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01, Vol. 10 Issue (2): 93-93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01.02.027

引用本文 

王智海. 医用X射线防护干预效果评估[J]. 中国辐射卫生, 2001, 10(2): 93-93.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01.02.027.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00-10-17
医用X射线防护干预效果评估
王智海     
临汾地区卫生防疫站, 山西 临汾 041000
摘要目的 评价医用X射线工作场所防护干预效果。方法 对每个医用X射线机及其工作场所按有关国家标准进行干预性防护监测。结果 综合评价机房防护指标合格率由干预前的30.6%增加到87.7%;X射线机立位、卧位透视照射量率比干预前有所降低; 干预后99%的摄片操作处照射量率低于2.5×10-7 C·kg-1·h-1, 对干预前超过1.29×10-6 C·kg-1·h-1的操作处明显"削峰"; 个人平均剂量当量由干预前的2.30 mSv·a-1降低到1.02 mSv·a-1结论 防护干预效果明显。
关键词X射线监测    辐射防护    效果评估    

医用X射线作为医疗诊断手段已得到广泛应用, 但如果它的防护不符合要求或未采取措施, 将严重危害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和周围环境[1, 2]。对此, 我区根据国务院《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及有关规定, 制定了“医用X射线防护干预措施”, 从1997年起, 进行危害程度调查、落实防护干预措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对象:本区所辖各级医疗单位医用诊断X射线机及其工作场所。方法:对每个医用X射线使用单位进行放射卫生防护监督监测, 对不符合防护标准[3]要求的X射线机及工作场所进行防护干预。主要干预措施:(1)增设防护设施, (2)调整机房面积, (3)改造机房的不合理设置, (4)安装通风设施, (5)设警示灯和防护标志。同时对防护干预前后X射线机及工作场所和周围环境对比监测, 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监测仪器为FJ-347A X、γ射线巡测仪。FD-71A型辐射仪, FJ-369热释光测量仪。

2 结果 2.1 防护干预前后医用X射线机房防护设施

本次共调查和干预全区医用X射线使用单位228个, 各类医用X射线机235台, 工作场所235个。占全区放射工作场所的93.2 %。对工作场所中不符合要求的1 867处进行防护干预, 干预改造率达95.63%。改造后合格机房达87.7 %。各项比较见表 1

表 1 医用X射线工作场所改造前后防护比较
2.2 防护干预前后透视测试照射量率

在防护干预前, 我区X射线机透视防护水平不一, 工作场所射线照射量率差别较大, 少数测定点高达12.38×10-6C·kg·h-1, 超标9.6倍。经过防护干预改造, 增加了固有防护, 照射量率普遍下降, 不同体位不同测试部位的照射量率平均降低30.76%~ 51.5%, 原来照射量率大的X射线机得到有效防护, 透视工作场所照射量率差别明显减少。见表 2

表 2 X射线机防护改造前后透视测试照射量率(10-6 C·kg-1·h-1)
2.3 防护干预前后拍片时工作场所及周围环境照射量率

X射线机房防护干预前, 摄片室操作处的照射量率范围在9×10-8 C·kg-1·h-1至3.1×10-6 C·kg-1·h-1之间, 平均值为2.5×10-7 C·kg-1·h-1, 其中超过1.29×10-6 C·kg-1·h-1的操作处占7.82 %, 周围环境和邻室的照射量率范围为7.7×10-8 C·kg-1·h-1至5.67×10-7 C·kg-1·h-1, 平均值为1.85×10-7 C·kg-1·h-1。其中大于1.29×10-7 C·kg-1·h-1的测定点占62.4%, 大于2.58×10-7 C·kg-1·h-1的占8.20%, 超过1.29×10-7 C·kg-1·h-1的测定点主要分布在摄片室门窗1 m处和候诊室。经防护干预后, 摄片操作处的照射量率明显降低, 99 %的在2.5×10-7 C·kg-1·h-1以下。周围环境和邻室的照射量率平均值降低到8.25×10-8 C·kg-1·h-1。特别是超过1.29×10-7 C·kg-1·h-1的测定点降低幅度较大。门外1 m处、窗外1 m处和候诊室降低率分别为98.2 %、99.5%和99.8%。

2.4 防护干预前后放射工作人员

个人剂量当量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在防护干预前参加225人, 年剂量当量主要分布在1.2 mSv左右, 5 mSv以上占7.3%。防护干预后参加人员300人, 达总数的90%以上。年剂量当量主要分布在0.9 mSv左右, 全部在5 mSv以下。防护干预前的年均剂量当量为2.295 mSv·a-1, 干预后为1.023 mSv·a-1, 降低了1.272 mSv·a-1, 经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 < 0.01)。

3 讨论

本次防护干预进行后, 综合评价机房防护合格率由原来的30.6 %增加到87.7%, 立位、卧位透视照射量率比原来都有降低。投照室门外1 m处、窗外1 m处和候诊室照射量率都降低了90%以上, 个人平均剂量由干预前2.295 mSv·a-1降低到1.023 mSv·a-1, 说明我区的医用X射线防护干预是有明显效果的。在本次防护干预中对不同层次的单位采取了不同的要求, 因陋就简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护措施。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改善乡镇卫生院设备差、容量低及X射线防护质量, 如何完善病人防护措施等, 由于涉及到多方综合因素, 有些还难以纳入这次防护干预的范围。

参考文献
[1]
刘力群, 王敬英, 贾德林, 等.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诊断依据[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92, 12(2): 241-245.
[2]
江苏省放射性疾病诊断鉴定组. 14例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及其临床特点[J]. 中国辐射卫生, 1999, 8(1): 60.
[3]
GB 8279-87, 医用诊断X线卫生防护标准[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