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1998, Vol. 7 Issue (1): 31-32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1998.01.016

引用本文 

杨文堦, 鞠翠香, 赵世华, 杨丽薇, 张瑞明. 吉林省生活饮用水中222Rn水平[J]. 中国辐射卫生, 1998, 7(1): 31-32.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1998.01.016.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1997-04-02
吉林省生活饮用水中222Rn水平
杨文堦 , 鞠翠香 , 赵世华 , 杨丽薇 *, 张瑞明     
吉林省卫生防疫站, 长春 130021

氡是由土壤及岩石中的铀产生的放射性隋性气体。当人们长期饮用含氡高的水之后, 氡及其子体产物沉积在呼吸道和肺部, 造成辐射损伤, 可诱发肺癌。为了保护人类健康, 摸清我省生活饮用水中222Rn浓度, 作者于1992~1995年对我省市(县)以上生活饮用水进行了222Rn的现场监测。

1 仪器与方法

FD-3017型RaA测氡仪是上海电子仪器厂生产的瞬时定量测定水中氡浓度的新型国产仪器。本文用FD-3017型RaA测氡仪采用RaA测氡法定量测定水中222Rn浓度, 取水100ml, 暴气1.5L, 加压、测量各30分钟, 记录取水、加压时间与测量脉冲数, 计算水中222Rn浓度。

2 结果与讨论

吉林省生活饮用水中222Rn浓度的现场监测进行了38个市(县), 占全省市(县)的73 %, 从东到西覆盖全省。在随机抽样中, 地面水源饮用水分布在全省6个地区(见表 1), 地下水源饮用水分布在全省9个地区(见表 2)。

表 1 地面水源饮用水中222Rn浓度(Bq·L-1)

表 2 地下水源饮用水中222Rn浓度(Bq·L-1)

吉林省地面水源饮用水中222Rn浓度的现场监测进行了16个市(县), 测点数为17个, 共测定了52个样品。全省地面水源饮用水中222Rn浓度均值(见表 1)为0.64Bq·L-1, 范围在0.07~2.20Bq·L-1之间, 波动不大。我省均值与范围略低于新疆地表水源饮用水中222Rn浓度均值(1.52Bq·L-1)与范围(0.2~8.6Bq·L-1)[1], 而比福州地区地面水源饮用水中222Rn浓度均值(0.11Bq·L-1)与范围(0.05~0.17Bq·L-1)略高。[2]从全省6个地区地面水源饮用水中222Rn浓度均值(见表 1)可见:东部延边高, 其值为1.13Bq·L-1, 中部长春低, 其值为0.27Bq·L-1, 呈现出东高中低的特点。

吉林省地下水源饮用水中222Rn浓度的现场监测进行了22个市(县), 测点数为27个, 共测定了66个样品。全省地下水源饮用水中222Rn浓度均值(见表 2)为14.3Bq·L-1, 范围在0.95~89.8Bq·L-1之间, 波动较大。我省均值与范围低于新疆地下水源饮用水中222Rn浓度均值(24.5Bq·L-1)与范围(3.6~106Bq·L-1)[1], 而比福州地区地下水源饮用水中222Rn浓度均值(5.77Bq·L-1)与范围(2.05~12.9Bq·L-1)高[2]。从全省9个地区地下水源饮用水中222Rn浓度均值(见表 2)可见:西部白城最高, 其值为38.4Bq·L-1, 其次是东部辽源和延边, 其值分别为27.0, 21.9Bq·L-1; 中部长春、松原最低, 其值分别为3.03, 2.42Bq·L-1。在地下水源饮用水222Rn浓度均值中, 东部山区与西部草原高, 中部平原低, 同地面水源饮用水中222Rn浓度的规律基本一样, 呈现出东西高中部低的特点。

吉林省东部山区位于长白山隆起带, 断裂构造纵横交错, 火山活动此起彼伏, 火山灰、岩浆岩分布广。西部草原位于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带, 受大兴安岭隆起带的影响, 基岩构造复杂, 新构造运动强烈, 褶皱和断裂深大, 并伴随有岩浆浸入和火山活动。上述这两种地质结构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大, 地下水在深循环中容易溶解大量的氡, 而从地下逸散出来的氡又易溶于地面水中, 因此, 东西部生活饮用水中222Rn浓度高。吉林省中部位于松辽平原巨型沉降带, 地下主要为亚粘土、泥岩、泥质沙岩、砂砾岩构成, 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低, 因此, 中部平原生活饮用水中222Rn浓度低。

吉林省生活饮用水中222Rn浓度(见表 12), 地下水源饮用水高于地面水源饮用水。地下水源饮用水中222Rn浓度均值均大于1Bq·L-1, 而地面水源饮用水中222Rn浓度均值除延边外, 均小于1Bq·L-1

参考文献
[1]
周玉萍, 等. 新疆饮用水中222Rn浓度[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88, 8(4): 266.
[2]
陈尧盛, 赖苏克. 福州地区水体中222Rn和226Ra比活度的初步评价[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88, 8(4): 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