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1996, Vol. 5 Issue (2): 109-110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1996.02.027

引用本文 

杜伟, 高永, 张方清, 郝恩柱. 290例医用X线工作者染色体畸变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1996, 5(2): 109-110.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1996.02.027.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1994-09-26
290例医用X线工作者染色体畸变分析
杜伟 , 高永 *, 张方清 , 郝恩柱 *     
山东省滨州地区卫生防疫站, 滨州市 256618

染色体畸变是慢性小剂量照射条件下生物效应的敏感指标之一。本文就滨州地区290例X线工作人员的细胞遗传学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991年滨州地区各级医院在职的从事医用X线工作人员290名为放射组。其中男性279名,女性11名;年龄在19~62岁之间,平均35岁;放射工龄0.5~32年,平均10.7年。对照组为32名滨州医学院学生,年龄在18~25岁之间,平均22岁。

1.2 方法

染色体畸变分析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按1973年WHO提出的标准[1]进行分析。选择分散良好,长短适中,各染色体可清楚辨认,条数在46± 2的中期分裂细胞,观察结构畸变类型及数目异常。畸变类型主要包括:末端缺失(包括断裂和断片),双着丝点体、染色体环、微小体、单体断裂、单体互换、裂隙等。本文中裂隙不计入畸变率统计。最后以染色体型畸变、单体型畸变和总畸变来表示并分别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90名X线工作者共分析29000个细胞,观察到各类型畸变列于表 1

表 1 放射组染色体畸变类型

表 1可知,染色体型畸变率0.37%, 单体型畸变率0.28%, 总畸变率0.65%。对照组32人,分析细胞3200个,染色体型畸变率0.13%, 单体型畸变率0.25%, 总畸变率0.38%。经U检验,放射组与对照组之间三项畸变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 < 0.05)。染色体畸变与放射工龄的关系见表 2

表 2 放射组染色体畤变与放射工龄的关系

表 2可知,各工龄组畸变率很接近,经χ2检验差异均无显著性(P > 0.05)。

3 讨论

染色体畸变是辐射损伤的敏感指标[2], 以染色体型畸变为主,普遍认为慢性职业受照人员中以染色体断片和双着丝点体的出现为主。长期接触低剂量放射线能引起染色体畸变率升高,多数学者对X线工作者的调查结果符合这一规律[3, 4, 5]。本文报告的检测结果,经U检验(P < 0.05)差异显著,也符合这一规律。放射组以体型畸变为主。其中末端缺失和双着丝点体占体型畸变的87%, 体型畸变率是对照组的3倍,且在同一个细胞中可见到多个染色体畸变和个别人员畸变率较高。但是发生频率较高的双着丝点体和染色体环在对照组中是未见到的。调查表明,该地区医用X线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已有明显升高。在现有条件下工作的X线专业人员可观察到一定程度的细胞遗传学改变,应加强防护措施等。

(本文承蒙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黄权光研究员审阅修改,特此致谢)

参考文献
[1]
K.E.B Uckton, et al. Methods for the analysis of human chromosme aberration WHO.Geneva, 1973
[2]
IAEA.Biological dosimetry: Chromosomal aberatioa analysis report series No, 260 Vienna, 1986.
[3]
康昭恳, 等. 医用X线长期低水平辐射对人体染色体畸变的影响[J].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1987, 5(2): 119.
[4]
张爱珍, 等. 96例医用放射线工作者染色体畸变分析[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92, 12(4): 231.
[5]
黄权光, 等. 医用X线工作者外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J]. 辐射防护, 1984, 4(5): 377.