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03, Vol. 12 Issue (2): 92-93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03.02.023

引用本文 

柯先明, 李刚. 芜湖市介入放射学防护状况调查与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03, 12(2): 92-93.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03.02.023.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03-01-12
芜湖市介入放射学防护状况调查与分析
柯先明 , 李刚     
芜湖市卫生防疫站, 安徽 芜湖 241000
摘要目的 了解芜湖市介入放射学防护状况, 为制定防护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现场调查, 按各医院介入手术通常用曝光条件, 放置标准水模体, 测试介入操作者受照剂量及介入机房防护情况。结果 介入放射工作时操作位各测试点剂量率都较高, 最高为706.2 μGy/h, 超过国家标准的4.71倍。使用床板上球管透视操作者操作位各测试点受照剂量明显高于床板下球管透视操作者, 其胸部和上臂受照剂量分别为后者的2.6倍和5倍。组合使用床边悬挂可活动式铅玻璃防护屏加地面可移动式铅板防护推车防护, 操作位各测试点的受照剂量率均可降到国家标准限值以下。结论 应加强介入放射工作的防护和从事介入放射的工作人员防护意识的教育, 附加组合多种防护设施可有效降低介入操作者所受辐射危害。
关键词介入放射学    受照剂量    防护    

介入放射学是现代医学中一门新兴的学科[1]。它是在X射线电视或其他影像导向监护下进行插管操作或穿刺技术。介入治疗使用的透视导引法, X射线曝光量大、曝光时间长, 同时介入操作者位于患者床边, 身体各部位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照射[2]。因此, 介入放射学防护问题亦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了解我市介入放射学开展情况, 为及时制定防护管理措施, 保护介入工作者、病员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 促进介入放射学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 我们在2002年7月~9月对全市从事介入放射工作的单位的防护状况进行了调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全市所有从事介入放射工作的单位。

1.2 测试仪器

采用北京产BH3103A便携式X、γ剂量率仪, 仪器经计量部门检定。

1.3 测试方法

按各医院介入手术通常用曝光kV、mA条件, 放置标准水模体。为保证结果的准确, 测试由专人负责进行。①介入操作者受照剂量的测试:取相当于介入操作者头部、颈部、胸部、腹部和上臂五个位置作为测试点。②介入机房防护情况的测试:对从事介入放射工作的机房的门、观察窗和墙体的防护情况进行检测。

2 结果与分析 2.1 一般情况

全市现有7家医疗单位从事介入放射工作, 其中4家使用的是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 3家使用的是医用诊断X射线机。使用医用诊断X射线机的工作条件一般为65~81 kV、0.6~2.6 mA, 而使用DSA的单位, 其工作条件是以病人体厚自动变换曝光条件; 每例检查透视时间因介入类型不同而有差异, 并受病人的病情和工作人员操作熟练程度的影响, 一般为10~30 min。7家单位共有33名放射工作人员从事介入放射工作。

2.2 机房设施及防护

4家使用DSA的均为床板下球管型, 床边自带有铅橡胶帘, 有两家床边配备了悬挂可活动式铅玻璃防护屏, 一家还加配了地面可移动式铅板防护推车; 三家使用医用诊断X射线机的均为床板上球管型, 床边无辅助防护设施。所有从事介入放射工作的场所均设有放射性标志和工作信号指示灯, 但有一家信号灯已损坏。机房使用面积为37~56 m2, 均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经防护监测, 机房门、观察窗和墙体防护均符合国家标准[3](见表 1)。

表 1 7家介入放射工作场所防护监测结果(μGy/h)
2.3 介入操作者个人防护用品情况

调查的7家从事介入放射工作的单位中, 工作人员工作时匀穿戴铅防护用品。使用铅防护服的7家; 有铅防护帽的5家; 有铅防护眼镜的5家; 有铅围脖的6家; 使用铅防护面罩的1家。

2.4 介入操作位置的辐射水平

对7家从事介入放射工作的单位介入操作者工作位置进行检测, 结果见表 2。介入操作者头部、颈部、胸部和上臂四个部位所测值的平均值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卧位透视防护区照射剂量率限值, 最高测试值为706.2 μGy/h, 超过标准的4.71倍。介入放射通常采用床板上球管或床板下球管透视方法, 测试结果表明, 采用床板上球管透视操作者头部、颈部、胸部、腹部和上臂所受的剂量均明显高于床板下球管透视操作者(见表 3), 其中床板上球管透视操作者胸部和上臂受照剂量分别超过床板下球管透视操作者2.6倍和5倍。

表 2 介入手术操作者主要体表剂量率(μGy/h)

表 3 上、下球管各测试点的平均剂量率(μGy/h)
2.5 附加防护设施的屏蔽效果

使用DSA(床板下球管型)的单位, 两家床边配备了悬挂可活动式铅玻璃防护屏, 有一家还配加了地面可移动式铅板防护推车, 对不同组合防护条件下介入操作位置的辐射剂量进行测试, 结果显示, 使用床边悬挂可活动式铅玻璃防护屏, 可屏蔽去头部和颈部79%的辐射剂量, 而组合使用床边悬挂可活动式铅玻璃防护屏加地面可移动式铅板防护推车, 可屏蔽去头部和颈部96%的辐射剂量, 对腹部辐射剂量的屏蔽效率达99%(见表 4)。

表 4 不同防护条件下DSA操作位置的辐射剂量率(μGy/h)
3 讨论

(1) 据有关文献报道, 介入放射学工作者接受的辐射剂量, 比从事常规医用X射线诊断工作者接受的辐射剂量高数倍至数十倍[4, 5]。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介入放射工作时各测试点剂量率都较高, 最高要超过国家标准的4.71倍。以胸部、头部、上臂、颈部、腹部依次递减。在实际工作中, 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均穿戴铅防护用品, 胸部、颈部和腹部均有防护, 实际受照剂量要低于所测剂量, 而头部、上臂的剂量则可视为操作者实际所受照射的体表剂量。各介入放射工作场所操作者的受照剂量与防护设施及机器本身的防护性能有关, 并受病人的病情和工作人员操作熟练程度的影响。

(2) 监测结果发现, 采用床上球管透视操作者操作位各测试点受照剂量均明显高于床下球管透视操作者, 尤以胸部和上臂为甚。主要是床下球管的床下沿自带有铅橡胶帘, 能屏蔽部分射线。而床上球管位于诊断床上方, 球管本身无任何防护, 透视时操作者全身均直接暴露于射线的照射之下。同时, 我市使用床上球管型透视操作的设备均为医用诊断X射线机, 其机房和自身防护条件较为简陋。而使用床下球管透视操作的设备均为DSA, 设备自身防护条件较好。此外, DSA具有图像清晰、密度分辨率高、可调节的数字图像便于储存再现、远程传输、多种后处理等优点[6]。因此, 在介入放射工作中应尽可能以DSA替代医用诊断X射线机, 以提高诊疗水平, 减少介入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

(3) 在本次调查工作中, 我们对两家使用DSA的单位, 区别不同防护条件对其介入操作位置的辐射剂量进行了测试, 结果显示, 防护条件不同, 剂量率相差很大。使用床边悬挂可活动式铅玻璃防护屏, 可屏蔽去头部和颈部79 %的辐射剂量; 组合使用床边悬挂可活动式铅玻璃防护屏加地面可移动式铅板防护推车, 可屏蔽去头部和颈部96 %的辐射剂量, 对腹部辐射剂量的屏蔽效率达99 %, 操作位各测试点的受照剂量率均可降到国家标准规定的卧位透视防护区照射剂量率限值以下。表明在介入放射工作中附加组合多种防护设施可有效降低介入操作者所受辐射危害, 这对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与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4) 介入放射工作附加防护装置后, 介入操作位置依然存在一定的辐射剂量, 因此操作者仍需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加强自身防护。从我市开展介入放射工作的几家单位来看, 工作人员工作时均穿铅防护服, 但有两家未配备铅防护帽及铅防护眼镜, 介入放射工作单位及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尚需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
金振祥. 介入放射学与辐射防护[J]. 中国辐射卫生, 1998, 7(1): 60.
[2]
胡芳芳, 许晓虹. 介入治疗操作者受照剂量监测与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1996, 5(2): 112-113.
[3]
GB8279-87, 医用诊断X线卫生防护标准[S].
[4]
侯金鹏, 邓大平, 朱建国, 等. 介入放射学工作者剂量水平与评价[J]. 中国辐射卫生, 1997, 6(4): 216.
[5]
刘伟琪, 王小林, 任礼华, 等. 介入放射学工作者剂量水平监测和新防护器材的研制[J]. 中国辐射卫生, 2000, 9(4): 215.
[6]
杨效经, 钱学江, 韩学东.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介入检查的X射线防护[J]. 中国辐射卫生, 2001, 10(2): 118.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01.02.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