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00, Vol. 9 Issue (3): 141-142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00.03.008

引用本文 

万国林. 江西省放射卫生防护50年回眸[J]. 中国辐射卫生, 2000, 9(3): 141-142.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00.03.008.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1999-10-28
江西省放射卫生防护50年回眸
万国林     
江西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 南昌 330006

我省放射卫生防护是随着核能开发、放射性核素和射线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而发展起来的, 其间经历了初创阶段、发展阶段、低迷阶段和提高阶段。尤其是1989年国务院发布《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以来, 放射卫生防护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

1 我省放射卫生防护工作的主要构成

我省放射卫生防护工作分为两个主要的层次。第一层次是省级放射卫生防护机构, 第二层次是各地市放射卫生防护机构。这种格局是在国家经济发展, 卫生法规不能完善的条件下形成的, 是我省放射卫生防护发展的必然结果, 也是分级管理的具体体现。

上述管理格局, 起始于60年代, 后来不断发展完善。1959年经省编委批准, 成立了江西省原子医学研究所(后改名江西省工业卫生研究所), 主要任务是解决原子能开发利用中的放射防护问题。从1962年开始, 开展环境放射性监测工作, 1964年加入全国环境放射性监测网。同期, 还开展了铀矿山放射卫生防护调研, 铀矿工人和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监护, 急慢性放射损伤动物实验和慢性放射损伤病人诊断治疗工作。1978年卫生部发布了《医用诊断X线卫生防护规定》, X射线防护得到普遍重视, 各地市放射卫生防护机构逐步建立和健全。放射卫生防护工作转向推广以“限、集、屏”为主的医用诊断X射线机防护和旧机改造上, 旧有医用诊断X射线机改造率达94.1%, 合格率达100%。1989年国务院发布《条例》后, 我省率先开展了以贯彻放射卫生法规为中心内容的放射卫生监督达标活动, 省、地(市)共同努力, 县(区)配合, 如期实现目标, 总结的经验得到卫生部的肯定, 并以文件形式向全国推广。

进入90年代, 我省放射卫生已发展成具有放射卫生监测、放射防护、放射医学、核医学等专业的学科。工作任务也由以核试验监测为主要内容的环境放射性污染监测扩大到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线应用的卫生防护。上述几方面的工作在两个层次中的分别构成是:省级放射卫生防护机构负责放射性同位素、探伤机、含放射性消费品生产的放射防护管理, 环境本底监测, 放射事故和放射病诊断管理; 地市级放射卫生防护机构负责医用诊断X射线机和含放射性消费品市场的放射防护管理。

2 主要特点 2.1

放射卫生防护工作的发展与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相适应。新中国成立初期, 为了加强国防建设, 开展防原、防细菌、防化学武器损伤的“三防”工作, 由此诞生了我省的放射卫生防护机构, 并完成了我国历次核试验的监测任务。70年代开始, 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线装置广泛应用于工农业、医学、石油、地质、科研等各个领域。与此相适应, 各地市先后建立了放射卫生防护机构, 工作重点开始转向为经济建设服务, 为人民生活和防病治病服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国家逐步完善行政法规体系, 放射卫生防护工作也逐步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

2.2

放射卫生防护工作的任务、目标、组织管理也在按照客观规律发展。在放射卫生防护为国防建设服务和核工业服务时期, 任务多由国家主管部门统一部署, 省级放射防护机构具体承担。在放射卫生防护转向为经济建设服务时期, 任务多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安排, 省、地(市)两级防护机构共同承担, 县级相应机构配合。在放射卫生防护实施法制化管理后, 其任务由各级放射防护机构按法规和技术规范要求具体安排并组织实施。

2.3

放射卫生防护工作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的格局。卫生行政执法机关和行业主管部门既有分工又有协作, 放射防护机构与放射工作单位自主管理机构密切合作, 共同落实放射防护的各项措施, 而且卫生行政机关已成为行政执法的主体。

3 主要成就 3.1

实现了管理模式的转变, 促进了放射卫生防护工作的发展和放射病诊断管理。经历建国以来放射防护工作实践和经验教训, 我省放射卫生防护管理模式已实现了“四个转变”, 即从单纯的行政管理逐渐转向法制管理, 以单纯的技术指导转向强化卫生监督与加强自主管理相结合的监督管理; 从单纯抓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转到抓受检者、公众和放射工作人员三者的防护; 从单纯放射防护人员抓防护转变为放射工作人员、临床医师和放射防护人员共同抓防护。管理模式的转变, 促使放射防护工作全面深入地开展。据统计, “八五”期间, 全省转建、改建、扩建放射工作建设项目111个, 卫生监督机构参与了全部工程项目的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 全省中心乡卫生院以上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使用单位的《放射性同位素工作许可登记证》、《射线装置工作许可证》发证率达100%;放射工作场所监测率提高到98%;放射工作人员体检率和个人剂量监测率提高到85%以上; 对全部放射事故进行了处理, 基本做到审理结察。放射病诊断实行国家、省两级管理, 并严格遵循集体诊断的原则。

3.2

建立了与省情相适应的工作体系, 放射防护工作实力逐步增强。在组织体系上, 形成了卫生行政机关执法、放射防护机构监测评价的卫生监督体系; 在管理网络上, 健全了政府行政管理和单位自主管理的管理网络。目前, 地市卫生行政机关均设立了放射卫生监督科, 地市职防机构设立了放射卫生科(组)。全省放射卫生监督队伍壮大到697人, 放射工作单位自主管理机构增加到1194个。工作体系建立后, 经费投入亦有所增加。仅开展放射卫生综合监督达标活动, 全省增加投入工作经费65.5万元, 用于机房改扩建经费1230万元, 用于添置个人防护用品的经费95万元。

3.3

完善了放射卫生监督报告制度, 本底基本摸清。从1961年始, 先后开展了核试验期及静止期放射性污染监测, 江西省天然环境电离辐射外照射剂量的调查与评价, 长江水系放射性水平监测及卫生学评价, 铀矿环境污染调查与卫生学评价, 我国食品中放射性含量调查及居民食入所致内剂量估算, 我国土壤中放射性核素的水平及分布, 我国医用X射线工作者受照剂量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江西帽子山核电站预选址的放射性调查及污染预测研究, 放射卫生建档等。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完善了放射卫生监督报告制度, 使现有的档案信息不断更新、充实。

3.4

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 管理渐趋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自国务院颁布《条例》以来, 我省配套发布了《江西省“三证”发放管理办法》、《建筑材料实行合格证制度的有关规定》、《关于开展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的通知》等规章。同时, 制订发布了《江西省放射卫生综合监督考核验收标准》、《放射性同位素应用与防护守则》、《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守则》、《临床医师申请X射线检查守则》、《工业探伤用射线装置放射防护守则》等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的出台, 从宏观上指导了放射卫生防护工作的发展。尤其是许可登记制度的实施, 确保了各项防护措施的落实。

3.5

放射卫生防护措施落实, 社会效益显著。射线的合理使用、优化操作和个人剂量限制得到普遍重视, 用摄片代替胸透、严格控制和减少儿童、育龄妇女特别是孕妇作X射线检查等措施, 已得到落实。目前, 全省X射线透视与摄片比为1:8.7。我省自行研制并推广使用的“胸片摄影受检者防护装置”, 使受检者照射野之外部位的辐射量降低了97%。医用诊断X射线影像质量保证和放射防护工作的全面开展, 有效地降低了摄片的废片率、重拍率和误诊率, 减轻了病员负担, 提高了诊断质量, 降低了放射工作人员和受检者的受照剂量。对放射源的强化管理, 初步控制了放射事故的发生, 因放射源使用造成的纠纷明显下降。

4 结束语

综观半个世纪以来我省放射卫生防护工作的进展, 可以看到, 我省放射卫生防护在管理网络和管理机制方面得到完善, 工作的广度和深度都有所加强, 整体水平和综合能力明显提高。但是, 还存在一些关键问题, 如体制不顺、人才断层、设备老化、技术落后等, 如不及时加以解决, 将制约我省放射卫生防护工作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