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04, Vol. 13 Issue (1): 79-79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04.01.065

引用本文 

李宝廷, 石二为, 李顺福, 王应欣. 辐射防护测量中几个易混淆和理解错误的概念[J]. 中国辐射卫生, 2004, 13(1): 79-79.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04.01.065.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03-04-07
辐射防护测量中几个易混淆和理解错误的概念
李宝廷 , 石二为 , 李顺福 , 王应欣     
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辽宁 沈阳 110005

在日常的辐射防护测量中, 由于对易混淆概念理解不清而出现错误的现象并不少见。对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防护监测及对辐射场所和工作区域的安全评价都是为了保障人员健康、减少和不受到多余或无谓照射的有效措施。执行国家法规和标准是体现国家对工作人员及公众健康关心的具体体现, 因而放射防护的监测是一项造福人类、合理应用原子能、科学性很强的严肃工作。加深对专业技术概念的理解、正确使用标准和规定是保证监测质量的根本所在。

1 辐射类型

不同的辐射源产生不同的射线, 监测中经常接触的是α、β、n、γ和轫致辐射即X射线等。监测时可根据监测目的选择监测仪器, 但如果某些概念上的模糊就会出现不应有的错误。如对一些大型辐照装置、γ治疗机进行监测时, 重点是γ射线的泄漏, 其次是考虑β的污染。如60Co只有β和γ衰变, 如果再对其进行α污染监测就是画蛇添足了, 同样对241 Am监测时再进行β污染监测, 也是多此一举。

在对环境监测时, 首先明确监测目的, 环境辐射应分为天然辐射和工作场所的辐射, 天然环境辐射主要考虑的是地球γ辐射和宇宙射线, 而工作场所的辐射源主要来自建筑材料和室内氡及子体对辐射剂量的贡献。前者是考虑一个地区的天然环境辐射水平, 要对各种地貌、自然条件综合考虑, 而后者只是对一个场所或较小区域的放射水平评价。如果把前者看作一个面, 后者就是一个点。在对监测结果作评价时, 常看到“本底”字样, 如此落笔, 严格讲是不科学和不严格的。本底应包括天然本底、工作场所本底和仪器本底, 未加注明, 使人无法理解和采用, 因为三种“本底”在某些情况下数值是有很大差别的。

2 定义与术语

在定义和术语上有许多容易混淆的地方, 如活度和强度; 一个是表征辐射源及原子核发生跃迁的次数, 一个是描述辐射场性质的辐射量。虽然都涉及到辐射量, 但二者却有本质上的区别。一定数量的放射性核素其原子核发生α、β、γ、EC、IT、IC等快慢程度用活度表示, 而强度(粒子的注量)是表示单位面积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粒子数。前者的大小是由单位时间内跃迁次数决定的, 后者是由单位时间穿过单位面积粒子数目决定的。

修正系数和探测效率我们在使用监测仪器时经常使用的。修正系数是对监测仪器准确度的修正, 探测效率是反映监测仪器的灵敏度。如果认为某仪器修正系数越大就越准确显然有些片面, 在不使用修正系数时可能修正系数大的较较小的准确, 而使用了修正系数后二者基本无明显差别。而探测效率越大则探测下限越低, 相应地灵敏度越高, 由于二者意义不一样, 所以用途也就不相同了。

3 射线残留量与衍生射线

监测中常有这样的提问, 在X射线照射室, 当停止照射时, 多久才可以进入, 所关心的就是照射室内此时是否还有残留射线存在, 其理由是虽然机器停止了工作, 但所产生的射线由于在室内的折射, 所以还有“残留射线”, 另一理由是有时能闻到一股“怪味”, 我们知道, X射线是一种电磁辐射, 它具有光的基本特性, 就可见光而言, 在断掉光源后我们就看不到光了, 所以“残留射线”的担心是不必要的, 至于所嗅到的怪味则是室内空气被射线电离后所产生臭氧在作怪。照射室要求有排风设施就是由于这方面考虑。

在一些使用加速器的照射室内, 有时我们要对中子进行监测, 一般情况下是加速器在10 MV以上工作条件下才考虑。电子直线加速器, 它利用加速的电子轰击重金属靶, 产生高能量的轫致辐射, 在通过(γ、n)反应或光致裂变产生中子, 所以监测时应了解一些基本情况和工作条件, 既不能做无谓的功, 也不能遗漏应做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