人剂量测量盲样比对, 进行仪器测量质量控制。方法 通过对仪器进行刻度, 筛选剂量元件, 选择合适的测量条件及剂量元件进行盲样比对。结果 除0.2 mSv点的比对误差(12%~19%)较大外, 其余0.5~8.0 mSv的六个比对点的误差在3.3%~6.4%之间。结论 仪器刻度准确, 比对结果良好。
关键词个人剂量    盲样比对    质量控制    

2004年我所从北京261厂购进一台FJ -427A1型热释光剂量仪(微机型), 使用TLD2000T玻璃管探测器(LiF:Mg, Cu, P直径2.0 mm, 长12 mm)及中国疾病预防控中心生产的塑料长方形剂量盒, 进行个人剂量检测。为保证检测质量, 我们进行了严格的仪器测量条件实验, 确定了适合的测量参数。同时, 于2004年3~ 5月, 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进行了仪器刻度。在此基础上, 参加了由中国疾病预防控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组织的全国热释光个人剂量测量盲样比对。现将仪器调试、剂量元件筛选、刻度及比对结果报告如下。

1 仪器调试方法及结果

FJ-427A1型热释光剂量仪与以往的测量仪器的最大区别是直观, 测量条件可通过剂量元件的发光曲线来确定。它给出了五种测量条件。结合剂量元件生产单位给出的测量条件, 我们选定第一套测量参数[1] :T1 =140°, T2=240°, T3 =400°, t1=20 s, t3 =0, t2=15 s, HR=20°s。选择经中国计量研究院标准辐照室照射过的计量片进行发光曲线的测定, 在所选测量条件下, 读出峰宽且计数很高时测量已结束, 经调整T2和t2分别为250°和25 s, (T3=0°, 退火炉退火)使测量达到最佳条件, 即:满足剂量元件受热均匀并达到热平衡、热释光信号被充分释放的原则, 又尽量缩短测量时间, 提高工作效率。

在确定最佳测量条件的基础上, 我们对新购进并在中国计量研究院标准辐照室照射过的600支剂量元件进行了筛选, 对600只剂量片测量结果为:平均值为5.02Gy, 其结果如表 1所示:

表 1 剂量元件筛选结果

我们选择误差小于5%的剂量元件作为正常元件。由表 1可知, 该批剂量元件的合格率较低, 仅为58 %。

2 刻度结果与分析

我们从选出的合格剂量元件中, 选择误差小于1%~ 2%的100支剂量元件做刻度实验。所有元件经中国计量研究院标准辐照室照射, 采用的辐照剂量为2.0 mSv, 求出的刻度因子系数Cf为0.213。照射剂量及刻度结果如表 2所示。

表 2 热释光剂量仪刻度剂量检验及线性检验结果

表 2可知, 用所选剂量元件进行仪器刻度:剂量检验的标准偏差仅0.033 %; 从四个剂量点的线性实验结果来看, 最大误差小于1%, 可见所选仪器测量参数准确, 刻度结果非常好。

3 盲样比对结果与分析

选择误差小于2%~ 3 %的100支剂量元件做全国热释光个人剂量盲样比对实验。比对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组织。其结果如表 3所示:

表 3 热释光个人剂量盲样比对结果

表中给出的数据均为实测数据, 严格按统计学方法对异常值进行取舍。

根据组办单位给出的辐照剂量真值与实测剂量值做对比分析, 结果见表 4

表 4 热释光个人剂量盲样比对结果分析

表 4可知, 除0.2 mSv点的比对误差(12%~ 19%)较大外, 其余0.5~ 8.0 mSv的六个比对点的误差在3.3%~ 6.4%之间, 比对结果良好。

4 结论

经过仪器调试、刻度、比对, 我们认为所选仪器测量条件设定合理, 仪器比对及刻度结果良好, 为今后开展个人剂量检测提供了质量保证, 同时也说明该仪器在测量热释光剂量方面具有优良的性能。

由于玻璃管剂量元件的剂量分散度较大, 一方面, 生产厂家要严格控制质量, 出厂前要进行剂量元件的严格筛选, 保证剂量元件的分散度能满足测量要求。另一方面, 使用单位在使用前要进行剂量元件的筛选, 结合元件的分散度, 确定若干个刻度系数, 区别使用各组剂量元件, 达到即准确测量又合理使用剂量元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