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1997, Vol. 6 Issue (4): 216-217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1997.04.012

引用本文 

侯金鹏, 邓大平, 朱建国, 冯涛, 陈玉祥, 李占来, 陆鸿. 介入放射学工作者剂量水平与评价[J]. 中国辐射卫生, 1997, 6(4): 216-217.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1997.04.012.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1997-07-21
修回日期:1997-08-23
介入放射学工作者剂量水平与评价
侯金鹏 , 邓大平 , 朱建国 , 冯涛 , 陈玉祥 *, 李占来 *, 陆鸿 *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济南 250062

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是近十多年兴起的放射学新领域, 它是采用放射学方法, 医生在X射线透照下对某项疾病进行临床诊断、检查或治疗, 而这类操作, 需要在诊视床边长时间进行, 从而致使工作人员受到较大剂量[1]。为了解这类人员剂量水平, 我们对部分医院进行了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FJ-377型热释光剂量仪; LiF (Mg、Cu、P)热释光剂量元件; 日本产ICS-Ⅲ型X、γ剂量仪。均经计量部门刻度校正。

1.2 监测方法

(1) 对46名介入放射学工作者(包括助手)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剂量监测。要求工作人员在从事介入放射学诊断或治疗时将剂量元件分别佩戴在铅围裙内、外的左胸位置、铅围脖外、铅胶帽外、铅围裙外腹部和左上臂位置。记录佩戴起止日期, 登记在此期间从事的介入放射诊疗次数、疾病类别、曝光条件(管电压、管电流、时间), 有条件的设备需记录毫安秒总量; (2)对诊视床床边操作位置(小腿、性腺、腹部、胸部和头部)进行现场空气剂量率测试。

1.3 被监测的介入放射学设备

(1) 传统X射线机, 分为床上球管和床下球管机; (2)C形臂X射线机配加数字减影(DSA)装置的专用设备。

1.4 被监测设备曝光条件

床上球管机78~ 85kVp、1.3~2.2mA; 床下球管机75~86kVp、1.1~ 2.0mA; 专用设备80~96kVp、1.8~6.0mA。以上为透视条件。数字减影69~83kVp、每例患者为860~2500mAs; 传统X射线机点片按常规条件。

2 监测结果及分析 2.1 介入放射学

个人剂量监测结果(见表 1表 2)上述三种机型的个人放射工作量三个月内分别为10~27次, 4~22次和7~36次, 中位数分别为20、14和25次。由此计算年剂量。

表 1 介入放射学工作者左胸位置剂量*(mSv·a-1)

表 2 单次操作时工作人员体表受照剂量*(μGy/次)
2.2 介入放射学工作者年受照剂量

按目前我国规定, 低於年剂量限值的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可作为个人受照剂量的恰当量度[2]。从表 1看, 铅围裙外左胸剂量范围为0.61~18.0mSv·a-1; 铅围裙内, 即介入放射学工作者躯干在防护条件下接受的剂量范围为0.030~0.555mSv.a-1。最大受照剂量(中位值)出现在床上球管机的操作中。未使用铅围裙的受照剂量比使用铅围裙剂量要高几倍, 甚至几十倍。此次监测结果未发现超过年剂量限值50mSv.a-1情况。

2.3 单次操作无防护时工作人员体表照射量

床上球管机和床下球管机存在不同分布。床上球管机, 由头、颈、胸至腹部呈现剂量逐渐下降趋势; 床下球管机(包括专用设备), 则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有防护时, 左胸剂量差异程度并不大(见表 2)

2.4 使用X、γ剂量仪现场监测结果见表 3
表 3 操作位置不同高度空气比释动能率*(mGy·h-1)

表 3看, 使用X、γ剂量仪现场测试结果与操作者佩戴热释光剂量元件测读结果比较, 床上球管机、床下球管机和专用设备在操作者相应部位剂量变化趋势是一致的。

3 讨论 3.1 介入放射学工作者接受的辐射剂量

比常规医用x射线诊断辐射剂量高数倍至数十倍, 如操作者床边处的辐射水平, 以腹部病例为例, 为0.23~1.80mGy·h-1, 比进行胃肠透视检查的卧位防护平面上的0.13mGy·h-1的上限高1.8~60倍, 诊视床上方20cm处的剂量水平相当于卧位透视时无防护(无铅帘)状况的水平。上述结果与文献[3~6]报道相一致。

3.2 介入放射学工作者年剂量水平

就个体而言, 存在明显差异, (本次调查的范围为0.21~28.0mSv ·a-1)其原因有二, 一是同一台X射线机, 其差异主要与工作量、操作的复杂程度及操作者的熟练程度有关; 二是对不同X射线机, 除上述因素外, 球管位置、曝光条件(kVp·mA)和监视系统灵敏度不同均可导致剂量水平的明显差别。C形臂加DSAX射线机以病人体厚自动变换曝光条件以获取较理想的影像效果, 但测试中发现曝光条件曾记录到110kVp、6mA, 这比传统X射线机常用的80kVp、1.5mA要大许多, 因此可造成较大的散射辐射。

3.3 介入放射学工作者剂量水平与操作中所处的辐射场剂量水平密切相关

测试中发现, 无论是床上球管机还是床下球管机, 床边散射线剂量均与管电流大小呈正相关; 在管电流一定时, 散射线剂量与管电压成正比(线性系数接近1);散射线剂量还随射影大小和焦台距大小而变化。这与文献[7]报道基本一致。这为介入放射学使用X射线机增添附加防护装置和改进个人防护用品提供了依据。

3.4 本次监测个人剂量未发现超过50mSv·a-1限值的情况

这可能与我国介入放射学诊断或治疗起步较晚, 其工作量还较小有关。与发达国家相比, 年工作量只为外国同行的五分之一左右。若达到相应工作量, 就很可能超出年剂量限值。国外资料[8]报道, 在铅围裙外平均监测剂量为49.1mSv·a-1, 如年工作量超过1000例时, 预计可达66.6mSv·a-1。因此, 在介入放射学实践中应注意工作量控制, 注意自身防护和选择合适的操作条件。放射防护机构对介入放射学工作者应加强剂量监测和健康管理工作, 推广附加防护设施, 进一步改善操作条件, 切实保护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健康。

参考文献
[1]
UNSCEAR 1993年报告. 电离辐射源与效应[M]. 北京: 原子能出版社, 199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规定. (85)卫防字第71号发布.
[3]
桑颖, 吴寿明, 吴卫星. 1991~1995年浙江省放射工作者剂量监测结果与评价[J]. 中国辐射卫生, 1997, 6(1): 33.
[4]
魏木水, 卓维海, 林美榕, 等. 福建省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剂量监测结果与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1991, 1(1): 20.
[5]
李万熙, 乔桂冬, 丛培利, 等. 吉林省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现状与展望[J]. 中国辐射卫生, 1993, 2(4): 177.
[6]
孙淼, 刘兵, 颜燕, 等. 山东省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与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1996, 5(3): 171.
[7]
Marshell N., Wand Faulkner K. The depedemnce of the scattered radiation dose to personnel on technique factors in diagnostic radiology[J]. Radiology, 1992, 65: 44.
[8]
Marx M, Niklason LT, Mauger EA. Occupational radiation exposure to interventional radiologists:a prospective study[J]. J Vasc Interv Radiol, 1992, 3(4): 597. DOI:10.1016/S1051-0443(92)729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