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01, Vol. 10 Issue (2): 86-87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01.02.021

引用本文 

张林, 吴鸣泉, 何展, 胡灿云, 梁婷婷. 广州地铁一号线工程沿线土壤放射性水平[J]. 中国辐射卫生, 2001, 10(2): 86-87.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01.02.021.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00-05-29
广州地铁一号线工程沿线土壤放射性水平
张林 1, 吴鸣泉 2, 何展 2, 胡灿云 1, 梁婷婷 1     
1. 广州市卫生防站, 广东 广州 510080;
2. 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
摘要:监测了广州地铁一号线工程沿线土壤放射性水平, 讨论了放射性核素在不同类型、不同线段土壤中的分布。土壤放射性水平均值:地表天然γ辐射为13.17×10-8 Gy/h, 土壤气氡几何均值为325.5 Bq/m3, 226Ra为37.5 Bq/kg, 232Th为48.7 Bq/kg, 40K为501.5 Bq/kg, 属正常本底水平。
关键词广州地铁一号线    土壤    放射性水平    

为调查广州地铁一号线沿线土壤放射性水平, 我们于1995~1997年在施工过程中对沿线车站、区间各类土壤天然γ辐射、氡进行了现场测定, 同时采集样品对放射性核素226Ra、232Th、40K含量进行了分析。

1 地貌与地质概况

广州地铁一号线是广州市地铁规划路网的东西干线, 西起西朗站, 东止广州东站。正线全长18.48 km, 包括16座车站(其中2座地面站、14座地下车站)、15段区间。

西朗~坑花区间隧道入洞口:属于海陆交互冲击平原, 地表层为耕土、粘土; 下伏淤泥及淤质粘土。

隧道洞口~芳村站:地表为第四系土层, 下伏风化基岩。

黄沙~陈家祠:穿越松散~中密饱和砂土及淤泥。

陈家祠~广州东站:地表为第四系土层, 淤泥、粘土、砂层分布较广, 下风化残积层, 下伏风化基岩。

各类土壤分类为:表面杂土、淤泥、砂、粘土、粉质粘土、强风化、中风化、微风化。

2 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2.1 样品制备

在地铁挖掘过程中, 先在采样点测定离土壤表面1 m处空气中天然γ辐射、土壤表面下15 cm处土壤气中氡浓度, 然后按1 m ×1 m面积, 等量采集四角及中心点的土壤, 总重2~3 kg, 均匀混合后装入塑料袋。样品称重后经105℃烘干、称重, 磨细至60目, 备分析核素用。

2.2 仪器与方法

天然γ辐射采用上海电子仪器厂生产的FD-71A闪烁辐射仪, 结果按文献[1]的方法进行校正。

土壤气中氡浓度采用上海电子仪器厂生产的FD-3017 Ra测氡仪。

核素226Ra、232Th、40K分析分别采用FD-125氡分析器、721分光光度计和FE 883火焰光度计。226Ra比活度测定用射气法。232Th比活度测定用N-235萃取比色法。40K比活度测定用火焰光度法。

2.3 数据处理

数据分析处理采用SPSS统计软件。经Kolmogorov-Smirnov方法检验, 发现天然γ辐射、226Ra、232Th呈正态分布, 40K呈近似正态分布; 土壤气中氡浓度呈对数正态分布。在求均值时, 除土壤气中氡浓度采用几何均值外, 其余均采用算术均值。

3 结果与分析 3.1 各类土壤放射性水平比较

各类土壤放射性水平测定结果列于表 1表 2

表 1 地表γ辐射水平与土壤气氡浓度

表 2 各类土壤中放射性核素含量
3.1.1 表面天然γ辐射

土壤表面天然γ辐射范围为7.90× 10-8~20.95 ×10-8 Gy/h, 平均值为13.17×10-8 Gy/h, 与文献[3]报道的广州地区室外天然γ辐射平均值11.9×10-8 Gy/h相近。各类土壤比较, 中风化最高、砂最低。各类土壤方差分析(ANOVA)表明, 各类土壤天然γ辐射平均值差异有显著性(P < 0.05)。经最小显著差异法(LSD)多重检验, 回填土、砂与表面杂土、粉质粘土、强风化、中风化、微风化, 表面杂土、粉质粘土、强风化、微风化与淤泥, 表面杂土与中风化, 中风化与淤泥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 < 0.05), 其余土壤间差异无显著性。

3.1.2 土壤气中氡浓度

各类土壤气氡浓度范围为12.0~ 21 943.0 Bq/m3, 几何平均值为325.5 Bq/m3。各类土壤比较, 表面杂土最高, 粘土最低。表面杂土氡浓度最高的原因可能是226Ra含量最高和密度低引起的。LSD多重检验表明除表面杂土与粉质粘土、强风化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 < 0.05)外, 其余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3.1.3 226Ra含量

各类土壤226Ra含量范围为1.6~149.2 Bq/ kg, 平均值为37.5 Bq/kg, 平均值与全国土壤均值37.6 Bq/kg[2]十分接近, 比广东省土壤均值49.2 Bq/kg低[3]。各类土壤比较, 最高的是表面杂土, 最低为微风化。LSD多重检验表明, 除表面杂土与强风化、中风化、微风化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 < 0.05)外, 其余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3.1.4 232Th含量

各类土壤232Th含量范围为2.5~165.1 Bq/ kg, 平均值为48.7 Bq/kg, 比全国土壤均值54.6 Bq/kg[2]及广东省土壤均值[3]84.7 Bq/kg低。各类土壤比较, 最高的是表面杂土, 最低为回填土。LSD多重检验表明回填土与表面杂土、淤泥、砂, 表面杂土与强风化, 强风化与淤泥、砂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 < 0.05)外, 其余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3.1.5 40K含量

各类土壤40K含量范围为5.4~1 431.0 Bq/ kg, 平均值为501.5 Bq/kg, 比全国土壤均值584 Bq/kg[2]低, 比广东省土壤均值426 Bq/kg高[3]。各类土壤比较, 最高的是强风化, 最低为表面杂土。LSD多重检验表明强风化与其余所有土壤, 中风化与表面杂土、砂、粉质粘土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 < 0.05), 其余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3.1.6 空气吸收剂量率估算值

按UNSCEAR 1982年报告书方法进行估算[1], 各类土壤表面空气吸收剂量率范围为(2.32 ~22.57)×10-8 Gy/h, 平均值为9.68×10-8 Gy/h, 与广东省地表空气吸收剂量率计算值9.77 ×10-8Gy/h[3]十分接近。226Ra、232Th、40K对总剂量的贡献分别为23%、46%、31%。

空气吸收剂量率估算值比现场实测平均值13.17 ×10-8 Gy/h小, 其原因可能是现场测定是在地铁施工过程中进行的, 受到周围其它土壤影响所致。

3.2 各线段土壤放射性水平比较

各线段土壤放射性水平测定结果列于表 3表 4

表 3 各线段地表γ辐射与土壤气氡浓度

表 4 各线段土壤放射性核素含量

各线段土壤平均值比较:γ辐射以农讲所站最高(16.24 × 10-8 Gy/h)、西朗站最低(8.05 ×10-8 Gy/h); 土壤气氡浓度以西郎站最高(3 149.7 Bq/m3)、烈士陵园~东山口最低(95.4 Bq/ m3); 226Ra含量以广州东站最高(51.8 Bq/kg)、公园前~农讲所最低(19.4 Bq/kg); 232Th含量以东站最高(60.9 Bq/kg)、体育西路站最低(30.6 Bq/kg); 40K含量农讲所~烈士陵园最高(852.5 Bq/kg)、长寿路~陈家祠最低(260.1 Bq/kg)。方差分析表明各线段土壤表面γ辐射、226Ra、40K含量平均值差异有显著性(P < 0.05), 土壤气氡浓度、232Th含量平均值差异无显著性(P > 0.05)。

3.3 结论

广州地铁一号线沿线各类土壤放射性水平属正常本底水平

(参加本工作的人员还有:刘育明、莫素芳、邹蓉珠、王奎良、黄润玲同志)

参考文献
[1]
UNSCEAR Report[R], 1982, 115.
[2]
张淑蓉, 潘京全, 李允兴, 等. 我国土壤中放射性核素水平及分布[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88, 8(增刊): 13-15.
[3]
陈子正. 广东土壤中放射性核素含量及分布[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88, 8(增刊): 8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