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06, Vol. 15 Issue (2): 180-181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06.02.028

引用本文 

田崇彬, 武丽, 杨均芳. 河南省直管单位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06, 15(2): 180-181.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06.02.028.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05-10-09
河南省直管单位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
田崇彬 , 武丽 , 杨均芳     
河南省职业病防治研究所, 河南 郑州 450052
摘要目的 调查1999~2004年河南省直单位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方法 依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 128-2002和GB5294-85进行监测。结果 6 a人均年有效剂量1.348 mSv, 小于5 mSv·a-1的人员占监测总人数的97.2%;总集体有效剂量为7.755 man·mSv; 平均监测比为64.5%。结论 河南省直管单位绝大多数放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在标准限值以下。
关键词放射工作人员    剂量    监测    

随着电离辐射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 为辐射防护提供依据的个人剂量监测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我们在致力于提高监测质量的同时, 扩大监测范围[1], 完善档案管理。使该项工作步入正规化、制度化, 为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与安全起到了应有的作用。现将1999 ~ 2004年监测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设备 1.1.1 热释光剂量仪

UD-50A型(日本松下); RGD-3B型(北京防化院)。热释光精密退火炉HW— Ⅳ型(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探测器LiF(Mg, Cu, P) (玻璃管)。

1.1.2 镭-226标准放射源

8.88 ×108 Bq。照射点剂量(在距标准源100 cm处)经中国计量科学院钴-60标准源校核。平板注水体模(自制); 普通有机玻璃支架。

1.2 监测方法

2002年前后分别依据GB5294-85和GBZ 128- 2002进行监测。每个剂量盒内放2 ~ 3支探测器。剂量计佩戴在左胸前, 介入和正骨工作者铅衣内、外各佩戴一枚剂量计。监测周期为3个月。北京蓝道尔辐射监测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中子监测工作。

1.3 质量控制方法

制订了剂量计准备、热释光退火和测量操作规程、个人剂量监测细则等作业指导书, 专业培训和质量管理计划。并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3.1 探测器的筛选和刻度

筛选和刻度每年一次, 经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60Co标准源刻度后换算得到Hp(0.07), Hp(3)及Hp(10)的刻度因子。

1.3.2 本底的控制

以3种形式扣除本底剂量。①跟随本底。每个被监测单位均发放跟随本底剂量计。②现场本底外照射辐射水平。使用现场外照射辐射检测仪测量非工作时间剂量计放置处(一般为工作服存放处)的辐射剂量, 再换算为周期本底剂量。③实验室存放本底剂量计。此外, 以不同周期佩戴不同形状和颜色的剂量计来鉴别因超期佩戴而引进的天然本底。退火后的待发放、筛选、刻度的探测器及时放入铅室内以减少天然本底剂量的影响。

1.3.3 定期比对和考核

制订比对和考核计划。在近年来参加的全国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比对、国家计量认证和甲级资质认证的盲样考核中, 测量值与真值的误差均在5%以内。

1.3.4 质控剂量计的应用

与同批佩戴剂量计同时退火后, 经镭-226标准放射源, 自制体模上照射一定剂量(大约同一般现场佩戴剂量), 同实验室本底剂量计放在一处。在测量佩戴剂量计的同时测量质控剂量计, 测量值与真值之间偏差控制在15 %以内。

1.3.5 异常结果的调查

非职业照射引起的异常结果予以剔除。由职业照射引起异常结果人员, 进行现场防护监测, 查明原因, 提出防护要求, 必要时通知工作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年深部剂量超过20 mSv的人员需作剂量估算。

1.3.6 剂量计佩戴的质量控制[2]

① 剂量计及时收发, 缩小佩戴时间误差。②剂量盒标签统一, 减少人员记录误差。③加强宣传和检查, 降低佩戴位置误差。

1.3.7 监测报告和档案的规范

年剂量报告有3次校核, 1次审核, 经签发后存档和发放。统一档案管理, 完善档案内容。

2 结果 2.1 1999 ~ 2004年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

表 1结果显示:近6年来监测人数呈逐年递增, 监测比由1999年的25.3%上升至2004年的82.9%。人均年有效剂量2002年最高, 为1.866 mSv, 其原因在于当年介入工作者大量增加, 且上半年按照GB5294-85方法, 剂量计佩戴在铅衣外。在此之后年有效剂量逐年降低至2004年的1.007 mSv。总的集体有效剂量为7.755 man·Sv。

表 1 不同年份个人剂量监测结果
2.2 1999 ~ 2004年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人数分布

表 2结果显示:年有效剂量小于5 mSv的人数占实测人数的93.4 ~ 99.2 %。5 ~ 15 mSv的人数很少, 占实测人数的0~ 1.2%, 平均为0.3 %。大于15 mSv的人数与实测人数的比值NR15为0~ 0.0122。6 a内年有效剂量大于50 mSv的仅有2人。

表 2 不同年份年剂量频数分布
2.3 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

表 3按各类放射工作人员实测人次总数由大至小顺序排列。监测人数最多的是X射线诊断2584人次, 占总监测人数的44.9%, 次之是密封源的其他应用, 这些人员集中在油田测井工种, 主要接受中子和γ射线。各工种监测比在20.4~ 84.2%之间。人均年有效剂量γ工业探伤最大, 非医用加速器最小。

表 3 1999 ~ 2004年不同工种个人剂量监测结果
3 讨论 3.1 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呈下降趋势

从2002年执行新的《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规范》以来, 人均年有效剂量迅速降低。2004年人均年有效剂量已接近全国平均水平(2003年全国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977 mSv)。近6年平均剂量水平为1.348 mSv·a-1低于全省1996 ~ 2000年的均值[3] 2.09 mSv·a-1, 同时也低于全省2001 ~ 2002年的均值[4] 1.499 mSv·a-1。97 %以上的放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低于5 mSv·a-1, 工作条件安全。其主要原因在于: ①省直单位领导的普遍重视, 防护条件不断改善; ②工作人员参加放射防护知识培训的热情高涨, 积极自我防护意识不断增强。

3.2 充分加强介入和正骨工作人员的管理

在各职业照射工种中, 介入和正骨接受的外照射剂量远远大于其他工种。但是这类人员的监测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 ①部分工作人员分散在心内、下肢等科室, 未纳入放射工作人员的管理之中, 他们防护意识较差, 缺乏个人剂量档案。②在佩戴过程中, 尽管我们对铅衣内、外剂量计做了颜色和形状的区别, 但仍有混淆佩戴的情况出现, 更有工作中忘记佩戴剂量计的现象, 使得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影响。加强对这类人员的管理, 应成为放射防护的重点工作。

3.3 加强宣传和监督进一步提高监测比

《职业病防治法》的颁布实施, 为个人剂量监测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省直管放射工作单位个人剂量监测比已从25.3%上升至82.9 %。我们要加大监督力度, 做好广泛宣传, 力争使全体放射工作人员都能进行个人剂量监测, 建立个人剂量档案, 确保他们在工作中的健康与安全。

参考文献
[1]
田崇彬, 张钦富, 程晓军, 等. 热释光剂量计在辐射防护及医疗照射检测中的应用[J]. 中国辐射卫生, 2005, 14(3): 190.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05.03.016
[2]
田崇彬, 杨均芳. 个人剂量监测中剂量计佩戴误差及控制措施[J]. 中国辐射卫生, 2001, 10(3): 157.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01.03.046
[3]
田崇彬, 杨均芳, 程晓军. 1996~2000年河南省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02, 22(6): 453.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02.06.028
[4]
田崇彬, 杨均芳, 程晓军. 河南省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03, 12(4): 220-222.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03.04.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