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02, Vol. 11 Issue (3): 158-158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02.03.021

引用本文 

赵国良, 岑芳桂, 许祥裕, 侯菲菲. 南京军区放射防护监督监测调查报告[J]. 中国辐射卫生, 2002, 11(3): 158-158.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02.03.021.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01-11-27
南京军区放射防护监督监测调查报告
赵国良 , 岑芳桂 , 许祥裕 , 侯菲菲     
南京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 江苏 南京 210002
摘要目的 对军区团以上卫生单位的放射设备进行放射防护的监测。方法 依据《军队卫生监督规定》和《军队放射防护监督实施办法》。结果 防护情况有较大改善, 多数检测指标合格率达到100%。结论 基层部队医院机器性能及防护设备比较落后, 少数放射工作人员对防护知识比较缺乏。
关键词放射防护    监督监测    照射量率    

为了加强军队放射卫生防护管理,南京军区放射防护监督监测中心组织了这次为期四个月的实地调查,对全区放射设备、人员及防护情况有了较全面的了解,现将具体方法和结果报告如下:

1 监测对象、仪器、方法和评价依据 1.1 监测对象

各卫生单位的X射线机、CT机、加速器、钴-60(后装机、γ刀)、同位素室的防护情况及个人健康档案管理工作。

1.2 仪器

X、γ剂量仪:FJ347AX、γ剂量仪。模拟散射体:4mm厚有机玻璃,内装蒸馏水,外周尺寸:25cm×30cm×15cm; 有用线束照射量率剂量笔;标准秒表; 标准卷尺; 特制胶片袋:密封不透光,表面贴有标准坐标纸; 特制玻璃板:面积约15cm×15cm有机玻璃,中间有标准的10cm×10cm正方形标记,有能标定方向的加铅小孔;加速器监测剂量仪及配套模拟散射体:各单位自配;α、β表面污染水平检测仪:FJ-2206α、β表面沾染仪。

1.3 评价依据相关国家标准[1~4] 1.4 方法

采用现场查看、询问,依据文献[5]和相应的国家标准检测评价的方法。主要检测项目有:机房面积、房高、墙厚、操作位空气照射量率、周围环境空气照射量率、X射线机漏射线、有用线束照射量率、加速器光野、射野重合性最大能量校准点吸收剂量偏差、能量偏差、钴-60机漏射线剂量和同位素室核素种类、"三区"(控制区、监督区、非限制区)的划分、表面污染水平以及放射性废物的处理情况。

2 监测结果与分析

检测结果表明X射线机在设施和防护方面不如其他设备,主要是机房面积、高度和门外剂量,且≤200 mA X射线机不如200 mA以上X射线机,具体情况见表 1:

表 1 各种机器检测项目合格率(%)

经统计,X射线机按其额定电流来分,≤200 mA占32%,200~500 mA占28%,≥500 mA占40%,这表明≤200 mA机器还比较多,而且多数分布在基层部队。

另外X射线机的有用线束照射量率和漏射线剂量合格率均为100%; CT机所测各部位空气照射量率均为0;加速器的几个性能检测均符合要求;所用同位素主要有131I、32P、99Tc、99mTc、153Sm、201T1,放射性废物均按长短半衰期放置,多数医务单位同位素室"三区"划分明显;钴-60机所检测的几个项目均未超标。还有些其他机器如:介入治疗机、骨科复位机等等没有制定监测项目和标准,虽然作了检测,但不便评价,仅作为参考,值得注意的是在工作人员操作时测得的头、胸、腹部照射量率都在几十至几百个μGy/h,应引起高度重视,必须加强个人防护,尽可能减少受照剂量,可参考文献[5~8]提供的防护措施。

3 讨论

经过这次实地调查和监测,放射防护状况比过去有明显的改善和提高,主要表现在新机器和500 mA以上大容量X射线机比例明显增加。对新建和扩建的X射线机房都能按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施工,从根本上改善了防护条件。但也存在着基层部队医疗单位机房面积偏小、机器较陈旧和放射技术人员缺编等问题。这与部队人员流动性较强和经费不足有关,随着《军队卫生监督规定》和《军队放射防护监督实施办法》等法规出台,军队的放射防护工作定能得到加强,通过共同努力,放射防护工作将走上正规化和法制化管理轨道。

参考文献
[1]
GB 8279-87, 医用诊断X线卫生防护标准[S].
[2]
GB 16364- 1996, 后装γ源近距离治疗放射卫生标准[S].
[3]
GB 16369- 1996, 医用电子加速器放射卫生防护标准[S].
[4]
GB 16360- 1996, 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准[S].
[5]
王树华, 邢桂平, 李金刚, 等. 医用诊断X线卫生防护与管理[M]. 第一版. 济南: 黄河出版社, 1990: 67-73.
[6]
邓大平, 陈玉祥, 侯金鹏, 等. 介入放射学辐射场分布及防护措施的研制[J]. 中国辐射卫生, 1997, 6: 231.
[7]
朱贡平, 王建平, 侯鲁强, 等. 介入治疗的X射线防护[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96, 16: 199.
[8]
苍政文, 陈新春, 张军, 等. 自制介入放射治疗用防护装置[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96,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