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1996, Vol. 5 Issue (2): 114-115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1996.02.031

引用本文 

姚仲甫, 杨均芳, 李俊杰, 卢国甫, 阎新安, 张树义. 河南某辐照加工装置卡源应急处理[J]. 中国辐射卫生, 1996, 5(2): 114-115.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1996.02.031.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1995-12-11
河南某辐照加工装置卡源应急处理
姚仲甫 , 杨均芳 , 李俊杰 , 卢国甫 , 阎新安 , 张树义     
河南省职业病防治所, 郑州 450052

某辐照中心,1995年7月17日发生一起卡源事故,本文就此讨论应急处理的对策和受照人员的剂量控制。

1 事故经过和原因

辐照车间在连续辐照大蒜过程中,主链突然停止运行,板源不能下降,停在辐照位置,继而启动主链不能运行,迫降无效。当天向有关部门报告,为防止发生人员误入,暂时封闭辐照室,并成立卡源事故处理领导小组,下设剂量防护、现场操作,后勤3个专业组。在放射防护人员对现场剂量水平确定后开始现场调查,从现场观察(录相所知),卡源的直接原因是辐照箱侧面的卡口与护源板的尖端相挂,致使护源板连同其底部的井盖发生位移,相挂的一端抬起约10cm, 卡住板源。

2 现场剂量水平和剂量控制方案的设计

辐照装置的放射源是由11个源管组成的60Co单板源,当时总活度2.57 PBq, 现场具有相当高的剂量当量率。

2.1 现场计量水平

1994年4月23日増源时,曾用Farmer剂量仪及FJ-347AX、γ仪测得辐照室和迷道内不同位置的剂量当量率,据此推算的现时剂量水平平见附图所示,离板源中心5米处的G点为460mSv·min-1。如此高的剂量当量率,人员在此停留6.5秒即可达到放射工作人员的年剂量限值50mSv。事前测得的剂量率为事故时的剂量估算提供了依据。

附图 辐照室和迷道内的辐射水平 A 0.0016mSv/h  B 0.22mSv/h  C 0.71mSv/h
D 1.80mSv/h  E 13.32mSv/h F 520mSv/min
G 460mSv/min  H 1220mSvmSv/min
2.2 应急照射剂量控制方案的设计

依据GB4792-84[1]对制止事故、抢救抢修应急照射一次事件中全身照射不超过250mSv,眼晶体不超过150mSv。在应急照射剂量控制设计中,必须遵守辐射防护三原则,通过辐射防护最优化设计,确保个人受照剂量尽可能低于剂量限值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考虑了现场剂量水平和模拟操作的时间,预定的控制剂量定为年剂量限值的2倍,即lOOmSv。并考虑到需多次进入现场,为预定的控制剂量留有余地,给出一次进入现场的控制剂量为25mSv。为达到这个目标,必须考虑防护措施。我们采用远距离排故障操作方式,设定最近操作位置离源中心5.5米,于两迷道内口的中间,进出方便,并自制1.6×1.5m2, 厚度具有25mm铅当量的铅屏蔽防护车,其防护60Coγ射线的性能具有2.08个半阶层,减弱倍数K=22.08, 即4.23倍。从而估算出屏蔽后操作位置的剂量当量率为1.50mSv·S-1,故在此操作17秒即可达到预定的一次操作的控制剂量25mSv, 屏蔽后2米以远的操作,控制时间为30秒,由专职放射防护人员在迷道内口第一拐弯后(D点)控制操作时间,到时发出指令,操作人员必须退出现场。

3 故障排除的具体措施 3.1 排障措施的比较

对提出的氧气焊切割,等离子切割,挂钩拉箱三种处理方案进行反复比较,认为前二者的操作距离近、长时间屏蔽防护难度大、费用高,且氧气焊切割易引起火灾和影响放射源的安全均被否定,确定采用挂钩拉箱方案,先将屏蔽防护车推到离源中心5.5米处(附图中G点),在屏蔽后用长杆挂钩, 钩住辐照箱底部的铁条,与长杆尾部连接的绳索通过滑轮引入迷道内拉辐照箱。该方案具有距离远,易屏蔽,操作时间短,安全可靠等减少受照剂量的有利因素。

3.2 排障措施的实施

7月17日排障前先清理拉出迷道内的辐照箱,使通道畅通无阻, 了解现场情况,找出卡源原因,7月22日排障开始, 先送入应急照明灯,以防突然停电,人员难于迅速退出;2人将屏蔽防护车推到预定位置;2人将已组合好的长杆钩、绳索、滑轮装置送到迷道内口,然后,分别由1人在屏蔽车后将长杆放到操作位置,挂上滑轮,长杆钩住辐照箱底部。8人在迷道内拉绳。由于滑轮离迷道口较远,绳索经墙角摩擦增加,辐照箱未被拉动,7月26日调整滑轮位置,使绳索不靠墙角,再次拉绳,辐照箱脱开护源板,与护源板相连的井盖立即落地。在控制室内检查源绳,由原来的松弛状变成拉紧状,剂量仪表指示板源仍在辐照位置,然后采用人工降源,板源顺利降入贮源水井。

4 操作员受照剂量和体检结果 4.1 操作人员的受照剂量

操作人员在不同部位佩戴LiF (Mg, Cu, P)剂量计,测出每次操作的受照剂量,累积剂量以有效剂量当量表示。A操作者2次进入现场,录相观察,推屏蔽车拉镜子共51秒,其累积剂量最高,为50.08mSv, 其次是B操作者的累积剂量为40.62mSv。在1~ 25mSv范围内有12人,占85.7%, 防护屏后挂钩者眼晶体剂量为36.16mSv, 胸部剂量4.31mSv。另外还有8人在迷道内做辅助工作总剂量为3.76mSv。参加人员的集体剂量为0.234人·Sv。

在这次应急受照屮采取了有效的剂量控制和切合实际的排障措施,使最高受照剂量控制在50.08mSv, 是应急照射相应限值的1/5, 相当于放射工作人员的年限值,与某辐照厂[2]采用氧气焊切割方法处理0.65PBq的卡源事故中的最高受照剂量45.8mSv相接近。

所有参加排障的人员所受剂量均未超过《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所规定的限值,体检结果未见异常。

5 经验教训

事故发生后,在未能弄清卡源的直接原因的情况下,又强行启动主链,使卡源程度加重,增加了排障难度。

导致卡源事故的发生,有一定的因素。在长期运行中,悬挂辐照箱的转向机件磨损,致使辐照箱可呈斜势运行;护源板两端呈刀刃状,易与异物相挂;井盖四周未固定,外力作用下可发生位移,诸如这些事故隐患,在日常运行中对其没有足够的认识。此外尚有一定的责任性因素,没有认真落实年度检修计划,部分设备漏检,设备带病运行,对民工装箱的监督检查不力,致使辐照箱装箱超宽,未能检出。

在排除故障过度中,充分体现了辐射防护三原则,科学地作出剂量控制的设计,将应急人员的受照剂量控制在尽可能低的水平,确保安全。

(参加此项工作的还有傅宝华、刘成、杨顺勤同志,在此一并致谢。)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GB4792-84
[2]
杨顺勤, 等. 重大卡源事故处理方法.全国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事故汇编[M]. 北京: 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 1988: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