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02, Vol. 11 Issue (3): 129-133, 180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02.03.001

引用本文 

潘自强. 写在《中国辐射卫生》杂志创刊十周年之际人为活动引起的天然辐射职业性照射的控制——我国国民所受的最大和最高职业性照射[J]. 中国辐射卫生, 2002, 11(3): 129-133, 180.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02.03.001.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02-05-23
写在《中国辐射卫生》杂志创刊十周年之际人为活动引起的天然辐射职业性照射的控制——我国国民所受的最大和最高职业性照射
潘自强     
中国工程院

人为活动引起的天然辐射职业性照射是我国国民所受职业性辐射照射的最大和最高者, 这一点在辐射防护界已为不少人所了解, 但除铀矿以外至今尚未引起社会、公众和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远在十六世纪, 有些矿工的死因可能就是天然放射核素氡及其子体。所患致死性疾病的症状与肺癌相同, 不过当时未能确诊。二十世纪上半叶, 氡引起矿工肺癌得到了确认。现在,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已将氡归为1类致癌因素。在我国,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有些科学工作者开始注意非轴地下矿山氡的危害, 随后断断续续有人对地下矿山等人为活动引起的天然辐射照射的增强进行调查。

1 人为活动引起的天然辐射职业性照射

人为活动引起的天然辐射职业性照射主要发生在:地下矿山和地下工作场所; 操作含有显著痕量天然放射性核素的场所, 包括有些矿物提取工业; 喷气飞机和宇航。

1.1 地下矿山和地下工作场所工作人员所受辐射照射 1.1.1 地下矿山氡及其子体的浓度(见表 1~5)

表 1列出了一些煤矿中氡的浓度和总平均值。在计算总平均值时, 对没有氡浓度或氡平衡当量浓度的实测值假设平衡因子为0.4。与其他非铀矿山相比较, 由于防止爆炸性气体的要求, 通风情况通常较好; 故取平衡因子为0.4。由表中所列数据可见, 所列煤矿难于代表全国的情况, 许多文献没有给出完整的相关资料, 除个别文献外均是抓取样品, 在考虑测量点时也不完全是从估算工作人员所受职业性照射的要求出发的, 测量方法和选择取样点的原则也均不相同。所以, 难于采用总平均值作为典型值。但可以作为确定典型值的参考。在这里没有用平均值一词, 而是用典型值一词。这主要是考虑现有数据中每一个数据的代表性和准确性均不相同。其平均值难于解释。典型值则是不仅考虑了平均的结果, 还考虑了其他因素。北京房山某煤矿的数据应该认为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根据场所浓度估算的个人剂量值与佩戴的氡个人剂量计监测结果基本相符。其氡子体平衡当量浓度为241Bq·m-3

表 1 一些煤矿中氡的浓度

表 2 我国煤中放射性核素的平均含量

表 3 有色金属地下矿山空气中氡及其子体浓度[13]

表 4 各地有色金属地下矿山空气中氡及其子体浓度

表 5 其他地下矿山空气中氡及其子体浓度

表 2列出了我国煤中放射性核素的平均含量, 由表中可见, 北京房山某煤矿中226Ra含量仅为全国平均值的31.4%。考虑到这一因素, 取地下煤矿氡子体平衡当量浓度典型值为300 Bq·m-3。按IAEA国际基本安全标准安全丛书)列出的转换系数以后相同), 地下工作人员所受年剂量为4.8 mSv。

表 3列出有色金属地下矿山空气中氡及其子体浓度调查, 这组数据的平均氡子体平衡当量浓度为6.68 x 102Bq·m-3, 表 4数据是作者从各文献中收集的。去除一个最高值, 平均氡子体平衡当量浓度为2.43x103Bq·m-3。如果再去掉2个最高值, 则为1.62x103 Bq·m-3。在文献[13]中给出的氡子体的平衡因子的平均值为0.56, 在这里计算平均浓度时取0.6。考虑上述两组数据, 有色金属地下矿山空气中氡子体平衡当量浓度的典型值采用1x103Bq·m-3可能较为恰当。在有色金属矿山中平均浓度最高的是钨矿, 但不同钨矿其浓度差异可达两个数量级。典型值相应的年剂量约为16mSv。

表 5列出了除煤矿和有色金属外的地下矿山空气中氡及其子体浓度。由表中可见, 有的矿山氡平衡当量浓度可高达3.2×104Bq·m-3。8个铁矿平均氡平衡当量浓度也达7.7%×102Bq·m-3

1.1.2 地下工作场所中氡及其子体的浓度

表 6列出了地下工作场所中氡及其子体的浓度。975处场所的平均子体平衡当量浓度为238.4 Bq·m-3。取典型值为250 Bq·m-3表 7列出了溶洞中氡及其子体浓度。溶洞中氡子体平衡当量浓度为494 Bq·m-3。取典型值为500 Bq·m-3。在计算平均值时, 对仅有一个浓度值的数据, 取平衡因子为0.5。

表 6 地下工作场所空气中氡及其子体的浓度

表 7 溶洞中氡及其子体浓度
1.1.3 地下工程施工中氡及其子体的浓度

地下工程施工中氡及其子体浓度水平应与地下矿山大致相同, 但其防护问题更容易被忽略, 因此有关这方面的资料现在很少。有文献报道, 在铁路隧道施工中222Rn子体平均平衡当量浓度可达1.93%×103 Bq·m-3 [42]

1.2 操作天然放射性核素或有显著痕量天然放射性核素场所辐射水平 2.2.1 生产汽灯纱罩时的辐射水平

表 8列出了10个生产汽灯纱罩厂场所的辐射水平。平均值是按厂平均的。其工作场所γ剂量率、空气中Th和220Rn平衡当量浓度分别为9.8× 103nGyh-1、8.5x10-2和98.4 Bq·m-3。则相应的典型值分别可取10μGyh-1、0.1和102Bq·m-3。由此推算的年剂量分别为20 mSv、4.3 mSv和7.2 mSv, 总计为32 mSv。

表 8 生产汽灯纱罩厂工作场的辐射水平
1.2.2 矿物加工和提取时的辐射水平

我国有关矿物加工和提取场所辐射水平的资料很少。表 9列出了这方面的2篇文献。由于数据不够完整, 难于估算总的剂量。但从文献[48]的数据看, 当铁矿中钍的含量约为1.6Bq/g时, 仅220Rn引起的年平均内照射剂量就可达1.7mSv。表 10列出了一些矿物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国际电离辐射防护和辐射源安全的基本标准推荐的放射性核素的豁免放射性浓度226Ra、238U和232Th分别为10、1和1 Bq·g-1; 对226Ra含短寿命子体, 其相应的总量不超过1kg。表 9中所列矿物都超过豁免值, 而且其数量也大得多。

表 9 矿物加工和提取场所的辐射水平

表 10 我国一些矿物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Bq/g)
1.2.3 温泉利用场所氡及其子体的浓度

表 11列出了温泉利用场所氡及其子体的浓度。工作场所氡浓度差异很大。最高可达1 240 Bq·m-3。平均为370 Bq·m-3。其氡平衡当量浓度典型值取150Bq·m-3。温泉水中氡浓度差异也很大。需要指出的是, 水中氡浓度值与水达到地面后的时间、水面通风情况和水的状态等各种因素有关。而表中所列数据大多没有说明条件, 相互之间难于互相比较。

表 11 温泉利用场所氡及其子体的浓度
1.3 航空机组人员所受辐射照射

航空机组人员所受年剂量约为4 mSv, 范围在1~10mSv之间[60-62]

2 控制天然辐射职业性照射的必要性

表 12列出了我国天然辐射职业性照射水平, 作为对比同时也列出了核电站、核工业、辐射技术和同位素应用和铀矿工人所受职业性照射。由表中可见, 汽灯纱罩生产工作人员所受剂量最高, 其次是地下矿山和地下工作场所施工, 在地下矿山中最高的是有色金属, 其典型值达16 mSv·a-1, 显然其超过年剂量限值20 mSv·a-1的百分比是很大的。与核电站和核及辐射技术应用相比较, 其所受剂量要高一个数量级。有关矿物加工中工作人员所受个人剂量的资料现在还很少, 但从包头白云鄂博铁矿的情况看, 工作人员所受个人剂量显然是不小的。航空机组人员所受剂量比较固定, 不大可能超过年剂量限值20mSV·a-1, 但其所受剂量的典型值均高于核电站和核工业。在这里值得特别注意的是机组人员中相当一部份均系育龄妇女, 怀孕期间所受剂量超过其限值1mSv的可能性很大, 有必要进行严格的控制。由于缺少各种职业工作人员数的统计资料, 表中仅给出了个别职业的集体剂量数据。而且这些数字也是十分粗略的。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年鉴, 国有重点煤矿1998年井下工人为888 214人, 生产量占总产量的40.9%, 地方国营煤厂产量占17.3%, 民营占44.9%。国营重点煤矿原煤全员效率为2.18t/工[63]。假设地方国营煤厂和民营煤厂分别为0.8和0.5t/工, 由此可计算地方和民营煤矿分别为102万t和396.64万t, 则总计约588万t。取总数为600万t。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年鉴中地下矿山采矿量和劳动生产率的数据[64], 估算井下工人约为6万人, 但从其劳动生产率看, 显然指国营大型企业, 实际工人数可能远高于这一数值。由表中可见:无论从个人剂量, 还是从集体剂量看, 天然辐射产生的职业性照射都远高于人工辐射产生的照射。可见对其进行控制是必要的。

表 12 我国天然辐射职业性照射水平(mSV·a-1)
3 控制天然辐射职业性照射的建议

如上所述, 控制天然辐射职业照射是必要的。从铀矿开采的经验看, 只要适当地设计通风系统, 就可以有效地降低氡浓度。对一个品位高于0.6%的铀矿, 在全面分析氡浓度分布的基础上, 通过调整压力分布, 就使矿工所受年有效剂量由58.5 mSV·a-1下降到13.2 mSv· a-1[65]可见降低地下矿山和工作场所工作人员所受剂量完全是可能的。一些发达国家在六十年代中期开始注意这一问题, 地下矿山工作人员所受剂量已明显下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提出如下建议。

3.1 开展天然辐射职业性照射现状的调查

我国对人为活动引起的天然辐射职业性照射的研究, 从总体上看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地下矿山工作人员所受剂量, 除个别工作外, 基本上是抓取取样或短期累积取样, 取样点的选择也不完全是从评价个人剂量出发的。文献中对取样时间、地点和条件常常没有有关情况的描述。所以本文基于现有数据进行的初步评价, 只能是概念性的。矿物加工和提取工作人员所受剂量的资料更少。既使对其辐射影响进行过较深入研究的白云鄂博铁矿, 也未见全面的剂量评价。我国土壤和有些矿物中钍的含量较高, 但至今未见任何地下矿山中220Rn和其子体浓度的资料。地下建筑中也只有个别窑洞的数据。由此可见开展天然辐射职业性照射现状调查是完全必要的。

3.2 制定“人为活动引起天然辐射职业性照射防护”标准

从科学上看, 职业照射是除国家法规、标准所排除的照射以及按规定已予以豁免的实贱或源产生的照射以外, 工作人员在其工作过程中所受的应由运行管理部门负有责任的所有照射。但是由于人为活动引起天然辐射职业性照射的情况情景较多, 涉及人员很广, 有时难于明确界定。故有必要制定相应的标准, 或由审管部门明确界定。我国新制定的"电离辐射防护和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报批稿)中规定的是"3.1.1.C)审管部门规定需加以控制的涉及天然源照射的实贱; ”。在报批稿中有关天然辐射照射控制的明确规定是"附录2工作场所中氡:工作场所中氡持续照射情况下补救行动的行动水平是在年平均活度浓度为500~1 000 Bq·m-3平衡因子0.4)范围内。222Rn达到500 Bq·m-3时宜考虑采取补救行动, 达到1 000 Bq·m -3时应采取补救行动。”

3.3 制定“地下矿山和地下工作场所减氡计划”

地下矿山和地下工作场所工作人员所受职业性照射是我国电离辐射职业性照射中的最高和最大者。有色金属矿山典型值已接近剂量限值, 超过剂量限值的百分比显然很高。在地下场所工作的人员人数近千万, 是受职业性照射人群中的最大者。制定她下矿山和地下工作场所减氡计划"并纳入国家规划中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陈凌, 刘新华, 王秀江, 等. 北京某煤矿氡水平的调查及剂量估算[J]. 辐射防护, 1998, 18(1): 31.
[2]
曾新元, 刘汉钦, 肖仁义. 湖南省部分非铀矿山氡的放射卫生学研究[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89, 9(1): 139.
[3]
杨广泽, 谢九如, 赵传贵. 旗山煤矿氡子体浓度的初步测定[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87, 7(2): 139.
[4]
官庆超, 杨娟娟, 张连平, 等. 山东部分非铀矿井氡浓度测量与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1998, 7(3): 143.
[5]
张士成, 李福生, 宋方贵, 等. 枣庄矿区井下氡浓度水平与内照射剂量的估算[J]. 中国辐射卫生, 1992, 1(3): 121.
[6]
孙秀兰, 赵方, 王庆标, 等. 煤矿井内氡浓度水平测量[J]. 放射卫生, 1991, 4(13): 124.
[7]
李秀兰, 王润溪, 高德昌, 等. 太原市白家庄煤矿氡及其子体浓度的调查研究[J]. 中国辐射卫生, 1993, 2(4): 176.
[8]
翟云, 徐友来, 葛传奎, 等. 安黴省环境中氡浓度水平及对居民受照剂量的研究[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93, 13(1): 19.
[9]
杨文堦, 杨昆, 张瑞明, 等. 吉林省非铀矿矿井222Rn水平调查[J]. 中国辐射卫生, 1996(2): 116.
[10]
周连江, 孙克新, 周开建, 等. 非铀矿井下氡浓度的测定[J]. 中国辐射卫生, 1996, 5(2): 108.
[11]
徐金山, 孟文斌, 张彬, 等. 沈阳煤矿井下氡水平测试与评价[J]. 中国辐射卫生, 1997, 6(4): 227.
[12]
姜希文, 刘秋生, 李瑞香, 等. 我国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水平[J]. 辐射防护, 1989, 9(3): 181.
[13]
王昆山. 有色金属矿山环境中氡及其子体水平与剂量评价[C]. 全国天然辐射照射与控制研讨会论文汇编205, 北京, 2000. 11.
[14]
王燮华. 氡与矿工肺癌[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84, 4(3): 10.
[15]
曾新元, 刘汉钦, 肖仁义. 湖南省部份地区非铀矿山及地洞内氡子体α潜能浓度的调查[J]. 辐射防护, 1989, 9(2): 156.
[16]
刘更民, 周景新, 李秀兰, 等. 山西省某铜矿井下222Rn浓度水平的调查[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97, 17(5): 358.
[17]
翁德通, 杨孝桐, 钱庭荣, 等. 福建部分非铀矿山氡及其子体浓度与评价[J]. 中国辐射卫生, 1994, 3(3): 153.
[18]
辽宁劳动卫生监督监测所. 中日环境氡监测研讨会论文集[C]. 1988.
[19]
王昆山. 铝企业中环境放射性水平及剂量估算[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92, 12(4): 263.
[20]
李秀兰, 王润溪, 蒋维礼, 等. 山西省某铁矿井下氡浓度与所致矿工剂量[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00, 20(5): 364.
[21]
孟繁卿, 丁华光. 石村铁矿井下氡子体浓度[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93, 3(1): 15.
[22]
孙秀兰, 杨如景, 王金标, 等. 稀土矿环境污染与卫生学评价[J]. 放射卫生, 1991, 4(2): 75.
[23]
林莲卿, 陈志鹏, 任天山, 等. 北京市地下建筑物中氡浓度及其所致内照射剂量[J]. 辐射防护, 1987, 7(2): 113.
[24]
孟文斌, 张志兴, 张伟道. 辽宁省地下建筑物内氡及其子体水平调查[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88, 8(4): 247.
[25]
张伟道, 孟文斌, 秦长珠, 等. 地下建筑物中氡浓度变化的观测[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93, 13(1): 57.
[26]
杨文土皆, 杨磊, 卢玉峰, 等. 用固体核径迹法测定地下场所222Rn水平[J]. 中国辐射卫生, 1999, 8(2): 93.
[27]
李占沧, 王永远, 崔志庆, 等. 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氡水平及其所致公众肺部剂量[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91, 11(1): 28.
[28]
王润溪, 李秀兰, 刘玉琴. 山西省空气中氡及其子体浓度与所致居民剂量的估算[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90, 10(6): 398.
[29]
官庆超, 杨娟娟, 张连平, 等. 山东省地下建筑物内氡浓度调查及剂量估算[J]. 中国辐射卫生, 1998, 7(2): 113.
[30]
孟繁卿, 丁华光, 杨顺勤, 等. 河南省地下建筑内氡及氡子体浓度与内剂量评价[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91, 11(2): 113.
[31]
尚兵, 汪家兴. 湖北省不同类型地下建筑物空气中的氡水平[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90, 10(1): 15.
[32]
范鑫. 中日环境氡监测研讨会论文集[C]. 1988.
[33]
曹建平, 陆治钊, 洗海林, 等. 南京市地下建筑内氡浓度调查[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89, 14(5): 324.
[34]
杨孝桐, 陈文瑛, 翁德通, 等. 福建地区空气中氡及其子体浓度与剂量评价[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90, 10(6): 404.
[35]
曾新元, 刘汉饮, 肖仁义. 地下建筑物内氡和氡子体浓度[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85, 5(3): 194.
[36]
邓文, 江仁德, 刘怡刚, 等. 重庆市地下建筑物内氡及其子体所致内照射剂量[J]. 放射卫生, 1989, 2(2): 68.
[37]
万玉松, 王秀玉, 曾而康, 等. 江西省室内、外环境中氡及其子体浓度与所致居民剂量调查[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91, 11(3): 184.
[38]
孟文斌, 蒋衍, 秦长珠. 辽宁省环境氡及其子体水平与所致剂量[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90, 10(3): 159.
[39]
罗开训, 高益群, 周朝玉, 等. 湖南省溶洞中氡及其子体浓度与剂量估算[J]. 中国辐射卫生, 1996, 5(1): 36.
[40]
李锁照. 旅游溶洞内氡浓度水平及放射防护管理措施的探讨[J]. 放射卫生, 1989, 2(4): 164.
[41]
全国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总结报告编写小组. 我国部分地区空气中氡及其子体α潜能浓度调查研究1983~1990):[J]. 辐射防护, 1992, 12(2): 164.
[42]
古勇. 铁路隧道施工中射线的监测与防护[J]. 中国辐射卫生, 2000, 9(3): 148.
[43]
杜平生, 马玉兰, 郁新森, 等. 南通市纱罩厂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情况[J]. 中华放射医学和防护杂志, 1993, 13(4): 276.
[44]
岳锡明, 侯壁君, 郑玲. 两纱罩厂放射作业人员受照剂量估算[J]. 中国辐射卫生, 1996, 5(1): 45.
[45]
姜汝福, 丁金龙, 徐晓柱, 等. 某汽灯纱罩厂生产过程中的放射卫生评价[J]. 中国辐射卫生, 1997, 6(3): 153.
[46]
周小亚, 周舜元, 石玉成, 等. 汽灯纱罩生产过程中的放射防护评价[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95, 15(4): 269.
[47]
许金奎, 张健, 陈兴安. 白云鄂博稀土铁矿破碎车间空气中氡220Rn子体浓度测量及其对工人健康影响的初步评价[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94, 14(3): 185.
[48]
王良, 孟芸, 田淑荣, 等. 桦南金矿采金工艺外照射水平[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92, 12(6): 419.
[49]
刘怡刚, 毛亚虹. 天然电离辐射源的职业照射"[J]. 中国辐射卫生, 2000, 9(3): 165.
[50]
胡晓雷, 江利权, 郭建国, 等. 自贡市建筑材料放射性水平调查[J]. 中国辐射卫生, 2000, 9(1): 42.
[51]
帅震清, 赵亚民, 赵永明, 等. 伴生放射性矿物资源开发中放射性污染现状与对策研究[C]. 全国天然辐射照射与控制研讨会论文汇编, 北京, 2000, 452.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EFE200102000.htm
[52]
陈志东, 林清, 刘瑛, 等. 广东省伴生矿淘汰利用概况和辐射水平调查[C]. 全国天然辐射照射与控制研讨会论文汇编, 北京, 2000, 442.
[53]
黄炳辉, 范丽珠, 陈昆镇. 电焊条生产及施焊过程中天然放射性核素的危害调查[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96, 6(1): 53.
[54]
韩寿岭. 某厂锆(Zr)生产流程中不同产物的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测定[J]. 辐射防护, 1993, 13(2): 146.
[55]
张连平, 李福生, 程杰, 等. 山东省温泉氡浓度测定及评价[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94, 14(2): 131.
[56]
冯玉水, 孟文斌, 秦长珠. 辽宁省某温泉疗养院氡浓度的测量[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94, 14(3): 182.
[57]
孙义俊. 某温泉浴室中222Rn及其子体浓度水平调查[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98, 18(6): 435.
[58]
蒋衍, 孟文斌, 秦长珠. 温泉水利用中氡的水平与评价[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93, 13(2): 109.
[59]
刘学成, 刘畅, 郑万明, 等. 兴城矿泉水中放射性水平和氡及其子体对人体的照射剂量[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94, 14(1): 49.
[60]
王其亮, 崔圣裕, 樊小敏, 等. 宇宙辐射空间变化规律及航空人员受照剂量与评价[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96, 16(6): 378.
[61]
陈英民, 李福生, 林俊明, 等. 航空机组人员个人受照剂量水平及评价[J]. 中国辐射卫生, 1999, 6(4): 206.
[62]
温静, 叶坚, 王其亮, 等. 国际航班机组人员所受辐射剂量调查[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96, 16(1): 55.
[63]
孙旭东, 伊列. 中国煤炭工业年鉴[M]. 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1.
[64]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年鉴编辑委员会.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处鉴[C]. 2001.
[65]
周星火, 李先杰, 徐有才. 某矿氡污染分析和通风降氡效果[C]. 全国天然辐射照射与控制研讨会论文汇编, 北京, 2001,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