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1998, Vol. 7 Issue (1): 53-53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1998.01.034

引用本文 

邹文良, 张聚敬. 一例慢性放射病并发再障临床报告[J]. 中国辐射卫生, 1998, 7(1): 53-53.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1998.01.034.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1997-03-29
一例慢性放射病并发再障临床报告
邹文良 , 张聚敬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防疫站, 乌鲁木齐 830011

再生障碍性贫血系多种病因引起的红骨髓总容量减少, 造血功能衰竭, 并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症。现就新疆放射病诊断组诊断的一例外照射慢性放射病并发再障进行分析。

1 病例报告

万××, 男性, 52岁, 汉族, 已婚, 河南籍, X射线诊断工作者。放射工龄25年。患者于1964年9月参加放射工作, 主要以胸透和胃肠造影工作为主, 胸透40~ 60人次/天, 摄片6 ~ 7人次/天, 胃肠8 ~ 10人次/周左右。尤其是每年春季等群体体检胸透可高达150人次/天。经回顾剂量学方法估算25年间累积受照剂量约为1.6Sv。

患者从事放射工作前身体健康, 未曾服用和接触过致造血系统损伤的药物或化学物质。患者1989年体检, 曾发现白细胞总数下降到3.7 ×109/L, 伴全身乏力, 嗜睡、性欲减退等症状。而后一段时间放射工作量有所减少而缓解, 仍继续工作。1994年1月, 因全身极度疲乏, 牙龈出血等于8月住院治疗。血检:白细胞总数3.3 ×109/L, 血色素75g/L, 血小板35 ×109/L, 同年9月底转入新疆医学院一附院。入院体检:血压、脉搏、体温均正常, 精神欠佳、皮肤苍白、明显消瘦显衰老。左前胸可见散在出血点, 浅表淋巴结未见肿大、心、肝和腹未见阳性体征。入院血液化验结果白细胞2.2 ×109/L, 血色素54 ~ 79g/L, 红细胞1.55 ~ 2.8×1012/L, 血小板30 ~ 82 ×109/L, 骨髓活检结果显示骨髓细胞增生低下, 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与再障相鉴别诊断的其它血液疾病被排除。1994年10月经新疆放射病诊断小组实验室化验检查, 白细胞2.7 ×109/L, 血色素71g/L, 血小板67 ×109/L, 染色体畸变率为2.5%, 淋巴细胞微核率2.5‰, SCE11.9/细胞, 淋巴细胞转损率58 %, 确诊为慢性放射病Ⅱ度。

2 讨论 2.1 诊断与病因

在慢性再障的发病过程中的某一时期, 临床常诊断为白细胞减少症或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纯红再障。本例有缓慢地进行性全血减少过程, 骨髓表现出增生低下, 患者肝、脾不肿大与再障相鉴别的其它血液疾病(PNA)的检查均为阴性。因此根据患者疾病发展过程和化验检查结果, 诊断为再障是恰当的。

患者从60年代从事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 放射工龄25年, 从事放射工作前身体健康, 接触射线后逐渐出现各种临床症状和外周血象的变化, 并在早期减少放射性工作量时其临床症状就有所缓解。患者长期在基层防护设施极差的条件下工作, 有较大的剂量接触史, 受照累积剂量为1.6Sv, 而患者又未曾服用过和接触过致造血系统损伤的药物和化学物质, 综上所述, 致患者造血功能障碍的诱因可考虑与电离辐射有关。

2.2 放射病的分度与再障关系

根据1987年我国标准《外照射慢性放射病诊断标准与处理原则》[1], Ⅰ度慢性放射病的诊断标准主要依据外周血象减少所涉及的范围, 程度和骨髓增生的状况, 以及其它系统受累的某一项的异常所见。据了解国内已确诊Ⅰ度慢性放射病的多数患者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减少, 少数病例伴有血小板减少或血红蛋白减少。其他系统的变化表现不十分明显。骨髓增生不良者32例中有7例, 5例再障骨髓象无1例表现全血减少。这可能提示, Ⅰ度慢性放射病损伤的程度尚不足以诱发慢性再障。如果已确诊为Ⅰ度慢性放射病患者不及时脱离射线, 不积极进行治疗, 或工作条件未得到改善有可能发展成为Ⅱ度慢性放射病。显然也会严重影响骨髓造血而导致再障。本病例诊断为Ⅱ度慢性放射病其主要的一条是全血细胞持久地减少, 骨髓增生低下, 这恰好又是慢性再障的诊断依据, 因此, Ⅱ度慢性放射病的损伤有可能诱发慢性再障。

(致谢: 本病例资料由新疆放射病诊断组提供, 特以致谢)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外照射慢性放射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828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