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02, Vol. 11 Issue (3): 153-155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02.03.017

引用本文 

王玉珍, 王秀娥. 全国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监护工作概况及建议[J]. 中国辐射卫生, 2002, 11(3): 153-155.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02.03.017.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01-07-18
修回日期:2002-01-16
全国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监护工作概况及建议
王玉珍 , 王秀娥     
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 北京 100088
摘要目的 了解全国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监护工作概况, 进一步加强该项工作。方法 统计分析"放射卫生监督监测年报表"、"卫生部关于(年度)卫生监督工作情况的通报"以及"专题调查"相关数据。结果 获得以下信息:全国新就业的放射工作人员年平均增长率, 就业前年平均健康检查率, 从业后年平均定期健康检查率, 受照剂量超过50mSv和放射事故受照人数及其工种分布。结论 健康监护工作与"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卫生部令第52号, 1997)"有一定差距, 该项工作中仍存在亟待规范的事宜。
关键词放射工作人员    健康监护    照射    

根据全国健康监护工作人员提供的资料,经整理、统计分析获得以下信息:全国放射工作人员年平均增长率为3.752, 就业前年平均健康检查率为74.82%,从业后年平均定期健康检查率为63.712 (1997~1999年),近年来982从业人员健康状况良好,年累积受照剂量超过50mSv人员546人(占剂量监测实测人数的0.132, 其中78.63%是射线诊断工作者),事故受照(职业人员受照剂量大于50mSv、公众大于1mSv)653人(其中98.022的工种是密封源其他应用),健康监护工作中仍存在亟待规范的事宜。

1 概况 1.1 放射工作人员增长情况

1991年据17个省份统计放射工作人员总计117 800多位,新就业人员以年平均3.75%增长,至1999年据31个省份统计为198 000余人(表 1),据各省份统计情况,放射工作人员的队伍在逐年扩大,健康监护任务随之增加。

表 1 放射工作人员年增长率
1.2 就业前健康检查

1991~ 1999年新就业人数总计53 600人,经健康检查合格上岗40 400余人,年平均健康检查率为74.822, 仍有13 200多人未经健康检查就从事放射性工作(各地区差异较大)1998和1999年虽分别增长到82.25%和80.96%, 但与相关法规和标准[1, 2]的要求还有差距。9 a来未经健康检查而上岗的13 200余人,他们不仅违规,而且因无岗前健康检查的基础的对比资料,对其以后的健康评价必将带来困难(表 2)。

表 2 就业前健康检查率
1.3 就业后健康检查

1997~1999年健康检查率波动在62%~66%之间,年平均率为63.71%(表 3)。1991~1996年没有提供应体检人数,用体检人数除以就业总人数所得年平均检查率为34.13%, 对此难作评价。就业后健康检查率不理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体检经费承受能力和领导重视程度是主要原因。

表 3 就业后健康体检率
1.4 健康状况

负责健康检查的医师,根据“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标准(GB16387-1996, 以下称健康标准),对不符合健康标准受检者提出"不适宜"和"调离"放射工作的意见,据此可以粗略反映工作人员健康状况(表 4)。

表 4 放射工作适应性状况

表 4显示,1991~1999年不适宜和调离放射工作的人员总计12 300多人,占体检人数2.59%(年平均),1995年以来,不符合健康标准人员的比例有所减少,除1996年占体检人数2.74%外,其余均不足2%,该结果提示,近年来98%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良好。

1.5 过量照射人员

过量照射人员包括职业人员一年内累积受照剂量大于年剂量限值(称超量照射)和由于事故使人员受到剂量大于年剂量限值的照射(职业人员5mSv、公众1mSv,称事故照射)。

1.5.1 时间分布

1991~1999年事故照射653人,1991和1994年最多,以后逐年减少,1996年以来超量照射人员仅占实测人员的0.02~0.07%(表 5),说明辐射防护措施已明显改善,过量照射不复存在指日可待。

表 5 过量照射人员年度分布
1.5.2 工种分布

事故照射人员有工种分布记录,见表 6

表 6 过量照射人员工种分布

从事同位素类工作的404位事故照射人员中,98.02% (396人)是从事密封源其他应用工作(表 7),即除了放射治疗、γ射线工作探伤以外的活度小于是37TBq (1kCi)密封源应用,如各类核子计,中小型辐射剂量仪校正装置以及非核工业目的贮存的放射源。这是小源闯大祸的现实,对小源特别是闲置和报废源必须加强管理。

表 7 事故照射人员同位素类工种分布

操作射线装置人员中超量照射463人,其中78.62% (364人)是从事X射线诊断工作,19.01% (88人)是工业探伤工作者(表 8)。因此,对从事X射线诊断和工业探伤的工作人员,不仅要加强剂量监测和健康监护,更主要的是要提高防护和自我保健意识,将受照剂量减少到最低。

表 8 超量照射人员射线装置类工种分布
2 存在问题 2.1 承担健康检查机构和主检医师资格审查不严

有的省特别是地(市)级承检机构,不具有健康检查的基本仪器设备、缺少主检人员,在体检时临时筹备仪器和借调不具有放射医学知识、不了解相关卫生法规的医生做检查,直接影响了健康检查质量(例如查眼晶体不散瞳、忽略放射性特点等),最终影响"健康评价"。

2.2 健康检查项目不规范

根据健康标准,检查任何与健康有关指标都无可非议。因此,各单位检查指标的多寡和具体方法差别较大。在2000年全国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和放射病诊断鉴定工作会上,代表们虽然对健康检查项目进行了讨论,但对细胞遗传学和免疫学等指标能否做为就业后体检必检项目仍未达成共识。上述现状不仅影响健康检查率的提高,而且影响资料的统一使用或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2.3 特殊人群资料收集难

特殊人群是指放射性疾病患者(下称放射病)、超量照射者以及事故照射者。他们在工作中受到射线的伤害或受到过量照射,为我国核能事业发展做出了贡献,为此应关心他们的健康状况,做定期医学随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所累积的人群健康资料对评价"辐射效应"、"防护措施"等都是宝贵的、有说服力的依据。因此,我们曾对1991~1999年发生的"特殊人群"进行了登记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表 9),放射病患者登记了327人,占应登记患者60.00%,而超量和事故照射人员登记人数则寥寥无几。其原因是由于人事变动交接手续不全而资料丢失,或因退休仍在个人手中的情况确实存在。

表 9 特殊人群登记调查情况
2.4 介入放射学工作者尚未纳入放射工作人员统一管理

我国介入放射学发展很快,已成为现代医学中一门新兴学科。介入放射学是在X射线机导视下进行插管或穿刺操作,对疾病进行诊断或治疗。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工作人员长时间暴露于X射线下,必然受到较高剂量照射,健康也受到影响。王继先教授报道[3],以腹部诊治为例,操作者平均年剂量为50mGy•a-1,相当于我国医用X射线工作者50~60年代的平均剂量水平,健康状况与当时的效应相似,且发生率较之为高。杨新芳等报道[4],由于介入治疗近台操作,介入工作者无防护时主要器官均接受较高剂量,超出国家标准限值的10余倍,年受照剂量范围为0.96~62 mSV·a-1,大大高于普通放射工作人员(0.5~18mV·a-1),同时介入放射工作者的血象和免疫功能都出现异常。已经发现有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因多年超剂量照射,导致血象很低,再加其他症状被迫脱离岗位[5]。因此,从事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应属放射工作人员,应纳入放射工作人员来管理,享受放射工作人员待遇。

3 今后工作建议 3.1 制定"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监护工作规范"

该"规范"主要内容应包括:建立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承检机构和主检医(技)人员资格认证和处罚制度;建立特殊人群登记制度;规范健康检查必检和选检项目;界定放射工作人员等。

3.2 建立"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监护"信息库

编制全国统一的"软件"。将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以便从中找出如剂量与效应关系、损伤特点和防护等规律性信息,为宏观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尽快实现计算机网络化和信息共享。

3.3 定期或择期召开工作会议或专题研讨会

目的是了解国内外相关信息,解决健康监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4 加强相应的研宄工作

在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监护工作中,仍存在不少需要进一步研宄问题,例如:细胞遗传学指标在评价职业人员健康状况中的作用,为该指标是否应作为就业后健康检查必检项目提供依据; 介入放射学工作者受照剂量和健康状况研宄,为介入放射学工作者应属放射工作人员、应如何采取防护措施提供依据; 对放射事故和超量照射人员健康状况进行研宄,对"报表"提供的1 200人进行调查研宄,为评价小剂量电离辐射对健康影响提供资料。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第41号令, 预防性健康检查管理办法[S].
[2]
GB 16387-1996, 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标准[S].
[3]
王继先.电离辐射的健康危害与评价[A].介入放射学继续教育、并发症防治及放射防护研讨会论文汇编[C].昆明, 1999, 106-111.
[4]
杨新芳, 商希梅, 陈文华, 等. 十家医院介入放射学工作者辐射剂量与效应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00(3): 177-178.
[5]
芦春林, 阮明, 贾德林, 等. 介入放射学医疗照射与职业照射量水平[J]. 中国辐射卫生, 2000(4): 23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